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真誠面對我們當下的情緒

  • 深度共情力
  • 一沙
  • 11304字
  • 2022-07-11 15:19:12

莉莉帶她媽媽來見我,是因為她媽媽已經(jīng)第三次去醫(yī)院檢查了,她媽媽堅持認為自己得了很嚴重的病,而檢查的結果都是好的,但是莉莉的媽媽堅持認為自己有病,還要去檢查。

正當莉莉手足無措的時候,有人建議她帶媽媽來做一下心理咨詢,她媽媽的情況通過心理咨詢可能可以緩解一些,這就是莉莉母女來見我的前因。

我給她們倒了兩杯水,莉莉的媽媽開始問我做咨詢貴不貴,我告訴她,是在她的女兒可以負擔的范圍內的,然后她說她并不需要這樣的咨詢。

莉莉插嘴說道:“但是我也不可能一直有時間,陪著你到處看醫(yī)生和做癌癥的檢查,對不對?短短3個月,癌癥的檢查已經(jīng)做了2次了。”

“那我自己去呀,我又不要你陪著我去的咯。”莉莉媽媽倔強地說道,“我有病總歸要去查去治的咯,不然怎么樣啦,不管它啊。”

我很少會在面對來訪者的時候分神,但是面對眼前的這對母女,我有一瞬間有點分心,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互相關心,雖然是用抱怨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但是卻很真實。

我笑著打斷了莉莉想要繼續(xù)要說的話:“今天,我和阿姨聊聊天。”

“哦。”莉莉識趣地不再多說。

“阿姨,生活里你覺得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他們做得不好的,你都可以說說的。”我和阿姨拉起家常。

“沒什么不好的,就是這個女兒,都那么大了,也沒找個正經(jīng)人家嫁掉,總不能一直在家里的吧,你說是吧。”莉莉媽媽開始直接數(shù)落起莉莉。

“還有就是啊,那么大的人了,也沒有一份正經(jīng)的工作。你說我操心不操心?”莉莉媽媽說道。

“我現(xiàn)在的工作挺好呀。”莉莉忍不住說道。

“現(xiàn)在是挺好,以前呢?跟著以前那個老板的時候,幾年都沒有收入,都是我養(yǎng)著你的。”莉莉媽媽繼續(xù)說道。

“那個時候至少我也學到了很多。”莉莉解釋道。

“你說的那些學到的,我們覺得不值,不值這幾年的時間。”莉莉媽媽非常痛心地說道。

“你說是不是?”莉莉媽媽轉而向我找?guī)褪郑八装讕腿思易隽藥啄辏B工資都不拿。”

“那確實有點說不過去。”我附和道。

“是呀,都是我?guī)鸵r她,怕她沒錢吃飯,給她錢花。”莉莉媽媽繼續(xù)說道。

“媽媽,很不容易哦!”我對著莉莉說道。

“是不容易的呀,你說是吧,把這個女兒養(yǎng)到那么大了。”莉莉媽媽繼續(xù)說道。

“是的,是的,阿姨你真的很不容易。”我真心說道。

第一次咨詢在普通的聊天中結束了,我們都沒有提起莉莉媽媽的病癥。只是陪她說了說話,聽她說了說話。

第二次是莉莉自己來咨詢室的,她說她媽媽覺得太貴了,而且并沒有什么作用,但是莉莉感覺她媽媽離開咨詢室以后,緊張的情緒消失了,原先緊鎖的眉頭也舒展了,所以她認為心理咨詢還是有效果的。

“我能做什么幫助到她嗎?”莉莉很緊張地問我。

“你覺得你媽媽有什么問題?”我反過來問莉莉。

“她身體肯定沒有問題,已經(jīng)檢查好多次了,但可能是心理上的問題吧。”莉莉想了想說道。

“第一次她懷疑自己得了癌癥,然后查出來不是的,做了一個徹底的全身檢查。”莉莉想了想說道,“第二次她又懷疑自己是淋巴系統(tǒng)的什么病,醫(yī)生又徹底檢查了,不是的。現(xiàn)在她又懷疑自己得了什么絕癥,一定要去查,她就是覺得自己有病。”莉莉緊張地說道。

“那么你呢?”我問道,“你覺得她有病嗎?”

“這也是一種疾病吧。”莉莉想了想說道,“所以,我一直告訴她,她沒有病,不用去查,但是我自己的心里認為她是有病的?”

