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情生意經(jīng)——感情投資是生意的潛力股(1)
- 生意經(jīng)大全集(超值金版)
- 陳榮賦 張凱編著
- 3961字
- 2014-10-11 11:27:29
在生意場上,商人的交際和應(yīng)酬少不了,商人理應(yīng)比其他人更加懂得人情世故,更加懂得如何在朋友圈子里游刃有余。朋友是“處”出來的,平時多聯(lián)系,遇到困難時才有人幫。
交情和義氣就是資本
很多時候,交情不是為了功利,不是為了直接的商業(yè)動機而有意為之的??赡苁窃谑譄o心的時候,你就做了讓別人感激終身的一件事情。
日本商業(yè)界流傳著這樣兩則故事。
某大公司為了擴大規(guī)模,在市鎮(zhèn)某地段征地建房。所有的人都搬了,獨有一位老太太很執(zhí)拗,堅決不愿搬出居住了一輩子的小屋。公司經(jīng)理三番五次上門,老太太都沒答應(yīng)他們的要求。最后公司無奈,只得通知她到公司簽一份合同,以完成手續(xù),證明公司與她無租借關(guān)系。
老太太穿著木屐,冒著小雨到了公司。一進公司門,秘書小姐就熱情地幫她換上拖鞋,拿出干凈的抹布幫她揩雨。
活了一輩子,老太太沒有這樣讓人服侍過。所以等進了經(jīng)理辦公室,老太太已經(jīng)改變了心思,答應(yīng)遷出自己的小屋,讓公司建房。
另外一件事,講的是一個駐德國的日本公司。
每次德國公司代表去日本考察,都是這個日本公司的秘書小姐代訂機票。時間一長,這位代表發(fā)現(xiàn)每次從德國去日本,自己的機票總是靠左側(cè)窗戶,而每次從日本回來,自己的機票則總是靠右側(cè)窗戶。
這位代表就問這位秘書小姐為什么是這樣一個訂票規(guī)律。秘書小姐嫣然一笑說:“因為你每次去日本,富士山總在你的左側(cè),每次從日本回來,富士山總在你的右側(cè)。我很樂意讓你每次都能飽覽我國名山的秀麗?!?
這位代表非常感動,認(rèn)為一個公司有這樣一位秘書小姐,公司的管理必然不差。于是他說服了自己的公司,與日本公司開始了長期合作。
所以,交情的回報經(jīng)常是悄無聲息的。在你不經(jīng)意中,原來認(rèn)為很棘手的事情突然如水霧一般揮發(fā)了。可能到很久以后你才知道,是很久以前的一顆情義種子開花結(jié)果了。
交情和義氣是行商生財?shù)馁Y本。只要肯用心、多播種,必然會有收獲。在商業(yè)上,如果缺了交情和義氣,就猶如滿盤的圍棋子缺了一口氣,擺得再多也是死棋。
人情需要不斷地積蓄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要想人愛己,必須先愛人。每個生意人都應(yīng)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這些人情的“債權(quán)”,就如同一個人為防急用,須養(yǎng)成“儲蓄”的習(xí)慣一樣。
中國人最講究量入為出,為了應(yīng)付某種急需,一般人即使省吃儉用也要在銀行里存一筆錢。因為有了這樣一筆儲蓄,心里就踏實,就可以在關(guān)鍵的時候拿出來抵擋一陣。同樣的道理,要想找人辦事,你就應(yīng)該在人情賬戶上先進行儲蓄,有了這種人情儲蓄,找人辦事的時候,就容易多了。
軍閥混戰(zhàn)時期,有一個人,想在東北謀一個職位,曾經(jīng)請了個有權(quán)有勢的商人,幫他推薦,張作霖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蛇^了幾天,還遲遲不見任書,那個人急得團團轉(zhuǎn)。
剛好,他遇到了一位故交,此人正好是張作霖的顧問。這個人把自己的處境告訴了他,請求他催催張作霖。
誰知那位顧問卻像撥浪鼓似地一個勁地搖頭,推卻道:“不好辦啊。你既有人推薦了,我再為你去說情,好像是追問他一般。他是一個多疑的人,便會想到你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謀事。本來也許會給你個差事,這樣一來,非但不給,搞不好還會招來禍害?!?
