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生物心理學、神經(jīng)科學與人類天性

本章譯者:孫宇浩

第二章導讀

本章視頻導讀,請掃描二維碼觀看。

類天性指“天生的性質”。“天生”是指遺傳。遺傳學的英文是genetics,因此承載遺傳內容的生物分子被稱作gene,就是基因。基因是人“天性”的載體,那么,是不是人性、心理與行為都決定于基因(遺傳)呢?如果是,那么我們自己的一切優(yōu)點與成功都要歸功于父母、祖先,而一切缺點與失敗也要歸咎于他們,但事實并非如此。例如,即使是同卵雙生子(遺傳信息完全相同),如果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長大,其個性也會有一定的差別。如果腦遭遇某種損傷或接受過某些塑造,即使基因不變,人的心理與行為肯定會發(fā)生巨大變化。現(xiàn)在心理學已經(jīng)積累起足夠多的科學知識可以告訴我們,基因、神經(jīng)與環(huán)境在復雜互動中塑造了每一個人。打一個簡化的比方,基因與腦的關系類似于一輛車與司機的關系(如果精確一點,基因則更像是車的設計圖)。車是預先設計好、在工廠的大機器上制造出來的,有發(fā)動機、有剎車,還有方向盤。但是,車在現(xiàn)實中上路后,何時加速、何時減速,走什么路線、開向哪里,是否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些都不取決于車,而是取決于司機。好司機懂交通規(guī)則、懂路線,還懂修車。司機和車走合適的道路,遵守交通規(guī)則,才能很好地行駛,到達想去的地方。回到這一章的主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基因密碼確定了“天生”的內容,人的內部心理與外部行為需要基因與環(huán)境的交互,而神經(jīng)系統(tǒng)起到調控的作用。那么,基因、腦與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具體是怎樣交互作用而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我們的呢?這一章里有具體、清晰、易懂的回答。享受它吧!

孫宇浩

浙江理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腦本質上是人類思考、情緒、行為和理解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浦江县| 环江| 阿瓦提县| 通许县| 延安市| 泾源县| 伊通| 娄烦县| 塔河县| 安图县| 太湖县| 双牌县| 东至县| 崇义县| 青冈县| 崇文区| 南投市| 基隆市| 罗城| 绵竹市| 革吉县| 阳江市| 万盛区| 惠水县| 巴中市| 娱乐| 阳江市| 武乡县| 忻城县| 岑巩县| 双桥区| 武定县| 阜南县| 大姚县| 石景山区| 新泰市| 修水县| 陇南市| 明星|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