莉莉很聰明,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舉一反三,但我有時候發(fā)現(xiàn)她太敏感了,只要稍微給她一點提示,她就會有兩到三個答案出現(xiàn),然后等你的肯定,哪個更準確。

“所以是我一直在給她暗示嗎?”莉莉問我。

“說說你媽媽給你的感覺吧。”我說道。

“我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啊,她是最疼我的。我外婆也是最疼我媽媽的,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我媽媽其實是很嫌棄我奶奶的。”莉莉想了想說道。

“我有時候在想,不知道我結婚以后會不會也像我媽媽一樣,嫌棄我婆婆。”莉莉說著搖了搖頭,“不過我還沒有男朋友,也不用想這些。”

莉莉看著我,我鼓勵她說下去:“還有呢?”

“還有就是媽媽有時候會和爸爸吵幾句,我不喜歡我爸爸,從小就很怕他,他很苛刻。”莉莉想了想繼續(xù)說道,“他們吃完飯為了誰洗碗這種事情都會吵起來,所以我現(xiàn)在不想聽他們吵,就干脆我洗碗好了。”莉莉停頓了一下繼續(xù)說道,“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我覺得他們還是很恩愛很幸福的。”

“真的嗎?”我問道。莉莉媽媽的癥狀有些像疑病癥,但我聽莉莉的描述以及我上次見她媽媽的感覺,我覺得她媽媽并不是,而更像是需要別人的關注或者因為某些原因的緊張,或者暫時性的焦慮情緒都有可能,并不能很快就下定論。

但是坐在我面前的莉莉,情緒明顯一直處于某種緊張的狀態(tài)中。心理咨詢的時候,常常也是來訪者日常狀態(tài)的一種投射,而咨詢師常常會接受來訪者的移情,從而更好地了解來訪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換句話說,作為咨詢師的我感受到的來訪者的狀態(tài),往往也是來訪者的家人或者朋友會感受到的。

“你看上去有點心事。”我試著引導莉莉說話,就問道,“你在擔心你媽媽的病情嗎?”

“嗯,我很擔心她的病。”莉莉想了想說道,“我覺得我沒有辦法接受她離開我這件事,連想一想都做不到。”

“我好像總是這樣,”莉莉自言自語道,“我小時候去新加坡交流讀書,那時候只去了一個星期,但是走的時候也大哭了一場,我很難接受離別,和對我好的人分開。”

“我以前談過一個男朋友,后來突然分手了,他對我真的很好,那么久以后,我只記得他的好,我很想問問他為什么突然就走了。”莉莉看著我,有些恍惚。

“現(xiàn)在那么多人都結不了婚,”莉莉想了想又說道,“其實我覺得我是結不了婚的那種人吧。”

“不會的,”我說道,“因為沒有本來就結不了婚的那種人存在啊!”

“真的嗎?”莉莉問我的時候,眼睛里好像有光,又有點高興。

“其實,之前有個男孩子對我很好,特別好。”莉莉想了想說道,“可是我們沒有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可能有一些什么原因吧。”

“什么原因?”我問道。

“我不知道怎么面對別人對我那么好,”莉莉想了想說道,“也很怕有一天萬一分開的話,那會多么傷心啊……”然后就是很久的沉默。

我打開音樂,以很輕的聲音放著,我問莉莉,要不要做一組放松的練習,大概5分鐘左右。

“好呀,”莉莉想了想說道,“我也很想試試。”

“好的,這個放松的練習是我非常喜歡的。”我對莉莉說道,“你只需要跟著我的話語就可以,我們先試著深呼吸,深深地吸氣,然后慢慢地呼氣,我們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跟著呼吸深深地吸氣,所有的快樂都跟著呼吸來到我們的身體中,我們的肺部打開,這樣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吸氣,然后我們慢慢地呼氣,把我們的緊張、煩惱、不愉快都隨著呼氣慢慢呼出。”

“跟著呼吸,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了,你工作了一天,現(xiàn)在所有的工作都已經(jīng)完成了,你現(xiàn)在什么都可以放下,不用擔心任何事情。只需要靜靜地呼吸,深深地吸氣,然后慢慢地呼氣。”我輕聲說著,大概5分鐘后,我叫醒了莉莉。