不過,顧問到底是顧問,他見那人一臉的失望與憂傷,竟也為朋友想出條主意:“我想到一計,張大帥近來很高興玩麻將,對麻將情有獨鐘,我就借某總長家里,請人吃飯打牌。打牌時你也來,你是打麻將的老手,每次只贏不輸。這回你只許輸,不許贏。不妨連自己的底也輸光,一定要讓張大帥贏得滿意,玩得開心。到那時候,我自有妙計?!?
到了約定的那天,在某總長家里,由那位顧問盛情邀請張作霖吃飯。茶余飯后,拉出麻將桌準(zhǔn)備交鋒。
所有的事情都照那位顧問的計劃而行。這天,張作霖的牌可順了,要什么牌就來什么牌。他高興得手舞足蹈。
那人真不愧是打麻將的老手,張作霖手中的牌,他摸得透透的。在玩牌過程中,他故意多次輸給了張作霖。張大帥玩得十分高興。
打過牌后,張作霖同那位顧問邊抽煙邊聊,顧問有意捧他:“大帥,您這牌可打得太棒了?!?
張作霖扔掉煙頭,莞爾一笑:“你過獎了,全憑運氣?!蹦俏活檰栐掍h一轉(zhuǎn):“今天那一位這次到咱們這兒來,是想找一個差事的。他在前清也是個京官,還有些才干呢?!?
張作霖猛然醒悟,拍拍腦袋道:“噢,想起來了。有一個商人也曾經(jīng)推薦過他的,我就成全了他吧?!?
后來,沒過多久,那個人就到東北做官去了。
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人人都喜歡投其所好的特點,自然能夠給人留下比較好的印象,與之交往也會輕松自如很多。只要他高興了,事情就好辦了。
如果你的人情賬戶上沒有什么儲蓄,到需要用人情的時候,自然也就無情可用了。因此,在人情賬戶上千萬不能出現(xiàn)負數(shù),一旦出現(xiàn)了負數(shù),人情債欠得太多,找到別人辦事的時候,人家也就會有想法,一次兩次無償幫助你,還可能覺得情有可原,但久而久之,別人也就會不樂意了。只有平時主動幫助別人,把人情做足,充實你的人情賬戶,你的人情賬戶上的儲蓄才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夠用?,F(xiàn)實社會里,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數(shù)本的銀行存折,如果你年初存5000元,到了年底,你會發(fā)現(xiàn)存折上不止是5000元,因為還有利息!人際關(guān)系也是如此,關(guān)鍵在于平時對人情的儲蓄,那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
順?biāo)浦?,巧送人?
要想獲取,必先施予。明明是在求人,而給人的感覺卻是他們在施舍;本來是無大功績,只是順?biāo)浦?,卻可兩邊落好,大落人情,這是為人處事高手所為。因為,人際關(guān)系存在著一個“成本”問題,使用方法和時機得當(dāng),則能降低成本或不用投入也可獲得人心。比如,捐助、義賣、讓利等等公益活動,表面上資助非盈利甚至“倒貼”的社會公益事業(yè),“無私地”奉獻出愛心,實際上所起的廣告效應(yīng),會遠遠大于同等成本的“硬性”廣告。并且,“硬”廣告,只是讓人知道,而“軟”廣告卻在出名的同時獲得好感與支持。關(guān)鍵是要“雪中送炭”,而不要“錦上添花”,這樣才能獲得一個急公好義的好名聲。
由于李嘉誠在塑膠業(yè)的實力及聲譽,他被推選為香港潮聯(lián)塑膠制造業(yè)商會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誠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至今被香港商界傳作佳話。
1973年,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香港的進口商趁機壟斷價格,將價格炒到廠家難以接受的高位。
年初的每磅塑膠原料是6角5仙(分)港幣,秋后竟暴漲到每磅4至5港元。
不少廠家被迫停產(chǎn),瀕臨倒閉。
其時李嘉誠的經(jīng)營重心已轉(zhuǎn)移到地產(chǎn)上,因此,這場塑膠原料危機,對他影響并不大。況且,長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庫存。
李嘉誠毫不猶豫掛帥救業(yè)。在他的倡議和牽頭下,數(shù)百家塑膠廠家入股組建了聯(lián)合塑膠原料公司。
原先單個塑膠廠家無法直接由國外進口塑膠原料,是因為購貨量太小?,F(xiàn)在由聯(lián)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因此直接交易。
所購進的原料,按實價(其實并不高,只是被進口商炒高了)分配給股東廠家。在廠家的聯(lián)盟面前,進口商的壟斷不攻自破。
籠罩全港塑膠業(yè)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一下子煙消云散。
