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萊布尼茨對笛卡爾派自然哲學的批判與其自然哲學的生成

萊布尼茨在其自然哲學論著中,不僅批判了笛卡爾,而且還批判了笛卡爾派。所謂笛卡爾派,顧名思義,指的是由笛卡爾的追隨者所組成的哲學學派。其成員主要有法國的科德莫瓦(約1620—1684)、德國的克勞伯(1622—1665)、荷蘭的格林克斯(1625—1669)、法國的拉福格(1632—1666)、荷蘭的雷吉斯(1632—1707)和法國的馬勒伯朗士(1638—1715)等。萊布尼茨不僅在批判笛卡爾自然哲學的同時不時附帶地論及笛卡爾派,而且還先后寫出《論一項對藉考察上帝智慧來解釋自然規律有用的普遍原則》(1687)、《論物體和力:反對笛卡爾派》(1702)和《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1715)等論文,對笛卡爾派作出專門批判。為節省篇幅計,我們在這里將只對這三篇專論加以說明。

《論一項對藉考察上帝智慧來解釋自然規律有用的普遍原則》最初發表在《文壇共和國新聞》1687年7月號上,旨在接著《簡論笛卡爾等關于一條自然規律的重大錯誤》(1686)繼續批評笛卡爾的自然哲學。這篇論文原來的標題是《萊布尼茨先生一封論一項對藉考察上帝智慧來解釋自然規律有用的普遍原則的信——對尊敬的馬勒伯朗士神父的答復的答復》。由此可見,萊布尼茨這篇論文的批判對象從形式上看,已經從笛卡爾轉向了馬勒伯朗士。在這篇論文中,萊布尼茨指責馬勒伯朗士“違背”了他“一向恪守的普遍秩序的原則”,即連續性原則。萊布尼茨不僅強調了他的這項原則對于自然哲學的效用,斷言“這項原則在無限者中有其根源,對幾何學有絕對的必要性,但在物理學中也同樣有用”,而且還強調了機械哲學與神學和目的論的“協調一致”,斷言“機械哲學或微粒哲學”非但不會“使我們疏離上帝和非物質實體”,只要我們對之“作出正確的理解”,“它反倒引導我們達到上帝和非物質實體”。

《論物體和力:反對笛卡爾派》無論對我們理解萊布尼茨的物性論還是對我們理解萊布尼茨的動力學都至關緊要。從物性論的角度看,“笛卡爾派將物體的本質僅僅置放到廣延之中”,與此不同,萊布尼茨則聲稱:(1)“在物體中存在有某種超越受動的東西,也就是某種抵抗滲透的東西”;(2)“物體中有一種能動的力或隱德萊希”。但既然萊布尼茨所說的物體中所存在的“某種抵抗滲透的東西”不是別的任何東西,而無非是一種“受動的力”,而萊布尼茨所說的物體中所存在的隱德萊希也不是別的任何東西,而無非是一種“能動的力”,我們便能夠說:物體“不在于任何別的東西,而無非是一種動力,或者說是變化和持續存在的一種內在原則”。這樣一來,在萊布尼茨這里,物性論與動力學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了。離開了動力學,萊布尼茨的物性論或物質觀便變成了一種無從理解的東西了。也正是從這樣一種理論高度,萊布尼茨得出結論說:“物體的所有性質也就是除形狀外,它們所有實在的和穩定的偶性……只要將分析進行到底,到最后都可以還原為力。”也正是從這樣一種理論高度,萊布尼茨斷言:笛卡爾派之所以在自然哲學方面犯下比笛卡爾本人還多的錯誤,最根本就在于他們比笛卡爾本人更加不理解“力的本性”。如果說笛卡爾在拒絕物體中存在有形式和力方面尚“比較克制”(因為“他只是聲稱他找不到運用它們的任何一個理由”),“許多笛卡爾派人士”則不分青紅皂白,“貿然拒絕物體中存在的形式或力”。

在《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中,斐拉萊特實際上是萊布尼茨的化身,而阿里斯特則是馬勒伯朗士的化身。因此,《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實際上是萊布尼茨與馬勒伯朗士的對話,是萊布尼茨對笛卡爾派的批判。《對話》的新意首先在于:它從廣延的抽象性出發,推演出了“有形實體”概念。萊布尼茨寫道:“廣延只是一種抽象的事物,而且它也要求一些有廣延的事物。它需要一個主體;它和綿延一樣,也是某種相對于這一主體而存在的東西。它甚至在這個主體中預設了先于它而存在的某種事物,這個主體(它是有廣延的)中的某種性質、某種屬性、某種本性與這一主體一起擴展,并且持續存在。”他還寫道:“各種物體都被賦予了某種能動的力,從而各種物體都是由兩種本性組成的,即原初的能動的力(亞里士多德稱之為第一隱德萊希)和物質或原初的受動的力,這種原初的受動的力,似乎就是反抗型式。……盡管有人將由靈魂與物質團塊組合而成的物體稱作有形實體,我倒是愿意與之一起稱之為物體,不過這只是用語方面的差異而已。”該文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其對馬勒伯朗士所系統化的偶因論進行的批判。萊布尼茨寫道:“偶因論”“這樣一種假說將所有的外在活動都僅僅賦予上帝,是在訴諸奇跡,而且甚至是在訴諸一些不可理喻的奇跡,根本配不上上帝的智慧”。最后,該文對馬勒伯朗士的“在上帝之中看一切”的觀點也進行了反駁。萊布尼茨詰問道:“為何我就不能在我身上看到這些事物呢?”

由此看來,萊布尼茨對笛卡爾派的批判不僅進一步促進了他的物質觀和有形實體學說的生成和完善,而且也進一步促進了他的動力學系統的生成和完善。其所以如此,看來主要是由笛卡爾派的理論特征決定的。既然笛卡爾派在許多方面都把笛卡爾的自然哲學思想進一步推向極端,這就一方面進一步放大了笛卡爾自然哲學思想中的一些弱點或缺點,更有利于萊布尼茨深入批判笛卡爾的自然哲學,另一方面也更加有利于萊布尼茨通過對笛卡爾派自然哲學的批判來闡述他自己的自然哲學思想。例如,萊布尼茨對馬勒伯朗士“偶因論”和“在上帝之中看一切”的觀點的批判,便非常有利于他對其“個體實體”和“有形實體”學說以及動力學系統的闡述。也許萊布尼茨之所以在批判笛卡爾自然哲學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對笛卡爾派的批判,其用意正在于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武鸣县| 仙桃市| 北碚区| 湟源县| 福州市| 常州市| 从江县| 台中市| 自贡市| 固原市| 霍邱县| 邢台市| 开封县| 漠河县| 恭城| 英吉沙县| 玉门市| 乌兰察布市| 兴安盟| 清新县| 南陵县| 昌江| 信丰县| 息烽县| 云和县| 台东市| 花垣县| 平凉市| 五常市| 揭西县| 都江堰市| 烟台市| 彭州市| 务川| 洮南市| 遂平县| 离岛区| 瓦房店市| 永登县|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