“感覺怎么樣?”我問道。

“很放松,”莉莉想了想說道,“有一種疲倦,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之前一直都處于一種緊張和亢奮的情緒里。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做完這個放松練習之后,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放松,很疲倦,好像緊繃的橡皮筋終于可以松了下來。”

“如果我們一直處于一種緊張的情緒中的話,就像你說的橡皮筋,是很容易崩壞的。”我解釋道。

“嗯嗯,是的,我知道。”莉莉想了想說道。

“你是怎么評價你自己的?”我看莉莉略微放松下來,就繼續(xù)問道。

“評價自己?”莉莉似乎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那現(xiàn)在想想。”我繼續(xù)說道。

“我以前其實一直覺得自己很聰明,也挺驕傲的。”莉莉想了想說道,“但是后來我遇到了一個老板,她很強勢,也常常說我笨,漸漸我就不那么自信了。我很怕自己做得不好,被她趕走。”

莉莉像是鼓足了勇氣般回憶道:“記得有一次,我們給客戶寄產品,有一張賀卡我忘記放在里面了,然后老板就在那里罵我,說客戶丟了全都是我一個人的錯。可能我一直在這樣的情緒下工作,自己也沒有發(fā)覺吧。”

“你很好,但是你要學會保護自己。”我看著眼前的女孩,衷心地祝福她,聽她一路走來的事情,會感覺很累很辛苦,明明每個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啊,她就這樣坐在我面前,但是我知道,即便這樣辛苦的過去,說出來的時候也會好很多。

“那個老板,對你總是有很高的要求嗎?”我問道。

“什么是很高的要求?”莉莉問我,我無法回答她。

“比如,有一次,我提到一個我喜歡的男孩子,她就說那個男孩子喜歡的女孩子是另一個,然后就問我是不是吃醋了,我說是,很難過。然后她就說讓我好好想想,我為什么會吃醋,我不應該嫉妒那個女孩,我是那么糟糕,不配嫉妒一個不認識的人。”莉莉想了想問我,“我是不是真的那么糟糕?”

“做自己就好了,自自然然的,”我說道,“我們也只會做我們自己啊,不是嗎?”

“那么那些嫉妒呢?”莉莉問道,“那些自私、傲慢、自以為是呢?”

“可是,那也是我們自己啊!”我說道,“不是嗎?”

我沒有告訴莉莉,她是我見過的人中自我認定偏低的一類,而且不知道從哪里得到一些極高的標準,又被她內化為某種自我準則,一旦達不到,就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自我指責。

自責是憤怒的一種表現(xiàn),她的情緒長期消耗在自我否定和自責之中,精神時時刻刻處于一種緊張狀態(tài),這是非常讓人擔憂的,而她的緊張同樣會傳遞給她的家人。

我試著通過共情,讓她能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自己。于是我溫柔地對她說道:“其實,我沒有那么好,你也沒有那么好,但這都沒有什么關系。”

“沒有關系?”莉莉不明白地看著我。

“有沒有想過是什么讓你覺得自己必須是那個完美的、沒有缺點的你呢?”我進一步引導莉莉去思考。如果我們不能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我們又怎么可能去接納其他人呢?我們不能接納的并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我們內心存在的那些錯誤的認知。

莉莉第三次來的時候,我照例問她:“這一周過得怎么樣?”

她說一切都好,媽媽最近沒有去醫(yī)院了,而是在家照顧奶奶。她換了老板之后,現(xiàn)在工作非常忙,但是也很充實。

“那天我老板和我說了一句話。”莉莉說道,“她不經(jīng)意地說,我也不可能趕你走啊。然后我就特別感動,突然有一種放心的感覺。”

“她是在什么時候說這樣的話的呢?”我問道。

“就是很隨意的。”莉莉想了想說道,“對她來說只是隨口一說,但是對我來說卻好像得到了什么承諾,我很感動。”

“嗯。”我問莉莉要不要玩一下OH卡,我咨詢室里正好有。

“好呀!”那天放松練習之后,她說她喜歡在我這里玩。

我讓莉莉先抽取了一張圖畫卡片,然后抽取了一張文字卡片。文字卡片放在一邊,我們先來說圖畫卡片。我問莉莉根據(jù)卡片看到了什么。

她說圖畫上是一條路,越走越窄,好在沒有支路,一路走下去便好。

圖畫從下至上分為兩種顏色,靠下側的一半是藍色,靠上側的一半是紅色。藍色比較冷,更像現(xiàn)在;紅色比較暖,更像未來。剛剛提到的那條路依次穿過藍色和紅色,彎曲向前。雖然前路充滿希望,但是一路走來卻太難了。