李嘉誠在救業(yè)大行動中,還將長江公司的12.43萬磅原料,以低于市價一半的價格救援停工待料的會員廠家。直接購入國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長江本身的配額——20萬磅,以原價轉(zhuǎn)讓給需量大的廠家。
危難之中,得到李嘉誠幫助的廠家達幾百家之多。
李嘉誠被稱為香港塑膠業(yè)的“救世主”。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佛家更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李嘉誠救人危難的義舉,為他樹立起崇高的商業(yè)形象,他的信譽和聲望義薄云天。信譽和聲望無疑又會回饋他無盡的生意和財富。
我們且不論李嘉誠是否有更高層次的思想意識,我們就以商論商,李嘉誠此舉,無疑是經(jīng)商的上乘之作。
由此我們不難悟出,當(dāng)業(yè)界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時,你該怎么辦?
落井下石,踩沉對方,你可以少一個競爭對手。但切不可忘記,即使你真能扼殺了對方,總會有新的競爭對手崛起。一個人不可能獨霸一個行業(yè)的。正如“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一個人是賺不完所有的錢的。更兼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確的取向是,應(yīng)該從李嘉誠的行為中汲取精義。救人于危難倒懸,不但贏得了人緣、信譽及聲望,你的形象實際上為你日后創(chuàng)大業(yè)賺大錢埋下了伏筆。不僅是積善積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后的所得勢必要超過你的付出。以李嘉誠而言,一個被稱為“救世主”的人,誰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呢?
另外,如果能在做人情的過程中,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明處,將自己的實惠落在暗處,不但會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獲得對方的人情,可以名利雙收,“甘蔗可以兩頭甜”。
以真情真心打動貴人
現(xiàn)代社會中,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各行業(yè)各部門之間的競爭非常殘酷,單靠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取得事業(yè)的成功的。因此,必須借助別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就和創(chuàng)造燦爛的人生。
借別人的力量為自己辦事的最好方法是感情投資與真誠合作。在商品社會中,人們總是這樣認(rèn)為:商場無情,人們之間總是充滿你死我活、爾虞我詐的斗爭。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人類畢竟是人類,感情是無可替代的,只要在社會上廣交朋友,善于用“情”,你就會獲得出人意外的驚喜,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亞麗曾是某工廠的一名下崗職工,丈夫所在的工廠也不景氣,每月只能發(fā)300元,加上自己的下崗補貼,不足400元,可家里還有兩個孩子上學(xué),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政府為了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yè)的問題,在城區(qū)建了一個菜市場,鼓勵下崗職工進行自食其力的勞動。
李亞麗和丈夫一商量,借了400塊錢,再加上家里僅有的100塊錢,租了一個菜攤,準(zhǔn)備賣菜。
夫妻倆說干就干,亞麗跑上跑下,抱著批來的蔬菜,就像抱著自己的第一個兒子一樣,心里喜滋滋的。
晚上一算賬,賺了12塊多,李亞麗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然而好景不長。這個位置太偏,人們購菜都不愿跑那么遠,于是菜市場就慢慢地冷落了,有時候,一天連一斤菜也賣不出去,亞麗決定第二天就收攤,不再賣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