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惠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分配問題研究
- 李建偉
- 676字
- 2022-07-26 19:22:52
3.2.3 中觀層面
在包容性的金融體系中,服務于目標客戶群的金融機構(微觀層面)不可能在“真空”中營業運行,需要存在能夠保證微觀層面正常運作的一些外部條件,普惠金融的中觀層面包括了基礎金融設施(“硬件”)以及要求金融機構擴展服務范圍、降低交易成本、促進金融服務提供者之間透明度的一系列輔助性服務(“軟件”)。建立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并完善相關服務,能夠提高金融機構的服務技能及相互之間的透明度,促進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從而使零售金融機構能夠以較低成本來提供較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這也是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條件。機構網絡、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征信機構、評級機構、信息技術、結算支付系統、技術咨詢服務等都是中觀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130]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發展程度的市場里中觀層面的參與者是不一樣的,在金融體系比較脆弱、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國家或地區,不能過早地開發信用機構;反之,那些金融發展較快、較先進的一些國家或地區則需要廣泛的競爭性服務(如電子支付基礎設施)來支持普惠金融系統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特別是農村)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服務不斷發展、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①在農村,現行的金融結算體系還不完善,存在結算網點少、結算手段單一、清算滯后等問題。②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進程較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農戶以及中小企業征信體系,金融機構難以全面掌握農戶和中小企業的信用情況,而且農民掌握的金融知識少之又少、信用意識淡薄,金融機構缺乏有效控制信用風險的辦法。③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支持服務系統在農村金融中的應用相對較少,技術咨詢服務、評級機構、培訓機構等中介服務嚴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