莉莉抽到的文字卡片是感情,莉莉自然把這條路看作她的感情之路。

“所以我的感情之路真的就是這樣啊,彎曲復雜,越走越窄,雖然遠方似乎有希望,但是卻不知道還要走多久才能到達。”莉莉仔細看了看卡片又說道,“而且我看不到路的盡頭啊,感覺似乎并沒有什么存在。”

“你想要的存在,是什么樣子呢?”我問道。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不用分開吧,像我爸爸媽媽那樣,白頭偕老。”莉莉想了想說道,流露出與她的年齡并不太相符的單純。

“你很害怕分開嗎?”我問道。

“嗯。”莉莉想了想說道。

“為了不分開,什么都可以嗎?”我試探著問,希望引導莉莉往更深的層次去想一想。

“什么都可以?”莉莉小聲問自己道,“真的什么都可以嗎?”

“我們真的可以不分開嗎?”我問莉莉,“或者有什么是可以一直不用改變的呢?”

“好像并沒有,對嗎?”莉莉認真想了想,問我,“不論我們是否愿意,我們終究有一天會和我們所愛的人分離。”

我們是那么害怕離別的恐懼,害怕到莉莉從來都不愿意去想一下,但逃避并不能提供幫助。“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我想了想說道。

從前有個老婦人,她唯一的年幼的兒子過世了,她非常難過,抱著孩子的尸體到處尋找能夠起死回生的辦法,有一個智者告訴她,只要在城里任何一家沒有死過人的家里拿到一顆芥菜籽,她的兒子就可以起死回生。

于是老婦人叩開了每一戶人家的門,有的人家告訴她:“我們家早就死過人了。”有的人家告訴她:“我們家已經(jīng)死過很多人了。”終于老婦人發(fā)現(xiàn),每一家都死過人,我也會死,你也會死。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論多么不愿意,最終都要接受離別。

莉莉聽我講完這個故事,突然大哭起來。她哭了很長時間,一直到聲嘶力竭,心力交瘁。然后漸漸鎮(zhèn)定下來。

“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的離別。”莉莉說道,“我想到我的爺爺,他離開我的時候,我甚至沒有到場,我連遺體都沒有告別。”

“我從小是和我父母分開住的,”莉莉繼續(xù)說道,“我記得我小時候,每天晚上我父母離開我的時候,我都會大哭一場,我不知道他們明天是不是還會出現(xiàn)。或者可能我也知道他們會出現(xiàn),但我還是每天都會大哭一場。”

“嗯,在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中,兒童和成年人有一點不同,成人的世界是即使事物不在眼前,我們依舊會確信這個事物存在。但在兒童的世界里,一旦人、事物從眼前消失,就會認為這個人、事物已經(jīng)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兒童并沒有這個事物會繼續(xù)存在的概念。”我解釋道。

“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我是真正每天都在經(jīng)歷著離別啊。”莉莉感嘆道。

莉莉離開以后,我卻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中。我們如此受到情緒記憶的影響,卻對此完全不自知,因為害怕離別的暗示,即使被傷害,也無法果斷離開。

我給莉莉講的那個老婦人的故事,也是常常提醒我自己的一個故事,傷痛的老婦人早已沒有能力去思考。任何告訴她關于死亡和離別的話語,她都無法聽進心里。當她去找那顆芥菜籽的時候,也是她在一遍遍接受共情的時候,每一戶人家都在真誠地告訴她死亡的真相,沒有教條,沒有道理,只有一遍遍共情,然后讓她接受。

我們有時候常常誤會共情指的是語言,因為我們通過語言表達,但真正的共情絕對不僅僅是語言,而是一種理解,對自己情緒的理解,對他人情緒的理解,通過理解而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樣的力量足以改變悲傷、恐懼等一切負面情緒。

莉莉第四次來時告訴我,她已經(jīng)好多了,但還是會常常自責,有時候會無休止地陷入一種情緒的旋渦中,而無法停下來。

“我發(fā)現(xiàn)我會把工作留到最后一刻快來不及的時候,然后我就會承受很大的壓力,而且還做不好。”莉莉疑惑地問我道,“然后我就開始不斷自責,為什么我會這樣,為什么不能早一點開始工作。”

