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使用這樣做才有效:升級你的用人能力,讓人才愿意主動創造價值
- 董超 丁路遙 朱燕
- 1568字
- 2022-07-27 10:37:52
1.4 了解員工優勢,讓其坐對位置
我曾經給員工講過一個故事。
在一次聚會中,幾位老板談起自己的經營心得,其中一位說自己有三個不成才的員工,準備找機會將他們開除。這三個員工,一個整天嫌這嫌那,專門吹毛求疵;一個杞人憂天,老是害怕公司出事;還有一個經常不上班,整天在外面閑蕩。另一位老板聽后想了想,表示既然這三個員工這么不成器,不如交給他來管理。
第二天,三個員工到新公司報到,新老板開始分配工作:喜歡吹毛求疵的人負責產品質量;害怕出事的人負責安全保衛及保安系統的管理;喜歡閑蕩的人負責商品宣傳。三人一聽工作的分配和自己個性相符,不禁大為興奮,興沖沖地走馬上任。通過這三個人的賣力工作,公司的營運績效直線上升,生意蒸蒸日上。
通過這個故事,我想讓員工知道,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而作為管理者,就是要讓他們發揮各自的優勢。
其實,上文故事中的老板,運用的是管理學上的“貝爾效應”,善于發現員工的優勢,做到了人盡其才。
“貝爾效應”源于一個科學典故:英國學者貝爾才智超群,被認為一定會獲得諾貝爾獎,但貝爾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充當引路人。他提出了一個個開拓性的課題,指引別人進行研究并登上科學高峰。這種理念后來逐漸被管理學者應用到管理實踐中。
“貝爾效應”要求企業管理者要有大格局,能夠以團隊發展大局為重,不僅能慧眼識才,放手用才,還要敢于且善于任用和提拔能力比自己強的人,積極為能力強的下屬創造脫穎而出的機會。
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發現員工的優勢,并使其有用武之地,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將員工個人的特長轉化為實際的業績。這注定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員工在自己本就擅長的領域工作,游刃有余,甚至不需要激勵;經理人因為知人善任,收獲了更多的尊重與認可,提高了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與業績。
牛根生曾說過,從人本管理的角度看,人人都是人才,就看放的是不是地方。因此,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做到兩點:一是了解員工的優勢,二是讓員工坐對位置,見圖1-4。

圖1-4 員工個人優勢運用的兩個步驟
1.了解員工的優勢
常常有管理者認為自己的員工一無是處,或者不斷提醒員工去改正那些難以改正的缺點。但事實上,沒有“平庸的員工”,只有“平庸的管理”。高明的管理者,要能認識到員工的不平庸,進而從每個普通員工身上挖掘有價值的東西,并加以引導和開發。
第一,從關注員工現有的優勢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有24種情緒天賦,這些天賦通過人的思維、感覺與行為體現出來。當某個員工對一項工作懷有熱情,并且做起來游刃有余時,就證明這是他的優勢所在。
第二,換一個角度看缺點。俗話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因為認知的偏差或者社會偏見等原因,某些被人們所公認的缺點其實是一種誤判,或者與優點之間界限模糊。例如,某個員工斤斤計較,但從優勢的角度看,他恰恰是倉庫管理員的最佳人選。
第三,挖掘潛在優勢。和顯性優勢不同,潛在優勢不能僅憑觀察來發現,管理者需要提供更多機會讓員工去嘗試,并允許其試錯。這既包括對本職工作的創新,也包括本職工作外的新挑戰。
2.讓員工坐對位置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要實現這一目標,管理者需做好知崗、知人、匹配三方面工作。
第一,知崗,就是進行工作分析。通過對某項工作有關的內容與責任進行匯集、研究以及分析,明確一個崗位的細化責任,從而真正了解該崗位。
第二,知人,就是構建勝任素質模型。在了解一個崗位的要求與特點后,可以利用履歷分析、問題訪談、心理測驗、情景模擬等技術來發現員工相關的素質,尤其是優點的部分,從而建模、定標,最后評價其能否勝任該崗位。
第三,匹配,就是能夠知人善任。人崗匹配的目的就在于最大程度使企業員工能夠“人盡其才”。因此,在實際用人過程中,讓不同特點和專長的員工能夠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從而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并最終達到企業人力資本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