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產管理常見問題清單
- 邱翠萍編著
- 1918字
- 2022-07-14 17:38:28
1.9 如何確定產品生產交期
工作場景描述
當企業要選擇產品生產交期的計算方法,確定產品的生產交期時,可查看。
解讀與分析
確定產品生產交期應以訂貨合同為基礎,本著生產均衡、負荷均勻、合理利用生產能力的原則,使生產技術準備工作,原材料、外協件等供應時間與數量同產品出產進度的安排協調一致,避免供應與生產脫節,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產品生產交期的確定方法是企業將年度計劃生產的產品,按品種、規格、數量,分季度、分月進行合理分配,并確定每種產品的出產時間和分期出產的數量。確定生產交期的重要內容是編制產品出產進度計劃,具體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訂大量生產企業產品出產進度計劃
大量生產的企業,產品品種少,產量大,而且比較固定。因此,這種類型的企業安排產品出產進度時,主要是確定各月或者每日的產品產量。為了滿足市場對各種產品的季節性要求,企業可用庫存量來調節,考慮庫存、生產和銷售等因素,進行安排決策。因此,可有下面幾種安排方法。
(1)平均安排法,即根據年生產總量,進行完全均衡的產品產量安排。具體計算方法和步驟如下。
①分月列出一年的有效工作日數。
②求出日產量,根據年計劃生產總量和年有效工作日數進行計算:
日產量=年計劃生產總量÷年有效工作日數
③根據日產量和各月有效工作日數安排各月的產量。
④列出生產日庫存計劃表。
(2)配合銷售量變化安排法,即根據各月計劃銷售量的變化來安排生產任務。用這種方法安排生產任務時,總庫存量會很小,但當銷售量隨季節變化比較大時,必然會產生某些月份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因而必須采取加班加點等措施來解決。用這種方法安排生產任務可能會影響產品質量或造成工資支出增加等,但節約了流動資金。
(3)折中安排法,即采用介于上述兩種方法之間的方法,既考慮銷售量隨季節變化的情況,又考慮生產的均衡。
究竟選用哪種安排方法,企業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經濟效益分析,然后進行決策。
2.制訂成批生產企業產品出產進度計劃
在成批生產情況下,產品品種較多,少數品種產量大,定期或不定期地輪番生產,產品數量、出產期限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成批生產企業的產品出產進度計劃,要著重解決不同時期、不同品種的合理搭配和按季度、按月分配產品產量的問題。
合理地搭配產品品種和分配產品產量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即使產品品種不是很多,也會存在多種安排方案,因此,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可以應用數學方法(如線性規劃法)得出最優的安排方案,一般都是應用所謂的搜索法進行安排。采用搜索法安排產品出產進度的具體做法如下。
(1)企業的主導產品,即經常生產而且產量較大的產品,應首先給予安排——在符合銷售計劃要求的前提下,在全年各月份里都給予較均衡的安排。這樣,可以使企業生產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2)在不減少全年產品品種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同期(一季度或一個月)生產的品種數,以便在同期擴大產品批量。對于小批生產的產品,組織集中輪番生產,簡化生產組織工作,提高經濟效益。
(3)組織同類型(同系列)產品集中連續生產。同類型(同系列)產品的結構有很多相同之處,大部分零件可以通用。企業可以組織同類型(同系列)產品集中連續生產,這樣就擴大了生產批量,提高了經濟效益。
(4)需要用關鍵設備加工的產品,要適當分散,使關鍵設備和其他設備的負荷均勻,新產品與老產品要合理搭配,以保證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的負荷均衡。
(5)盡可能使各種產品在各季度、各月的產量,同該產品的生產批量相等或成倍數關系,以利于生產作業計劃的組織工作。
3.制訂單件小批生產企業產品出產進度計劃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的產品品種較多,而且是不重復生產或很少重復生產的品種。因此,在這類企業里,主要根據客戶的要求,按照訂貨合同來組織生產。但是在編制年度產品生產計劃時,往往只能確定一部分訂貨項目,大部分生產任務還不能具體確定。所以這種類型的企業在安排產品出產進度計劃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先安排已明確了的生產任務,而對那些還沒有明確的任務,以概略的計量單位(t、kW或工時等)進行初步安排。當各項訂貨計劃具體落實后,通過季度、月度計劃對原初步安排進行調整。
(2)要考慮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的進度和負荷的均衡,保證訂貨按期生產。要做好設備、人員的生產負荷均衡工作,為此,要做好生產能力的核算平衡工作。單件小批生產企業還要加強訂貨的組織管理工作,編制短期的生產計劃,使之與年度生產計劃相銜接。
總之,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準確合理的產品出產進度計劃,保持良好的生產進度,與年度生產計劃合理銜接。
關鍵點提示
確定產品生產交期的內容包括:
1.制訂大量生產企業產品出產進度計劃;2.制訂成批生產企業產品出產進度計劃;3.制訂單件小批生產企業產品出產進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