“然后呢?”我問道。

“然后我發(fā)現(xiàn)我停不下來,我好像陷入了一種自責的旋渦之中。”莉莉無力地說道。

“你能發(fā)現(xiàn)這些,已經(jīng)非常了不起了。”我鼓勵她道,“大多數(shù)人都會被情緒記憶所控制,我們當下的情緒,其實多多少少都是在受到情緒記憶的控制呢。”

“我已經(jīng)明白了我現(xiàn)在那么害怕分離,哪怕是和那些對我不太好的人分離,我都沒有辦法做到,是因為小時候每天的離別記憶,給我?guī)砹撕艽蟮膫Α!崩蚶蛳肓讼胝f道,“讓我錯誤地以為,所有的離別都是傷害,所以我連一點點離別都不想要。”

“現(xiàn)在我也知道,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害了我。”莉莉說道,“但是自責,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們不需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弄清楚。”我想了想說道,“我們需要站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然后才能真正客觀地評價。”

“現(xiàn)實的土地?”莉莉問道。

“比如離別這件事,我們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看每次的離別,這個人是你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對于喜歡的人我們會悲傷,甚至大哭一場,對于不喜歡的人我們甚至會高興,這些都是現(xiàn)實的土地啊。”我給莉莉解釋道,“但同時,我們也會給自己設定一道心理防線,比如我們討厭一個陌生人,我們不會討厭到一定要去殺人的程度,對不對?我們會批評幾句,然后轉身就忘記了這件事。所以這是情緒和現(xiàn)實相符合的狀態(tài)。”

“我為了那么小的一個念頭,不斷自責了幾個小時,是情緒與現(xiàn)實不符合的一個狀態(tài),對嗎?”莉莉問道,“所以我常常覺得自己這里不對,那里不好,也是一種情緒和現(xiàn)實不符合的狀態(tài),對嗎?”

“你總覺得自己這里不好,那里不對,你覺得這個場景熟悉嗎?”我提示莉莉道。

“啊!”莉莉想到了什么,突然不說話了。

“你想到了什么?”我問道。

“像我媽媽。”莉莉想了想說道,“她總是懷疑自己這里有病,那里有病。”

“所以我該怎么辦?”莉莉問道。

“每一次自責的情緒也好,其他的情緒也好,涌上來的時候,問自己一個問題:現(xiàn)在這個情緒和現(xiàn)實相符嗎?”我提議道,“可以試試這個問題,哪怕只是存在幾秒鐘的時間,也會大大截斷情緒記憶對情緒的影響。”

“所以如果我自己都發(fā)現(xiàn)我被自責深深纏繞的時候,我就可以反過來問自己:這么一點小事真的至于這樣小題大做嗎?”莉莉想了想問道,“這樣想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必要啊!”

“而我一直想要知道,究竟為什么我會變成這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一直以來的自責,我會發(fā)現(xiàn)每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反而不斷在加強我的自責呢。”莉莉說道。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把什么都搞清楚。”我說道,“有時候,活在當下,及時斬斷情緒記憶的干擾,也是一個好方法。”

莉莉覺得這樣的方法對她幫助很大,她和我說接下去的幾個星期內,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人也能夠更專心了,當情緒爆發(fā)的時候,她常常會反思一下,這樣的情緒強度是否合理,是否是在現(xiàn)實的基礎之上。

莉莉媽媽來找我是讓我有些意外的,她說她看到了莉莉的改變,所以想來和我聊一聊。她說莉莉以前常常一個人站在窗口發(fā)呆,而現(xiàn)在會努力工作,以前在家里除了吃飯睡覺,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現(xiàn)在會主動拖地洗碗,關鍵是她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莉莉很快樂。莉莉鼓勵她媽媽單獨來找我,因為哪怕是親密如自己的女兒,多一個人在場總是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咨詢的效果,甚至常常會讓咨詢成為虛假的談話。

我和莉莉媽媽說:“因為我告訴莉莉,這樣不是很好嘛,有穩(wěn)定的生活,愛她的父母。還有什么不好的呢?”

