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管理常見問題清單
- 邱翠萍編著
- 1291字
- 2022-07-14 17:38:30
2.3 如何進行作業排序
工作場景描述
當車間存在作業排序不合理、作業等待時間過長的現象時,可查看。
解讀與分析
作業排序就是安排作業活動、資源利用或者配置設施的時間表。它從工作中心的角度,來控制加工工件的作業順序或作業優先級。作業排序的內容包括決定工件加工順序以及安排相應機器設備來進行加工。要做好作業排序,需要掌握以下內容。
1.明確作業排序系統
一個作業排序系統區別于另一個作業排序系統的特征是:在進行排序時,生產能力是如何考慮的。作業排序系統既能用無限負荷方法,也可以用有限負荷方法。無限負荷方法指的是當將工作分配到工作中心時,只考慮它需要用多少時間,而不直接考慮完成這份工作所需的資源是否足夠,也不考慮在工作中心中,每個資源完成這項工作的實際順序。有限負荷方法,實際上是根據每一個工件所需的調整和加工時間對每種資源進行詳細的排序。實質上,這個系統明確地規定了在工作日的每一時刻每一種資源要做的工作。理論上講,當采用有限負荷方法時,所有的計劃都是可行的。
另一個區別作業排序系統的特征,是作業排序是基于前向排序還是后向排序的原則。前向排序可以告訴我們工件能夠完成的最早時間,是最常用的排序方法。后向排序是從未來的某個時期(可能是交貨日期)開始,按照從后向前的順序進行排序。后向排序可以告訴我們在某個日期前完成工件加工的最遲開工時間。
2.典型的作業排序和控制功能
(1)分配工件、設備、人員到工作中心或者其他特定地點。
(2)決定工件執行的順序。
(3)對已排序的作業安排生產,通常稱為調度。
(4)車間控制,包括在完成工件的過程中,經常檢查工件完成狀態,控制工件完成速度,加快進度滯后或者關鍵工件的完成速度。
3.作業排序規則
作業排序規則是指在進行作業排序時使用的規則。下面列出比較常用的10個排序規則。
(1)先到先服務:按照工件到達的先后順序進行加工。
(2)最短作業時間:首先加工所需作業時間最短的工件,然后是次短的,以此類推。
(3)最早交貨的工件最早加工:將交貨期最早的工件放在第一位來加工。
(4)最早開工時間:最早開工時間等于交貨時間減去作業的正常提前時間。先用最早開工時間來選擇工件進行加工。
(5)剩余松弛時間:這是交貨期前的剩余時間和剩余加工時間的差值。剩余松弛時間最短的工件先進行加工。
(6)每個作業剩余松弛時間:
每個作業剩余松弛時間=(每個作業剩余松弛時間最短的工件先加工。交貨時間前的剩余時間-剩余加工時間)÷剩余的工件數
(7)關鍵比例:關鍵比例由交貨日期與當前日期的差值除以剩余的工作日數計算得出。關鍵比例最小的工件先加工。
(8)排隊比例:這是用計劃中剩余松弛時間除以計劃中剩余排隊時間計算出來的。排隊比例最小的工件先加工。
(9)后到先服務:后到的工件放在先到的上面,操作人員在操作的時候會先加工上面的工件。
(10)隨機排序或者隨意處置:主管或者操作人員通常選擇他們喜歡的作業順序來操作。
所以說,良好的作業排序,可以減少作業等待時間,提高作業人員的生產效率,進而最大化地利用現有資源。
關鍵點提示
做好作業排序需掌握的內容有:
1.明確作業排序系統;2.典型的作業排序和控制功能;3.作業排序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