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文集
- (德)萊布尼茨
- 2618字
- 2022-07-22 11:17:19
四、萊布尼茨對自然主義者和野蠻物理學的批判與其自然哲學的生成
萊布尼茨在批判笛卡爾和笛卡爾派的同時,也對霍布斯、斯賓諾莎和莫爾的自然哲學觀點進行了批判。他的這種批判雖然散見于他的許多自然哲學論文(如《對笛卡爾〈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和《論自然本身,或論受造物的內(nèi)在的力與活動》)中,但在《論兩個自然主義者派別》和《反對野蠻的物理學》這兩篇論文中卻有相當集中的體現(xiàn)。下面我們就依序?qū)@兩篇論文的具體內(nèi)容作出說明。
《論兩個自然主義者派別》(1677—1680)的主題在于批判霍布斯和斯賓諾莎的機械論自然哲學。但萊布尼茨卻分別冠以“伊壁鳩魯派”和“新斯多葛派”的名號,斷定霍布斯和斯賓諾莎分別“復興”了伊壁鳩魯和斯多葛派的意見。萊布尼茨之所以將霍布斯稱作伊壁鳩魯派,乃是因為在萊布尼茨看來,“很久以前有伊壁鳩魯,當今時代有霍布斯,他們都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形的,他們提供了足夠的證據(jù)表明,按照他們的觀點,根本不存在任何天命”。萊布尼茨之所以將斯賓諾莎稱作新斯多葛派,乃是因為斯多葛派宣揚“宿命論”或“命運觀”,斷言宇宙中的一切“都依照命運而發(fā)生”,都嚴格遵照“因果決定論”行事:這就“好像一條狗被拴在一輛車上,當它情愿遵從時,它拉車;當它不情愿遵從時,它被車拉”。注22“新斯多葛派認為,存在有無形的實體,人的靈魂并非物體,上帝乃世界靈魂,倘若您樂意的話,乃世界的原初的力,如果您樂意的話,也可以說,上帝乃物質(zhì)本身的原因,但一種盲目的必然性決定著他去活動。由于這層理由,上帝之于世界一如彈簧或重量之于時鐘。”本文的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在于,萊布尼茨不是就物性論來談物性論、就主張絕對必然性的機械論來論機械論的,而是從機械論與目的論、自然界與道德界、自然王國與神恩王國、自然哲學與神學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中來審視自然王國、機械論和目的論的。萊布尼茨在解析蘇格拉底甘愿赴死時既注意到“條件”又注意到“原因”并將“條件”與“原因”區(qū)別開來,即是一個明證。萊布尼茨將霍布斯和斯賓諾莎判定為“自然主義者”,其深層原因很可能在此。此文另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在于,萊布尼茨在講到伊壁鳩魯派和斯多葛派宣揚“宿命論”,宣揚“此世今生,除因滿足自己的命運而獲得生活的寧靜再無任何幸福可言”之后,緊接著說道:“其實,這些也就是斯賓諾莎的觀點,而且,在許多人看來,笛卡爾似乎也持同樣的意見。”這就說明,在這篇論文中,萊布尼茨對霍布斯和斯賓諾莎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笛卡爾的批判。
《反對野蠻的物理學》(約1710—1716)一文批判的主要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但其中也廣泛涉及其他形式的“物理學神秘主義”。鑒于后面我們將要集中說明萊布尼茨對牛頓的批判,所以在這里我們只打算對萊布尼茨對其他形式的“物理學神秘主義”的批判作出扼要的說明。除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外,萊布尼茨還枚舉了四種物理學神秘主義,這就是:“代理神”神秘主義、“救急神”神秘主義、“元素論”神秘主義和“性質(zhì)論”神秘主義。