“是的,我也常常和莉莉說的,做人要實際點,她以前就是白白給別人打工,做了好幾年都不給她工資,就是白做。”莉莉媽媽抱怨道。

“我一輩子就這一個女兒,你說我該怎么辦呢?”莉莉媽媽繼續(xù)說道。

我并不打斷她,在她絮絮叨叨的話語中,我對莉莉家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媽媽的意識里覺得她的父母家是更富裕的,她說她家在她小時候逃難來到上海,不然在蘇州那里是大戶人家,她的媽媽那一輩都是書香門第。

而莉莉的爸爸是農民家庭出身,靠自己考上了大學,一輩子做著一份工程師的工作,唯一的女兒是他們最深的牽掛,一樣也是大學畢業(yè),也是健健康康的,但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工作了,談戀愛了,結婚了,生孩子了,怎么到莉莉就那么不順利。

“我在家里真的一點點事都不讓這個女兒做的,我情愿自己都做掉,就希望她好好工作。”莉莉媽媽繼續(xù)說道,“你真的不知道,在這個家,我就像個保姆一樣。”

“現(xiàn)在好了,莉莉的奶奶也來我們家住了。說實話,我是有點嫌棄她的。”莉莉媽媽繼續(xù)說道,“她奶奶這次傷了腰,只能躺在床上,我倒是還輕松一點,不然有的挑剔了,這不好、那也不好,壓力大。”

“最近你常常覺得不舒服,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你還記得嗎?”我問道。

“是從莉莉的奶奶來住了以后,一個星期還是兩個星期吧。”莉莉媽媽回憶道。

“你對莉莉的奶奶是什么感覺呢?”我問道。

“感覺?”莉莉媽媽有點遲疑,好像沒有想到我會問她這個問題。

“你放心,在這里說的話,不會被透露出去的。”我解釋道。

“她奶奶嘛,就是不太講衛(wèi)生,很臟,沒有一點長輩的樣子。”莉莉的媽媽想了想說道,“每天都在罵人,全是負能量。”

“她特別偏心,她有三個小孩,莉莉的爸爸上面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她奶奶到處說以后錢嘛是要給我們家的,分房子的時候我們家什么也沒有分到。現(xiàn)在好了,他爸爸一分錢都沒有拿到過,還好像我們家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和親戚們的關系也很微妙。”

“她奶奶就是自私,一點都不會為小輩著想的,我們這個家現(xiàn)在這個樣子都是我和她爸爸一點點地攢起來的,從來沒拿到過家里什么東西。真的是不容易。”

我看著莉莉的媽媽,她已經(jīng)深深陷入某種回憶。我們其實很難真正去評價身邊的人,有時候,我們連想都不會仔細去想一下身邊這些和我們朝夕相處的人。

“所以,你最不能接受的一個點是什么?”我引導莉莉媽媽想下去。

“可能是太臟了。我實在是受不了。”莉莉媽媽繼續(xù)說道,“我是個很愛干凈的人,讓我去伺候那么臟的老太太我是受不了的。真的受不了。”

“受不了什么?”我引導莉莉媽媽繼續(xù)說下去,“你所有的記憶里,讓你最受不了的事情是什么?”

“要給她洗澡。”莉莉媽媽脫口而出,說完卻變了臉色。

“給她洗澡?”我問道。

“那個不是莉莉的奶奶,”莉莉媽媽想了想說道,“那個是我奶奶。”

莉莉媽媽深吸一口氣說道:“我小時候,我也不太記得幾歲了,一直就給我奶奶洗澡,等到我懷了莉莉的時候,我還要給我奶奶洗澡。”

“你特別不能接受這件事情?”我猜測性地說道。

“我就覺得自己像是一個保姆一樣的,不想伺候她洗澡!”莉莉媽媽說道。

“你是怎么評價你的奶奶的呢?”我問道。

“她特別偏心,重男輕女特別厲害,就因為我是女孩子,所以什么家務都要我做。”莉莉媽媽想了想說道,“我覺得她特別臟,有股難聞的怪味道,每次洗澡都讓我反胃很久,半天吃不下飯。”

“有時候我都分不清楚,我面對的到底是我的奶奶,還是莉莉的奶奶。”說著說著,莉莉媽媽突然說道。

說完,她就意識到了什么,開始神色慌張起來:“但是她們兩個人真的很像,我和你說,真的很像。”

“嗯,”我寬慰道,“能幫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洗澡,真的很為難你了。”

“是啊!”莉莉媽媽說道,“而且還洗了那么多年。”

