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拙作《隱藏的易經》、《老子與西方哲學》、《六行數與兵法之道》這幾本書,試圖通過對《道德經》、《周易》、《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周易參同契》、佛經等經書的解讀,來論述神學與科學存在統一性。這是我多年來一直思考和研究的方向,也是這幾本書的主題。
什么是神?按照字典的解釋,神是對造物主、宗教教主、神仙或圣賢大德的陰魂的稱呼。但是拙作中所謂的神與上述定義不同,指的是未知的原理和人類能夠感受到并受其制約的無形的、未知的原理和力量。這幾本書中所說的“信神”,也不是指信奉造物主或宗教教主,而是指相信未知原理和力量及其制約的存在。
這幾本書之所以沒有另撰新詞而繼續沿用“神”和“神學”、“神理”等名稱,是已經摒棄了其中迷信成分或內涵后的概念,是因為這樣可以更方便地觀照、論述神學和科學的關系,或可更有利于讀者正本清源,而不至于導致閱讀時的迷茫和混亂。
在解讀經書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一個萬物通式:萬物=No+7n。世間萬事萬物,都能用初值加7n來描述。將萬物通式應用于化學,能得出元素周期表;用于解讀經書,能發現許多神奇的巧合。《隱藏的易經》是理論基礎,介紹特征數142857的發現過程,并用特征數來闡釋《易經》原理。結合《易經》內容來理解特征數142857,就能把神學和科學統一起來。《老子與西方哲學》和《六行數與兵法之道》是新理論的應用,介紹了新哲學和“三生萬物”的普遍原理等。
《道德經》說“三生萬物”;粒子物理學認為,三個夸克構成一個基本粒子。老子為什么說“三生萬物”?為什么是三個?夸克是什么?類似這樣有趣的問題,在這幾本書中都有解釋。神是不可知的,但是會體現為各種不可思議的巧合,書中也列出了許許多多這樣的巧合。巧合的背后,一定存在未知的原理,即上文所說的“神”或拉普拉斯所說的“智能”。總之,“神”或“智能”都是指創造萬物的那個機理。佛,或者說神,就如同量子——說量子,實無量子,是名量子;量子的作用存在,但看不到量子的存在——現在有不少科學研究人員,結合量子物理學來理解佛學,也是神學與科學研究的一個趨勢。
按照科學的說法,只有還不能用科學解釋的地方才有神的存在,科學最終能解釋一切,神只是暫時不可知的意思。然而,盡管科學步步深入,發現了越來越深奧的原理,但是第一因還是未知的。這顯示出溯源的無限性,未知的原理始終存在。
其實,科學和佛經對“神”字的解讀存在統一性,唯一的不同在于,神學認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即佛經所說的“生不可說”,認為事物的表現取決于人的思維;科學則認為事物的表現獨立于人的思維,因而永無止境地尋找第一因。科學反對不可知論,認為只要存在的事物總能解釋,這正好揭示出科學與神學產生矛盾的原因:科學是存在論,研究存在;神學是認識論,研究認識,二者并沒有直接關系。人們以存在論去看認識論,或者以認識論去看存在論,所以永遠爭論不清。
科學只研究事物存在的表現和規律,并不包含認識論,認識論只存在于神學之中。也就是說,佛經中的第七識、第八識才是認識論,六根產生的六識是對事物的感覺。科學研究的正是感覺范圍之內的事物。科學理解不了神學,原因是神學認識的世界是空無的世界,不在科學的研究范圍之內。其實,物理學中的超弦理論也具有“物質初始是空無”的含義。從這一角度來思考神學和科學,自然就得出了新的哲學。哲學應該只討論不同觀點的存在,而不討論各種觀點的正確與否,如同光的波動論和粒子論,不同的想法導致不同的結果,但二者都是正確的。
經過長期思考和研究,我領悟到,神理早已存在于古人所寫的經書之中,只是人們沒有領會出來;同理,神理也早已隱藏在數理方程之中,只是人們沒有用神理來理解。《老子與西方哲學》就試圖將數理公式理解為神理,從而揭示出數理暗藏神理、神理暗藏數理的幾分奧妙。按佛經“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的看法,神學與科學的矛盾就消失了,它們只是在按照自己的規則解釋事物。我相信還有更多神奇的巧合沒有被我們意識到,樂于思考和知識淵博的讀者肯定會舉一反三,發現更多的巧合,幾本拙作謹供參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