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智謀·才智類(1)
- 寫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 靜濤 編著
- 5865字
- 2014-10-11 13:37:08
§§§第一節 才思敏捷
【曹植七步成詩】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次命令東阿王曹植走七步就要成詩一首,否則就要殺了他。曹植應聲便吟誦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制作豆羹湯,過濾后成為豆汁,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秸、豆子本是同根所生,何必煎煮得這樣急呢?)魏文帝聽了,感到非常羞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廣帝深有慚色。
【紀昀巧釋“老頭子”】紀昀體胖,畏暑怕熱,每到值班住處,便赤賻乘涼。乾隆知道了,便想戲弄他。一天,他正與幾個同事赤身談笑,忽然,乾隆走了進來。同事們都慌張披衣。他因高度近視,乾隆走到跟前,他才看見。但巳來不及穿衣,只好光身急忙伏在乾隆座椅下面,喘息不已,卻又不敢動—動。乾隆故意一言不發地坐了個把時辰,使紀昀熱得再也熬不住了,伸出頭來探看,輕聲問道:“老頭子走啦?”乾隆聞言大笑,其他人也笑了。乾隆又厲聲說道:“你如此無禮,說出這一輕薄之語,‘老頭子’二字作何解釋?說不清楚就砍你腦袋!”紀昀請求讓他穿上衣服,乾隆止太監替紀昀穿上衣服,然后他從容摘帽叩頭,解釋道:“萬壽無疆為‘老’,頂天立地為‘頭’,父天母地為‘子’。”乾隆聽了十分高興。■/近代·徐珂《清稗類鈔.詼諧類》:會紀與同僚數人方皆赤身談笑,忽高宗自內出,皆倉皇披衣。紀又短視,高宗至其前,始見之,時已不及著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動。高宗坐二小時不去,亦不言。紀以酷熱不能耐,伸首外窺,問曰:“老頭子去耶?”高宗笑,諸人亦笑。高宗曰:“紀昀無禮,何得出此輕薄之語,有說則可,無說則殺。”紀曰:“臣木衣。”高宗乃命內監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厲聲繼問“老頭子”三字何解。紀從容免冠頓首謝曰:“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頭,父天母地之謂于。”高宗乃悅。
【尋找理想伴侶法】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選摘一只最好最大的麥穗。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只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只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后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面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1■/3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1■/3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后1■/3時,他選擇了屬于大類中的一只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摘自王鶴《教擇偶》,《讀者文摘》 1991年第7期
【測量金字塔高度】泰利士是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家。當時,金字塔已雄偉地矗立在埃及的圣沙里,但埃及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出測量它的高度的妙方。國王頒令,遍求天下哲人。赫赫有名的泰利士遂從遙遠的希臘被請來。可是泰利士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問題,一時間他也皺起了眉頭。人們天天看見他在金字塔之間繞來繞去。一天,他突然揮動手臂高呼道:“我有辦法了,快拿根長一點兒的繩子來!”繩子很快取來了。他量完金字塔那碩大的影子的長度正待去晉見國王時,眾人攔住他問其中的究竟,他指指天上的太陽,又指指沙地上自己的影子,解釋說,當時他的影子正好與他的身高相等。■/摘自《哲人哲理·測高妙方》,《讀者文摘》 1991年第1期
§§§第二節 聰明機智
【伍子胥過邊境】伍子胥逃離楚國的時候,在邊境上被守關的斥候逮住了。伍子胥情急智生,對斥候說:“上面之所以要抓我,是以為我隨身攜帶著一粒寶貴美麗的珍珠,其實,這粒珍珠不在我身上,早已丟失了。如果你不放我走,我就說是你把寶珠搶去吞下肚了。”斥候嚇得趕快把伍子胥放走。■/事見《韓非子》篇二二,漢·趙曄《吳越春秋》卷三一,《戰國策》卷三一■/《韓非子·說林上》:子胥出走,邊侯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釋之。
