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皇后效應
- (英)馬特·里德利
- 1163字
- 2022-06-27 10:41:22
懷孕的處女 PREGNANT VIRGINS
對于人類來說,性是產生新生命的唯一途徑,這也是性的目的。直到19世紀后期,人們才發現這個說法存在問題。似乎還有很多更好的繁殖方式,比如微生物分裂的方法、柳樹插條的方法、蒲公英進行的結籽自體繁殖方式。處女蚜蟲產下的小蚜蟲,肚子里已經孕育有幼蟲了。魏斯曼在1889年就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寫道:“兩性結合(性)的重要意義并不是繁殖,因為繁殖可以通過許多其他的方式實現,比如,有機體的分裂、出芽生殖以及單細胞細菌生殖。”
魏斯曼開啟了一項重大傳統。從那時迄今,每隔一段時間,進化論者就會公然宣稱性是個“問題”,猶如“修飾物”一般,是本來不該存在的奢侈品。曾有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倫敦英國皇家學會召開了一個會議,國王也參與其中,大家認真地討論為什么一碗水中無論放不放金魚,它的重量都一樣。會上所提出的解釋都被否決了,討論變得異常激烈。突然國王說:“我覺得你們的說法有問題。”于是他派人拿來一碗水、一條魚和一個天平,開始實驗。首先把那碗水置于天平之上,然后放入魚,這時碗的重量增加了,增加的恰好是魚的重量。當然,事實原本就是這樣的。
這個故事無疑是虛構的,用它來暗指本書中所提到的那些科學家都是白癡,偏要假設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似乎也有失公平。但其中也確實存在微小的相似之處。當一些科學家突然發現他們不能解釋性存在的原因,而對目前的解釋又不滿意時,其他一部分科學家會認為這種看似聰明的敏感有些荒唐。他們指出,性的存在,證明它一定具有某種優勢。若生物學家堅持說動植物采用無性生殖的方法更好,那就相當于工程師說大黃蜂不會飛一樣荒謬。布朗大學的麗莎·布魯克斯(Lisa Brooks)寫道:“這一問題的爭端在于許多有性的有機體好像并不知道這個結論。”一些批評家指出,現有的理論的確存在一些漏洞,但不要指望修補漏洞就能獲得諾貝爾獎。此外,為什么性一定要帶有目的性?也許它只不過是繁殖過程中一次意外的進化事件而已。
然而,許多生物根本沒有性,或者只在幾個世代區分性別,而過了幾代性別就消失了。處女蚜蟲的玄孫女,到了夏末會變成有性生物。她會和雄性蚜蟲交配,產下擁有雙親基因的后代。她為什么要費這個勁呢?對“意外事件”這個解釋而言,性好像也太頑強了。這種爭論從未平息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論文、實驗和模擬測試問世。如果現在我們對參與其中的生物學家做問卷調查,幾乎所有人都認同該問題已經解決,但對于解決方法的答案卻很難達成一致。第一個生物學家支持A假說,第二個生物學家支持B假說,第三個生物學家支持C假說,而第四個生物學家則支持以上三種假說。是不是還有其他解釋呢?我去請教約翰·梅納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他是最早提出“為什么會有性”這一問題的學者之一。我詢問他該問題是否需要一些新的解釋。他回答道:“不需要,我們已經有答案了,只是目前我們還很難就其達成一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