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味上海
- 林貞標
- 732字
- 2022-07-14 17:21:41
蟹腳癢處落葉滿地黃
國慶節一過,除了汕頭還是夏秋難分,其他大多數城市都是落葉紛飛秋已見。這兩天接到了兩個電話,都是上海的好兄弟邀約我去上海嘗蟹,正是秋風起,蝦蟹肥的時節。
我從小在汕頭海邊長大,對于蟹并不陌生,而且我個人對蟹的情結也是較濃的。小時候因下海摸蟹,被大蟹鉗夾住大腿內側,差一點就做了“現代李蓮英”,這個事故情節在《玩味潮汕》一書中有細述,在此就不再重復了。因此,對于從小就吃蟹的我來說,吃蟹還是有一定的經驗的。但是到了近年,“流竄”的地方多了,才知道自己是夜郎自大,因見識到了對于蟹的文化與精致,在上海實無出其右也。特別是大閘蟹的生長形態就比我們這里的海蟹要溫文爾雅得多。長腳金毛宛如上海美女,雖有時也霸氣外露,但卻不失可愛之容。
海蟹和淡水蟹最大的差別就是味道,海蟹香氣霸道而粗獷,淡水蟹香氣清純

方亮先28生被蟹傷的手
而韻味悠長。因此,在頂級與頂級之間的對比中,大閘蟹還是要略勝一籌。加之上海人的精致與細膩,便產生了繁雜講究的吃蟹文化,上海的各種蟹制品如蟹黃湯包、禿黃油、蟹粉、蟹面……數不勝數。
在上海把蟹做成產業化和蟹單品店的也非常多,像豐收蟹莊,就是第一個把大閘蟹的銷售做成蟹券的。后來成隆行又做了很多蟹的深加工產品,把大閘蟹這個單品做得無比成功。但要說做單品蟹宴做得讓我非常震撼的人非方亮先生莫屬。方亮先生的蟹宴在上海久負盛名,當你跟方亮先生握手的那一瞬間,你就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個匠人是怎樣幾十年如一日地摸蟹、研究蟹。方亮先生把蟹細分做成許許多多的美味佳肴,但也在自己手上留下了累累傷痕。光憑方亮先生的這雙手,他就可被稱為“蟹先生”。
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店小店、私人廚房也都各出奇招,比如生醉蟹、熟醉蟹,因此在想吃蟹的日子里,怎可忘卻大上海的“橫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