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研究報告文集(第一輯)
- 陶一桃主編
- 856字
- 2022-07-26 18:46:12
3.1 引言
改善代際流動性,是提升人力資本效率、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徑。深入分析我國代際流動性的趨勢與原因,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關于我國代際流動性的研究不斷深化,但在代際流動性趨勢與原因方面仍有諸多爭議之處。一些研究認為中國代際流動性不斷提高,而另外一些研究則表明代際流動性逐漸下降。實證研究的爭議主要原因在于三點:①基于代際收入彈性的分析嚴重依賴于永久收入的估算,并且難以全面控制遺漏變量帶來的估計偏誤;②基于社會流動表的分析雖不依賴永久收入,但易受階層邊緣分布變化的影響,且難以深入分析流動性變遷原因;③不同實證研究使用的數據樣本不同,未能清晰地指向特定社會群體。
本研究利用最新的數據和創新的方法,從年齡群組的視角分析中國代際流動性的趨勢與原因。研究發現,中國城鎮居民代際流動性在“60后”“70后”與“80后”群組間呈現出先降后升的趨勢,即“60后”群組代際流動性最高,“70后”群組最低,“80后”群組代際流動性較“70后”有所提升,但低于“60后”。而教育是影響職業階層的最重要因素,且重要性隨時代的演進而增強。教育不平等效應對不同年齡群組的代際流動性變遷具有重要影響,尤其對“70后”代際流動性的下降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本研究的主要貢獻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將Altham分析方法引入中國代際流動性分析領域,可以更好地擺脫階層邊緣分布變化帶來的影響,更準確地分析代際流動性趨勢。第二,基于反事實分析的思路,拓展Altham分析方法,借以分析代際流動性變遷的決定因素。這一創新方法有助于考察宏觀整體因素的影響,彌補普通回歸分析的短板。第三,從年齡群組的視角考察代際流動性,清晰地界定了研究對象。個體在求學就業過程中,主要與同齡人競爭社會資源,因此分析不同年齡群組的代際流動性具有更直接的社會意義。第四,闡明了教育不平等效應對代際流動性的重要影響,指出了教育不平等效應的三個決定因素,并為政策設計提供了方向性指導。
后文的安排如下:第二節回顧既有文獻;第三節描述數據;第四節詳細介紹實證方法;第五節討論分析結果;第六節總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