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譯者序 弗蘭納里·奧康納和《智血》

美國女小說家弗蘭納里·奧康納,年僅39歲便離開人間,一生短暫如流星。幸運的是,這是一位寫作效率很高的作者,沒有浪費多少時間在通常的嘗試摸索階段,便果斷找到主題、確定風格,從正式開始寫作到去世,十幾年間發(fā)表了兩部長篇小說、三十二則短篇小說。這些作品筆法獨特、視角奇詭、思想成熟,像古往今來所有優(yōu)秀之作一樣反映出人類在有限的文字格局中探索最大表達可能的勃勃欲望,令人在扼腕嘆息作者戛然而止的創(chuàng)作生涯的同時,也為她及時地發(fā)揮了才華、留下了佳作而頗感欣慰。

1925年,弗蘭納里·奧康納出生在佐治亞州一個從事房地產(chǎn)業(yè)的人家中。女孩天生聰慧,在許多方面都頗富天賦:喜歡小動物,5歲時便因訓練出倒退走路的雞,而上了報紙新聞;少女時代擔任校報美編,漫畫作品小有名氣。不過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寫作。從佐治亞州女子學院畢業(yè)后,她進入愛荷華大學作家培訓班,很快開始發(fā)表小說。

奧康納的文學之路可以說走得順風順水,幾乎不曾經(jīng)過苦苦碼字卻無人認可的窘境,二十出頭便成為頗受關注的女作家。長篇小說《智血》《暴力奪取》,短篇小說集《好人難尋》《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佳作奇跡般接連涌現(xiàn),篇篇可圈可點。除了是寫作天才,她年輕美麗,外形頗為出眾,時尚雜志都來刊登她的照片。

不過,一時間仿佛人生贏家的奧康納,卻并非事事如意。她15歲時,父親因為紅斑狼瘡去世,這一病癥同樣折磨著她,讓她只能選擇一種平淡的活法:終生未嫁,長期和母親住在農(nóng)莊。為了治病,她歷經(jīng)各種療養(yǎng)、手術,健康卻每況愈下,1964年終于不敵惡疾,英年早逝。

雖然生活寫作在半個世紀之前,但是奧康納字里行間所追索所傳遞的,都是超越時代的永恒訊息。因此,作者的早逝并沒有影響其作品的命運。《短篇小說全集》在奧康納去世八年后獲得1972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她的其他作品也不斷再版,被閱讀,被討論,直到今天。

奧康納的作品短篇居多,也更為人所知,不過僅有的兩部長篇同樣出色。它們提供了足夠的騰挪空間,應該說比短篇更詳盡地承載了奧康納的思想和寫作特色。因此,如果想進入這位女作家的世界,從她成功的長篇小說處女作《智血》入手,當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1948年,在紐約一個作家營,奧康納孜孜不倦地埋頭寫作《智血》。1952年,小說正式出版。《智血》以奧康納之前發(fā)表的一些片段為基礎,第一章基于奧康納的碩士作品《火車》,其余部分則由《削皮機》《公園深處》《恩諾克和猩猩》幾則短篇擴充連綴而成。小說出版后,其獨特風格和特殊主題逐漸引起注意,1979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早早發(fā)表成功之作的女作家不乏其人,弗朗索瓦·薩岡18歲寫出青春小說《你好,憂愁》;西爾維亞·普拉斯二十余歲完成探討少女之困惑的《鐘型罩》。同為早期代表作,奧康納的《智血》所采納的主題、所達到的深度,均迥異于上述這些作品,令人很難想象出自大學剛剛畢業(yè)、二十四五歲的年輕女子筆下。首先,《智血》討論的是宗教裹身之人的生存窘境。為何要選擇這樣一個看似不太有趣且頗富難度的話題?有評論認為,原因在于奧康納的天主教背景。不過,對于奧康納這樣一位立意甚高的作者,我們或許不該這么簡單地一言以蔽之。事實上,宗教只是一個切入點,奧康納的視線從這里出發(fā),投向人類最基本的存在問題。正如她本人在《智血》十周年紀念版序言中解釋的,此書事關“自由、自由意志、生與死,以及信仰之不可避免”。

不妨先從小說的故事梗概講起。

青年海澤·莫茨應召入伍,受傷退役之后來到南方小城,遇到一位帶著女兒四處傳教的盲人傳教士,并結識了給動物園看大門的少年恩諾克。這三組人物都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莫茨從小被傳教士祖父灌輸以宗教,產(chǎn)生懷疑和叛逆心理,以至于創(chuàng)立了一個反基督的新教派,每晚賣力地站在汽車頂上發(fā)表演講,勸誡眾人擺脫基督教的救贖觀。盲人表面上帶著女兒虔誠傳教,實際卻是個無恥流浪漢,欺世盜名、騙錢謀生。恩諾克從宗教學校逃出,獨自來到小城打工度日,義無反顧地鄙視宗教,倒是對潛藏在自己的睿智血液(小說標題所謂的“智血”即由此而來)中的本能深信不疑。這些彼此遭逢并引發(fā)了一連串怪異情節(jié)的角色,象征著人類信仰的三種可能:對信與不信沉重如枷鎖一般的魂牽夢縈、荒唐滑稽的淺信輒止和對于原始本能的盲信之勇。