【東方朔為期君說辯】東方朔是漢武帝寵幸的近侍。他跟隨武帝游上林苑,見一樹長得很高大,武帝問他是什么樹,他隨口說;“此樹名叫‘善哉’。”漢武帝暗中派人把樹的高大枝干砍去。幾年以后,武帝又問他這是什么樹。他又隨口說:“此樹名叫‘瞿所’。”武帝說:“你東方朔一直在欺騙我,幾年前說這棵樹叫‘善哉’,現在又說它叫‘瞿所’。”他立即回答說:“大的馬叫‘馬’,小的馬叫‘駒’;大的雞叫‘雞’,小的雞叫‘雛’;大的牛叫‘牛’,小的牛叫‘犢’;人初生叫‘兒’,晚年叫‘老’。人有老小與生死,萬物有繁茂與衰枯,哪能有固定不變的名稱呢?所以,這棵樹過去叫‘善哉’,現在叫‘瞿所’。”漢武帝聽了大笑起來。■/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一七三:漢武游上林,見一好樹,問東方朔,朔曰:“名善哉。”帝陰使人落其樹。后數歲,復問朔。朔曰:“名為瞿所。”帝曰;“朔欺久矣。名與前不同何也?”朔曰,“夫大為馬,小為駒;長為雞,小為雛;大為牛,小為犢;人生為兒,長為老。且昔為善哉,今為瞿所。長少生死,萬物敗成,豈有定哉?”帝乃大笑。
【郭淮巧答免誅】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舉行登基大典。大將張郃從駐地派郭淮去京城參加慶典,不料郭淮在半路生了病,耽擱了時日,直到群臣百官已入席歡宴,郭淮才匆匆趕到。曹丕見了很不高興,板著臉說:“過去大禹和諸侯在涂山聚會,諸侯防風來遲,就被大禹殺了,今天是普天同慶的大喜日子,你來得最遲,你說該怎么辦?”郭淮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先王五帝是用高尚的德行來教育百姓的,而到了夏后氏,政治衰敗了,大禹才濫用刑罰。我有幸欣逢唐堯一樣的開明盛世,我相信不會有防風的遭遇。”曹丕聽了很是高興,不僅沒處罰他,反而提拔他做雍州刺史,封為射陽亭侯。■/漢·陳壽《三國志·郭淮傳》:黃初元年,(淮)奉使賀文帝踐阼,而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及群臣歡會,帝正色責之曰:“昔禹會諸侯于涂山,防風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淮對曰,“臣聞五帝先教,導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于防風之誅也。”帝悅之,擢領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
【世界諜史上的“哈式急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隱藏在巴黎上流社會的德國女間諜哈麗,接到德軍情報部命令,要她盡快獲取英國19型坦克設計圖;它藏在法國統帥部高級機要官莫爾根將軍的絕密金庫中。瑪塔·哈麗是巴黎紅極一時的大舞星,被譽為;“造物主最完美的人體作品”。她巧施美人計,很快將莫氏俘獲,并成為鰥夫莫氏的家庭主婦,從而找到密庫。但是,她找不到開啟密碼鎖的6位數密碼,不知試開了多少次,都失敗了。在黎明前“限期”的“最后半分鐘”內,她的思維聯想發揮超常水平,創造了奇跡!她突然想到莫氏“記性越來越差”的話,當即判定他不可能將密碼記在本子上,很可能以特別方式安置在密庫周圍。這時她發現墻上的掛鐘,早已壞了,指針停在9時35分15秒。為什么?這不就是93515嗎!可是,還少一位數!她苦苦思索,猛然想起莫氏愛在夜晚獨自在此室內反鎖上門看書讀報,從而推斷他很可能就在這時刻存取密件。9點不就是 21點嗎!當即撥好213515,鎖開了。在“限期”內,這份密件找到了,拍照也完成了。德國軍事專家根據這份資料得知,摧毀英國19型坦克只需德軍的一種野炮直射即可。這一情報使德軍成功攔截聯軍坦克的大規模攻勢,使聯軍傷亡數萬人。后來,213515成了世界諜史上值得一提的傳奇數字,她的這種應急智慧,也被美其名為“哈式急智”。■/事見朱永安《哈式急智》,(知識窗)1991年第5期
【不失外交家的風度】從前,一個駐法國公使隨員在宴會中與一位巴黎小姐跳舞的時候,巴黎小姐突然發問:“法國小姐和中國小姐兩者當中,你喜歡哪一國的小姐多一點呢?”這話突如其來,實難作答。問者固然有點不近人情,但她既問了,就不能不答。如果說喜歡中國的多一點,不免有背外交禮貌,若說喜歡法國小姐吧,則自己是中國人,更為不妥。隨員聽了此問,卻不慌不忙地答道:“凡是喜歡我的小姐,我都喜歡她。”這么一句簡單話,輕輕把問題應付了。這種應答是需要靈活的急智的。■/摘自《談話的藝術》
§§§第三節 料事如神
【商鞅不出逃】商鞅曾事奉魏國宰相公叔痤,做過中庶子的官。公叔痤很賞識他的才干,就在病危時把他舉薦給了魏惠王,認為商鞅有奇才希望惠王讓他秉掌國政,惠王聽后沉默不置可否。公叔痤又建議惠王不用就殺了他,免得他逃到別國去成為魏國的后患。惠王答應后離去。事后,他又叫來商鞅說:“我把你舉薦給惠王,惠王不聽。為了惠王的利益,我又只好勸他殺了你。惠王已答應,你還是趕快逃走吧,免得被他們捉住。”可商鞅聽了,卻并不著慌。他說:“我用不著逃走。惠王不肯任用我,說明他不相信你的話。既然不相信你的話,又怎么會殺我呢?”果然,惠王把公孫痤推薦商鞅看成病危說胡話,當然也就沒有想到要殺商鞅。■/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商鞅)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孫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默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癍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舵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蘇秦預謀死后報仇】蘇秦與燕王合計,假裝得罪燕國逃亡到齊國,騙取了齊王的信任。