“代理神”神秘主義斷言,各種動植物,甚至各種物體之所以能夠開展各種活動,乃是因為這些物體和動植物內(nèi)部存在有各種“無形實體”或“精靈”,這些“無形實體”或“精靈”或是被稱作“作為生命原則的地心之火”,或是被稱作“內(nèi)在監(jiān)護者”,或是被稱作“支配物質(zhì)的原則”,或是被稱作“小神”或“準神”。它們是以作為“世界靈魂”的神或上帝的“代理者”的身份存在于動植物內(nèi)部或其他物體內(nèi)部并且支配和控制著它們的所有活動。莫爾所謂“自然精神”或“神圣天道偉大的總經(jīng)理”,即是謂此。注23
“救急神”神秘主義與“代理神”神秘主義都主張神或上帝支配和操縱各種個體事物的活動,但與“代理神”神秘主義不同,“救急神”神秘主義強調(diào)的不是神或上帝通過他安排在個體事物中的一些“小神”或“準神”來間接地支配和操縱各種個體事物,而是他自己直接出面支配和操縱各種個體事物。萊布尼茨寫道:“有一些人以異教徒的方式召喚來上帝或各種救急神,異教徒們曾想象朱庇特降雨或打雷,并且曾經(jīng)以各種小神或準神來充實各種樹木和水。一些古代基督宗教徒以及我們時代的弗盧德(《摩西哲學》一書的作者,伽森狄曾經(jīng)極其得體地批駁過他),以及最近偶因體系的作者和倡導者,全都相信上帝是通過持續(xù)不斷的奇跡直接作用于自然事物的。”不難看出,萊布尼茨的這段話在一個意義上也是在批判笛卡爾。因為笛卡爾既然主張二元論,則為了解釋物體與心靈之間的關(guān)系或作用,笛卡爾派主張偶因論體系,搬出上帝作為“救急神”也就在所難免了。
“元素論”神秘主義用各種物質(zhì)元素來解釋各種事物及其變化。萊布尼茨在批判“元素論”神秘主義時,講到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講到古代希臘的自然哲學。其實,古希臘第一個提出“四元素說”的是恩培多克勒,一般史書上將他的元素學說稱作“四根說”。真正說來,亞里士多德也是恩培多克勒的一個信徒,因為他也是主張世上各種事物都是由“火”、“氣”、“水”和“土”這四種元素組合而成的,他只是另外還認為“天上的事物”是由“以太”組合而成的罷了。蓋倫的“四體液(黏液、黑膽汁、黃膽汁、血液)說”也常常被視為一種“元素論”。萊布尼茨講古代“元素論”,其目的在于批判近代的煉金術(shù)和醫(yī)學化學。帕拉塞爾蘇斯就曾認為人體本質(zhì)上是一個由汞、硫和鹽組成的化學系統(tǒng)。萊布尼茨還寫道:“最近的化學家已經(jīng)將堿和酸作為能動的事物引進到化學當中。”
“性質(zhì)論”神秘主義則將事物的一些性質(zhì)“稱作官能或功能、美德或功效”。萊布尼茨舉例說:“這些也就是恩培多克勒的同情或憎惡、爭吵或友好;這些也是逍遙派和蓋倫信徒的熱、冷、潮濕和干燥等四種原初性質(zhì);這些也是經(jīng)院哲學家的感覺的和意圖的種相,以及野蠻時代物理學家所教導的排除、保留和致使變化的官能。比較晚近的特勒肖曾經(jīng)致力于以操作性的熱來直接點燃許多事物,而一些化學家,尤其是范·海爾蒙特和馬爾齊的追隨者,還引進了在場理念或運作理念。”
萊布尼茨之所以批判這些物理學神秘主義,其根本目的在于表明:“在自然中每一件事物都是以力學的形式發(fā)生的。”他的這樣一種立場無論是對于批判“代理神”神秘主義還是對于批判“救急神”神秘主義無疑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萊布尼茨因此而把自然事物的所有運動形式(如化學運動和生物運動)都不分青紅皂白地歸結(jié)為“動力學運動”這樣一種運動形式,顯然有失“簡單”和“粗暴”。這就表明,盡管萊布尼茨的動力學系統(tǒng)有出神入化之妙,有精妙絕倫之奇,但他終究也難以完全擺脫他那個時代的“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