我們從《智血》的架構便足以看出,奧康納的作品被歸入“南方哥特風”陣營,絕非浪得虛名,這不是一個簡單輕松的故事,而是處處彌漫夸張生硬的戲劇色彩。奧康納并不是為了取悅讀者,而是為了討論問題而寫作。她從宗教入手,將小說背景安置在分外在意信仰問題的美國傳統(tǒng)南方,并借助幾位對宗教心懷特殊情結的主人公,編織出充滿寓言和象征意味的故事,來呈現(xiàn)她眼中的世界真相。莫茨對宗教的粗暴抗拒,盲教士可笑的怯懦欺瞞,以及恩諾克的自鳴得意,都暗喻著人類尋求靈魂自在的種種路徑。他們雖然個個顯得自作聰明,到頭來沉重也罷、狡黠也罷、荒謬也罷,竟都是徒勞一場。這讓我們感受到存在主義小說的冷酷調(diào)子:沒有天意的世界,真相就是無序、混沌、麻木無解。最富特色的一點在于,奧康納刻意阻斷了莫茨等人向真實生活求得慰藉的可能。以莫茨為例,他雖然仇視宗教,卻不曾因此得到解脫。反信仰顯得是一項和信仰同等沉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任務,充任了人生核心,橫亙于主體和世界之間。跟妓女過夜,或與盲教士的女兒同床,都無關享樂,只是試圖用來完成這一根本任務的手段。小說人物們保持著這種對周遭現(xiàn)實奇特的疏離冷漠姿態(tài),深陷于無休無止的自我折磨當中。如此獨特的設定、如此奇異的氣氛,無怪乎不用上諸如 “怪誕”“陰暗”“乖張”之類形容詞,似乎都無法評論奧康納的作品。

不過,事實上奧康納并非字面上那般冰冷無情。她給友人的信中曾云,“每部偉大的作品中,都會有一個上帝的恩典涌現(xiàn)、等待被接受或被拒絕的時刻。”這句坦陳心跡之語透露了一個秘密:她的用意并非僅僅在于揭示無情的真相;在小說中等待、捕捉光芒四射的恩典時刻才是終極目標。以《智血》的主人公莫茨為例,對于他的掙扎,奧康納似乎總保持著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任他自毀雙目、苦修虐己,在與世隔絕的孤寂中死去。最后,房東太太看進死者目盲空洞的雙眼,發(fā)現(xiàn)里面竟有星光宛然。奧康納以此戛然收尾,給莫茨苦苦自我拷問的一生抹上出其不意的一筆亮色。這份終于漫溢而出的悲憫之情,方為奧康納的根本出發(fā)點、她的雋永之源。作為一位出色的寫作者,她的高明之處在于,能夠長時間按捺隱藏住這點星光,甚至讓我們以為它不可能存在。作品的格調(diào)與說服力正由此而來。

從小說技藝而言,奧康納忙著展開哲學探討的同時,在敘述上也是非常用心、極富天才的。她是一位目光敏銳的觀察者,擅長發(fā)掘人生的荒謬之處,每每用幾個精準生動的詞句便勾畫出人物和事件,營造充滿幽默感的細節(jié)。這份敘述功力,讓我們不禁聯(lián)想到她的漫畫天分,或許上佳的觀察力和表現(xiàn)力是所有藝術共通的基礎。《智血》很好地展示了奧康納的這種表達才華。比如,小說開場時一位嘮叨不已的中年女乘客,“身材肥胖,領口袖口都是粉紅色,梨形腿兒從座位上耷拉下來,夠不著地面”,寥寥幾筆,其平庸無趣而不自知躍然紙上。對于瓦茨夫人,奧康納的描述是:“大塊頭女人,長著非常黃的頭發(fā),一身白皮涂了某種油膏,閃閃發(fā)亮”,坐等客人上門的中年妓女之低俗廉價已自不待言。對于配角的交代都如此精確到位,對幾位主人公的傳神白描自然更見奧康納的功力。鑒于篇幅,此處不再贅言,讀者可以在閱讀中自己感受這種淋漓筆墨。

奧康納是一位極富特色的寫作者,其思想和語言都值得我們一再研讀體會。能參加對她的中文譯介,我深感榮幸,也非常惶恐,唯愿譯文不至太過辜負她的精妙深邃。自然,瑕疵難免,祈請讀者們寬宥指正。

最后請允許我借此一隅,對耐心支持我翻譯工作的家人和朋友們表示感謝。

譯者:殷杲
上架時間:2019-04-11 15:21:1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五原县| 大余县| 永宁县| 河南省| 衡阳县| 汝南县| 信宜市| 故城县| 铁力市| 同心县| 云安县| 磐安县| 额济纳旗| 大城县| 庆元县| 石棉县| 黄浦区| 长葛市| 金坛市| 辽阳市| 通州市| 原平市| 清徐县| 保德县| 图木舒克市| 泽普县| 自治县| 伊川县| 治县。| 丘北县| 米易县| 辽阳县| 元谋县| 田东县| 姜堰市| 南昌县| 瓮安县| 泗水县| 马公市|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