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
- (法)克里斯多夫·奧諾-迪-比奧
- 1347字
- 2022-07-21 15:35:47
七、小說的翻譯
關于《潛》這一小說的翻譯,除了書名(上文已有論述),倒是還有幾句話可說。
翻譯的時間比較短,有些倉促,譯文也不甚理想。從三月中旬到七月下旬,整整四個多月,包括了翻譯和兩遍校改。
初稿完成后,我就在博客上曬了一下翻譯初稿的兩個相對獨立成章的段落:“第一次潛水”與“夜游盧浮宮”[3]。目的是聽取網友的意見。
反饋的意見雖不多,還是很管用。例如,有人提出,小說人物之一潛水教練Marin的名字譯成“馬蘭”不好,有些女人味。于是我接受,就改為“馬林”。
對小說原文的理解,我曾有三兩處難點,始終查不到答案,需要直接問作者。于是,我電子郵件發去巴黎的伽利馬出版社,結果被出版社的編輯擋駕,說是作者很忙,無空回答那么多譯者的問題。好在,那位女編輯倒是耐心地解答了我的提問。我倒無所謂,只要疑問得到了解答,誰回答不是回答!
另外有一點要強調一下。小說的最后幾章重點描寫了在海中潛水的故事。我在翻譯時感覺很親切,其原因很簡單,去年,我下海潛了一回水。那當然還是在翻譯《潛》這部小說之前,當時,我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旅游,有自費的潛水項目,不知道我腦子里哪一根筋搭錯了,全旅游團就我一個報名下了水。那一段潛水的經歷,幾乎與主人公塞薩的第一次下水一模一樣,連細節都一模一樣。于是在翻譯時,我有一種似曾相識、如魚得水的感覺。在此錄一段譯文:
當我重新睜開眼睛后,我發現了一個世界[……]短短幾秒鐘內,我就從大海的表面,從它單色畫面的光亮,過渡到了一個充滿了生命、運動和驚喜的世界,過渡到了一個如此紛繁復雜的地理環境[……]在我的腳下聳立起一座巖礁和珊瑚的真正城市,一座座高塔拔海而起,挑戰萬有引力定律,托舉起鑲嵌有藍色、綠色和黃色花邊的,仿佛懸在那里的寬闊平臺。一把把巨型的扇子,鮮紅鮮紅的,恰如在放出火光,波動在看不見的潛流中。一個個強健的大燭臺淡泊而顯紫紅,由其枝杈自由伸展出無窮的分叉,其尖端最終交織成千奇百怪的玫瑰花窗。[……]我迷醉。被征服。被戰勝。
翻譯這個段落的時候,我自己當真覺得仿佛又潛了一次水。
至于潛水的裝備,我則詢問了比我資格老很多的愛潛水的出版人吳文娟女士,得到了她令人可信的解釋。
《潛》寫了一個最終死在阿拉伯的西班牙女人的故事,這使得小說作者有意地在法語原文中用了不少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的句子和單詞。不懂西語和阿語的我,在翻譯時就不得不求助于方家。好在朋友中有專家可請教,林豐民、楊玲、宗笑飛的解答給了我一個明白,也給了我翻譯時的自信。
由此,回想起當年我翻譯《復仇女神》的情景,作品中有大量的德語、俄語,我就請教了同一單位的杜新華、蘇玲等專家。翻譯外國文學,光懂一門外語,似乎是遠遠不夠的,但若是有很多懂得其他外語的人可請教、可信賴,翻譯也就可做了。
余中先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九日初稿于蒲黃榆寓中
七月二十四日修改定
獻給A.,是你給了我H.
我將不會死去:我有一個兒子。
阿拉伯諺語
他們找到她時就這個樣。赤裸裸的,死了。在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海灘上。她的皮膚上滿是晶瑩的鹽花。
一種挑釁。
一種勸誡。
寫下這本書,為了你,我的兒子。
[1] 見法語詞典Le petit Lorousse 2001中的解釋。
[2] 見法國《觀點》雜志的官方網站:
http://www.lepoint.fr/livres/christophe-ono-dit-biot-grand-prix-du-roman-de-l-academie- francaise-24-10-2013-1747525_37.php。這位弗朗茨-奧利維埃·吉斯貝爾(Franz-Olivier Giesbert)的小說《美國佬》,也曾獲得過2004年的中國“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法語篇。
[3] 參見http://blog.sina.com.cn/yuzhongxian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