齊大夫與蘇秦爭寵,派人行刺蘇秦。蘇秦受了重傷。齊王派人捉拿刺客,沒有捉到。蘇秦臨死前對齊王說:“我死后請將我的尸體在鬧市車裂示眾,就說我是燕國派來的間諜。這時,刺客就會自己出來請功。您就可以將他抓起來殺了。”齊王就照蘇秦的話做了。那個刺客果然自己跑了出來,被齊王殺了。燕國人知道了這件事,高興地說:“好得很!齊國為我們的書生報了仇。”后來,齊王知道了蘇秦果真是燕國間諜,但只有悔恨而已。■/漢·司馬遷《史記》卷六九:于是蘇秦詳(佯)為得罪于燕而亡走齊,齊宣王以為客卿。……其后齊大夫多與蘇秦爭寵者,而使人刺蘇秦,不死,殊而走。齊王使人求賊,不得。蘇秦且死,乃謂齊王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于市,曰‘蘇秦為燕作亂于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殺蘇秦者果出,齊王因而誅之。
【法醫辛浦森的推斷】本世紀40年代,辛浦森博士已成為全球最著名的法醫學專家、倫敦警察廳顧問、倫敦大學法醫學教授。他不是真正的警探,但他判斷過的謀殺案沒有錯過一次。一個海濱小城剛從海里撈起一具綁了繩索的尸體,辛浦森接到警察局電話,要他去看看。“看來有點像謀殺,”警察在電話里告訴他。他立刻趕去驗尸,他一面檢查,一面對秘書口授觀察所得:“男子,40左右,營養良好,無顯著外傷,皮膚上有刺花,大概時常出海。……這不是謀殺,而是自殺。”負責辦這件案子的探長說:“怎么會呢?這個人捆得緊緊的。”辛浦森指著說:“每一段繩子都繞了身體一匝,而且每一個結都是朝上打的,很可能是用自己的手和牙齒拉緊的。”他又用手電筒照死人的嘴里,“甚至還有一小股繩,仍舊夾在兩個門牙的縫里呢。”警方調查結果,發現這個人確是自殺致死。他知道自己是游泳健將,怕死不成,在投水之前就先把自己綁起來。■/摘自《法醫辛浦森》,《讀者文摘》1985年第4期
§§§第四節 遠見卓識
【蕭何不愛珍寶要圖書】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分兵兩路向秦國的國都咸陽進軍。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率先攻克咸陽。進入咸陽以后,劉邦的將領們都忙著奔倉庫、分財物。只有蕭何帶著士兵直奔丞相府和御史府,把所有的文件,律令、地圖書籍等,全部收藏起來。劉邦立為漢王之后,封蕭何為丞相。不久,劉邦被迫退出咸陽,項羽一把火把咸陽化為灰燼。在長期的爭奪戰中,劉邦所以能對周圍的地理情況、人口分布、兵勢強弱以及險要關口所在,了如指掌,完全得力于蕭何當年所收藏的圖表檔案。■/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沛公至成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杜太后的憂慮與遺囑】宋代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登基后,世稱宋太祖。一天,朝臣們都來向他的母親杜太后祝賀,而杜太后卻神情嚴肅,面帶憂慮。朝臣奇怪地問她,兒子做了皇帝,她為什么還不高興。杜太后說:“古人說過,做皇帝難,皇帝的地位在億萬百姓之上,國家治理得好,當然受人敬仰;萬一治理不好,一旦群起而攻之,那時想做個普通的老百姓也辦不到了。這就是我憂慮的原因。”建隆二年,太后病重,把太祖和宰相趙普叫到床前。太后問太祖:“是什么原因使你做了皇帝?”太祖哽咽著回答說:“是靠了先父和太后的積德和福分。”不對。”太后嚴肅地更正:“這是因為后周的皇帝周世宗傳位給一個小孩子做皇帝的緣故,如果讓年長一點的人即位,皇帝怎么會輪到你做呢?古往今來,因為皇帝年紀太小而亡了國的,不計其數。因此,你將來一定要把帝位傳給你弟弟匡義。天下那么大,要處理的事情那么多,一個小孩子怎么管得了?讓年齡大些的人即位,這是國家的福氣啊。”宋太祖趙匡胤死后,帝位傳給了弟弟趙匡義,世稱宋太宗。他們兄弟倆使宋王朝得以鞏固下來。■/元·脫脫《宋史·后妃傳》:太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眾皆賀。太后愀然不樂,左右進曰:“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太后曰:“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茍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太祖再拜曰:“謹受教”。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大祖侍藥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大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鳴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大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后當傳位于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大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于榻前為約誓書,普于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