“所以有些怨氣,也是正常的。”我繼續(xù)說道,“所以你覺得在這個家里,你更像是一個保姆嗎?”我聽到莉莉媽媽幾次提到了“保姆”這個詞語。

為家庭付出太多的女性,如果一旦覺得自己是保姆的角色,那么很快也就產生了心態(tài)的偏差。而莉莉媽媽的這種保姆的感覺最早來自她小時候的情緒記憶。

“是的呀,”莉莉媽媽說道,“我辛辛苦苦做了一桌菜,她爸爸呢,不是嫌這個咸了,就是嫌那個淡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

“然后是洗碗,我洗那么多年了,他一來好了,一會兒臺子擦不干凈了,一會兒水池里有水了,你說這個日子怎么過,哎。”莉莉媽媽好像打開了話匣子,平日里的苦悶如同豆子一般傾倒而出。

“是有點不甘心吧?”我問道。

“可能是吧,現(xiàn)在她爸爸也退休回家了,我有時候就想,為什么所有的家務都要我做,為什么他就不能做呢!你說是吧?”莉莉媽媽說道。

“嗯,是的呢。”我贊同道。我能感受到在我面前的莉莉媽媽非常想要得到認同。

“一個人照顧這個家,你非常不容易,真的是辛苦了。”我有感而發(fā)。

“照顧這個家那么多年了,我也習慣了,但是我總歸希望他們能知道的咯,不能真的把我當成是保姆的咯。”莉莉媽媽想了想說道。

“他們真的把你當成保姆嗎?”我問道。

莉莉媽媽沒有回答我這個問題,我讓她可以想一想,如果真的是把她當成保姆,那么下次來的時候要找到生活中一些真實的例子。

接下來的一周咨詢的時間還沒有到,莉莉就焦急地給我打電話,她說她媽媽和她奶奶吵了起來,大吵了一架。

事情的起因是她媽媽不讓她奶奶上廁所,之前她奶奶傷了腰,躺在床上,所以莉莉媽媽給她特地準備了一個小馬桶放在床邊,也沒出現(xiàn)什么矛盾,還顯得更加體貼。但現(xiàn)在幾個月過去了,莉莉奶奶的腰也好得差不多了,總要起來走動走動,上上廁所,沒想到莉莉媽媽在這個點上就過不去了。

一開始只是說早上家里人都要上班,著急用廁所,讓莉莉奶奶不要和上班的人搶廁所。但是當莉莉奶奶在莉莉爸爸的攙扶下用了廁所之后,莉莉媽媽突然就爆發(fā)了,她指責因為莉莉奶奶臟,可能會將很多婦科的病傳染給她,歇斯底里,絲毫不講道理,也毫無邏輯可言,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在別人聽來可能很荒謬。

莉莉說她媽媽后來讓自己趕緊回房間,她說不希望自己的女兒看到她這樣的一面。

這件事情發(fā)生之后不久,莉莉的媽媽來到了我的咨詢室。

“那個時候的感覺你還記得嗎?”我問道。

“非常憤怒,控制不了自己。”莉莉媽媽想了想說道,“我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有這一面,感覺完全失控了,我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就是有一股力量,我感覺一定要發(fā)泄出來,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沒有腦子了。”

“后來冷靜下來了,覺得自己也很可笑,要死要活,究竟為了什么?”莉莉媽媽感慨道,“別人都說大事化小,我那個時候就是再小的事情都要變得很大。”

“嗯,那是情緒的力量。你感受到了嗎?”我說道,“憤怒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情緒力量。如果你留心的話,你會觀察到這種力量。”

“嗯,我到后面有一種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覺。”莉莉媽媽想了想說道。

“你有沒有想過,你在憤怒什么?”我引導莉莉媽媽去思考。

“我就覺得我被欺負了,被忽視了,我在這個家里只有這一個小小的要求,都不行,所有人都還幫著她奶奶,好像全是我的錯。”莉莉媽媽委屈地說道。

“這樣的感覺,讓你想到了什么?”我繼續(xù)問道。

“平靜下來的時候我也嚇了一跳,我覺得那一刻,我好像是年輕的時候不愿意給我奶奶洗澡的那個我,你知道嗎?我就這一個要求,但是都不能達到,他們總是在逼我,我一點辦法都沒有。”莉莉媽媽甚至不愿意再回憶這件事,但因為這件事而被壓抑的相關情緒在她的潛意識中形成了情緒記憶,時時刻刻影響著她的生活,只是她自己并不知道。

“你覺得,這樣的想法是真實的嗎?”我引導她向內看向自己,“這次的憤怒是不是很像一個放大鏡,把你平時壓抑的想法和情緒都放大了,讓你能夠看到。你能看到嗎?”

