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算法
- (美)瑪麗莎·金
- 1309字
- 2022-06-17 14:07:33
結交、維持還是終止
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的人際網規模在 25 歲時達到頂峰。64人在高中和大學時很容易交到朋友,學校負責組織俱樂部和派對,我們只需參與就天然擁有了共同話題。總之,人們掌握了結交好友的所有必要元素:近距離、反復的社交互動,以及讓人產生自然歸屬感的環境。在 25 歲時,你的空閑時間有很多,家庭和工作通常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占用你的時間。
在處于人生 1/4 節點的社交巔峰時,我們通常在一個月里和近 20 個人聯系。這之后,我們人際網中的核心圈子會變得越來越小。6540 歲的時候,這個圈子的人數會減少到 15 人以下。65歲的時候減少到 10 人左右。我們的人際網構成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注意力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家庭上。
我們的人際網不僅會萎縮,其中的人際關系還會不斷交替。花點兒時間想想那些和你有大量業務往來的同事,你認為一年之后,其中有多少仍處于你工作的中心?1/2 ?1/3 ?
正常情況下,一年后仍處于你工作的中心的人數只有 1/4 左右。兩年后,這一比例將減少到 1/10。66
我們都知道“一日為友,終身為友”這句諺語并不靠譜,但社交關系的變化比工作關系還是要慢一點兒的。大約兩年后,我們家庭以外的一半社交關系將不復存在。青少年的人際網中甚至存在頻繁的新陳代謝——1/3 的青少年每六個月就會換一批新朋友。他們之間,只有 15%以下的友誼能維持多年。67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人際網的變化反映了我們社交空間的變化——搬家、換工作、加入俱樂部,但它們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生活的變化——結婚、離婚、生子、退休。除了人生節點,不同的性格、性別和處理關系的方式也決定了我們在一段關系是否要結交、維持或終止等問題上關注到何種程度。以上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我們的成功和幸福。
考慮以下說法:(1)我經常與不同部門的同事保持聯系,(2)我利用公司活動建立新的聯系。一項研究對 279 名員工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跟蹤調查,以了解他們對職業成功的預期,68研究發現,對任何一種說法的認同都能明確地判斷出員工的當前薪酬、未來兩年的薪酬增長曲線和職業滿意度。然而,認同第一種說法,即關注于維持人際網,可以判斷出近一半人的薪酬增長和職業滿意度的變化。認同第二種說法,即關注于結交新朋友,就不那么重要了。
工作之外,是新朋友而不是老朋友使我們更快樂、更有幸福感。69盡管結交新朋友有諸多好處,但很少有人把它當成一種習慣。相反,過往經驗、對自相似性[1]和熟悉性的渴望驅動著我們的人際網的運轉。與此同時,我們維持關系所花費的時間比理應花費的時間長得多。即使有些已經惡化的關系會給人帶來精神壓力,導致健康狀況不佳,我們也會繼續。70
我們經常面臨許多選擇題:是否要擴大我們的內層圈子?是否要繼續在關系上進行投入?是否該和一個朋友斷絕來往?下班后,我應該去酒吧開懷暢飲,還是回家陪伴家人?我們之間的友誼最后是否會變得有害,以至最好絕交?我是走過去向一個陌生人介紹自己,還是繼續跟我的老友們混在一起?這些決定會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常常是在無意識中做出這些決定的。除了這些決定,我們往往還沒有意識到的是,對于在結交、維持和終止等問題上要關注到何種程度,我們必須做出必要的權衡。
[1] 自相似性:如果一個物體自我相似,這就表示它和它的局部完全相似或幾乎相似。比如樹椏。——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