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你能付出什么
關于交際骯臟感的研究表明,有一類群體被保護起來,遠離了惡心的交際經歷——有權力的人。當然,我們可以簡單地解釋這一現象,因為有權力的人更善于交際,這也讓他們越發擁有更大的權力。他們或許還更為自信,所以不必像其他人那樣糾結于無用感或真實感。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當實驗操縱讓人們更有權力感時,上述效應會持續下去,這并非只取決于他們在組織階層中的地位。61研究人員因而得出結論:“這是說得通的。當人們相信自己可以為他人提供很多東西,比如明智的建議、指導、渠道和資源時,人們會感覺交際更輕松,也不顯得那么自私了。”
社會關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互惠,它是支撐社會交換的流通貨幣。著名社會學家霍華德·貝克爾據此提出,人類物種應該被重新命名為互惠人。62假設在一次社會交換中,我們只想著從交換中得到什么,而不是付出什么,那么交換的平等性就無法成立。
這是亞當·格蘭特所著《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一書的關鍵內容,沃頓商學院教授格蘭特認為,付出者能夠構建和利用極其豐富的人際網;憑借他們與其他人在人際網中的互動,付出者締造了一種原則,即創造價值,而非榨取價值或交易價值;他們把蛋糕做大,讓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63從長遠來看,付出是一種很好的戰略,因為它會使得人際網中的價值更大、互惠更多。
從短期來看,付出也是克服建立人際網困難的有效方法,因為它能激發積極的道德情感。付出會讓人內心感到溫暖或興奮。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顯示,付出會激活我們大腦的獎賞加工區域,吃冰激凌或收取金錢同樣會激活這一區域。64這些積極情緒可以覆蓋交際骯臟感的消極情緒。除此之外,這還是一種更好的社交手段。
你能付出什么?作為風險投資家,同時也是硅谷人脈最廣的女性之一,海蒂·羅伊森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她回答:“你總有東西可以付出,每個人都有東西可以付出。我的天,你完全可以來找我,一邊說話一邊幫忙照看孩子。我和一名私人健身教練就做過這樣的交換:我跟他談談他的生意,他幫助我鍛煉身體。”65
當開始投身事業時,當轉變職業角色時,當剛剛加入新社區時,你通常很難找到自己能付出什么。66在《影響力》一書中,艾倫·科恩和大衛·布拉德福特將資源進行了分類,從而開闊你的視野,讓你知道自己能付出什么。其中一類資源是與工作任務相關的,如信息、技術或資金,這些往往是人們默認會付出的東西;還有一類資源是與見識、聲望或介紹相關的,包括感恩、擁有或安慰,以及為他人提供的意義感、道德感或控制感,人們常常忽視這些可以潛在付出的東西。很多時候,求助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饋贈,它允許別人為你服務。這正如弗農·喬丹在引用梅爾維爾的格言時所提到的重點:“人活著不能只為了自己。”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