莉莉媽媽似懂非懂地理解到那天引發(fā)她憤怒的情緒,并不僅僅是當時她面臨的那個場景,更是被她壓抑到潛意識里的情緒記憶。當我們把我們的專注力集中于憤怒或者仇恨的時候,我們就很難看到事情的全局,更不要提共情或者其他了。

莉莉后來告訴我,她奶奶離開以后,她媽媽也不再天天喊著去檢查身體了,她爸爸偶爾指責幾句,她媽媽也都是不太在意的樣子,而莉莉說她自己在家里,也會常常搶著做一些家務,盡量去看到她媽媽的付出。

我們對于情緒是有記憶的,我們現(xiàn)在對于這個世界的情緒反應,或多或少是受我們的情緒記憶影響的,尤其是在一些讓我們“炸毛”的小事上。為什么對我是一個難過的坎而對于別人卻算不上什么呢?主要是因為我和別人的情緒記憶完全不同,如果能在此時此地觀察單純的情緒,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即使是最不能接受的狀況,也是有機會被轉化的。

提到情緒記憶,我想起了之前一個女孩子,叫雅麗,她來我的咨詢室是因為她身體上長了一種奇怪的纖維瘤,會將我們的血肉變成纖維狀,而無法愈合。

因為這個病,她曾經(jīng)在醫(yī)院的無菌病房中待了整整兩個月,長出來的新肉如果是纖維狀的就立刻刮掉,再長,一直到這個傷口痊愈。

她來找我是因為她的胸口又開始長同樣的纖維瘤,只是還處于早期,看上去就像一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青春痘。

她對我說:“是因為我真的很不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之前也是在這個公司,我常常工作到半夜,我曾經(jīng)因為完不成項目報告而謊稱筆記本電腦被偷了。我每天都活得很痛苦,壓力實在太大了。”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完成哪怕一點點最小的事情了,”雅麗對我說,“只要打開電腦,哪怕就是寫一小段文字,或者一張簡單的excel表格,我感覺我都會發(fā)狂,我花了很大力氣和情緒做斗爭。”

“是一種累積了太久的厭倦感,你知道嗎?”雅麗這樣描述自己,“我覺得我完蛋了,我已經(jīng)做不了這份工作了。”

聽著雅麗的描述,我非常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把她困在了這份讓她那么討厭的工作之中,究竟是什么讓她無法離開她的這份工作。關于這個話題我們討論了很久,我盡量使用共情的方式引導她看到更多事實的真相,不只是她的不安全感,她所需要的生活物質的保障,同樣也讓她看到了那些她在過去的生活中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

后來她確實離開了這份工作,在離開工作的接下來一個星期,她的青春痘并沒有發(fā)展成纖維瘤,而這個難得的假期也讓雅麗去了很多地方旅行,在旅行的同時重新審視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像雅麗這樣很快認識到身體受情緒影響,而更關注情緒變化的人并不是太多,大多數(shù)人并不太注意情緒的狀態(tài),常常麻木,偶爾憤怒,有些人更是處于一種長期的情緒困乏狀態(tài),沒那么高興,但也就這樣吧,于是,情緒就這樣日復一日地消耗著我們的力量。

我們想要共情別人之前,需要先看一看我們自己的情緒,否則他人的情緒很容易和我們自身的情緒記憶形成共鳴,或者增加憤怒,或者影響我們自身的情緒,這樣都無法做到真正的共情和轉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宜春市| 嘉兴市| 大石桥市| 蓝田县| 聊城市| 衡阳市| 仪陇县| 吉水县| 白玉县| 东乌珠穆沁旗| 财经| 惠州市| 嘉荫县| 礼泉县| 徐汇区| 宁陵县| 白山市| 乐昌市| 陵川县| 哈巴河县| 宜章县| 射洪县| 区。| 焦作市| 石首市| 万宁市| 谷城县| 甘孜县| 百色市| 紫云| 诏安县| 沾益县| 陇西县| 柘城县| 罗源县| 红安县| 乐亭县| 浦县| 渭南市|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