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5章 附錄三:庫埃巴黎演講摘錄
- 第14章 附錄二:庫埃美國演講紀實
- 第13章 附錄一:我不是一個萬試萬靈的醫生
- 第12章 兒童教育中的自我暗示法
- 第11章 治愈后的鞏固措施
- 第10章 指導病人進行自我暗示
第1章 前言
如果你聽過“望梅止渴”的故事,想必不會對“暗示”這個詞感到陌生。那么,你是曾否有過這種體驗:我們初學自行車時,每當看到某個障礙物,下意識地想要繞過它,最后就一定會撞上去;當我們忽然忘了某個我們原本熟悉的人的名字,越是努力地想,就越是記不起來;當我們總是聽到或看到某個商品的廣告,在購物時,就會下意識地去選擇這個商品。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為車技不熟練,記憶力開了小差,還是因為習慣?都不是!在這些我們熟悉的現象背后都是自我暗示在發揮作用。
自我暗示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巨大能力,它通過想象將我們的意愿和目標灌注到我們的潛意識中,借此對我們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這種能量巨大且不可思議,甚至可以影響我們的生理狀況。臨床上曾有過這樣的病例:
一位婦女稱自己癱瘓多年無法行走,但治療師告訴她,其實她癱瘓的右半身早就可以活動了,經過治療,她果然恢復了行走能力。
這不是什么醫學上的奇跡,道理其實很簡單:最開始的時候,這名婦女確實因中風,血管中出現了血栓而癱瘓過。但是后來她的血栓溶解消失了,按道理來說她癱瘓的部位應該可以活動了,但這個婦女還是堅持告訴自己:“我癱瘓了。”在這種反復地自我暗示之下,她就真的不能走了。而治療師的話打破了她原來的暗示,讓她想象自己是可以運動的。在新的自我暗示之下,她果然恢復了健康。
不只醫學,如果你讀懂了自我暗示,就會發現世上很多奇異現象都能找到解釋,比如祈禱應驗、心想事成等。既然自我暗示如此神奇,那我們該如何掌握它,讓它為我們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呢?本書的作者,有“心理暗示之父”之稱的埃米爾·庫埃(Emile Coue)為你找到了答案。
埃米爾·庫埃原本是一名藥劑師,因為自身興趣,他一直致力對心理學特別是催眠術的研究。在對催眠術進行了系統學習之后,他在應用過程中逐漸發現了催眠術的弊端:首先這不是一種必要的方法;其次,很多病人害怕自己處于無意識狀態,并不愿意被催眠。在這一思路的基礎上,庫埃經過不斷摸索、探尋,終于提出了自我暗示的方法用以替代催眠術,倡導人們用積極的暗示來治愈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疾病。時值一戰期間,大批人因戰爭而出現了各種心理狀況,人們在求助庫埃之后,發現了自我暗示的神奇,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
對于當時的情景,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這樣說過:
“我很尊敬庫埃先生,從他那里我得到了很多意外的靈感。雖然我經常在學術講座中露面,但是走在大街上,認識庫埃先生的人卻絕對數倍于我。庫埃先生不但創建了羅倫應用心理學學院,還創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心理暗示實踐學會。他是暗示方法的倡導者,同時也是安慰劑效應的發現者。他的暗示法讓數以萬計人的人受益……”
《暗示心理學》是一本集庫埃暗示理論之精華的力作。在本書中,庫埃不僅手把手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名治療師,對他人施加暗示,更教會你如何進行自我暗示,改正自身的缺陷。只要你掌握了自我暗示的魔力,就一定能活出更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