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中產階層成長的規模、速度在和改革賽跑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政治結構將處于加快轉型時期,這個時期結構轉型的最大任務是,我國必須盡快培育一個以中產階層為主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因為中產階層是穩定社會、拉動消費、推進文明創新的主要群體,是推進中國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關鍵力量。

但是,多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并沒有帶來中產階層的迅速成長,社會階層依然是“上端小,底部大”的金字塔型結構,底部是占人口比重很高的低收入人群,他們收入不高,消費能力低;上端是占社會財富比重很大、占人口比重很小的高收入人群,他們收入極高,儲蓄能力很強;中間則是占人口比重不大的中等收入人群,他們成熟理性,收入居中,消費能力強,但還沒有成為社會的主流群體。 我們以2010年為基期,選取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農民為人均年純收入)22000~65000元作為中等收入人群,利用對數正態分布函數測算了從1995年到2010年我國中等收入者占總人口的比重情況,結果是到2010年我國中等收入者人群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只有21.25%。顯然,如此之低的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是無法向橄欖型社會結構轉變的。衡量中產階層除了收入指標之外,還有教育、職業、資產、消費和主觀認同等指標。用這些指標衡量,我國的中產階層比重也不高。李培林在2008年發表的《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認同和社會態度》一文中,提出以收入水平、職業類別和教育資本衡量中國的中產階級,目前我國的中產階級(核心中產階級、半核心中產階級、邊緣中產階級 )占人口比重只有25.8%。在李培林所確認的三類中產階級中,他們的主觀認同普遍不高,分別只有61.7%、53.5%、46.8%,也就是說目前在我國25.8%的中產階級中只有一半認同自己是中產階級。即使是完全按照自我認同一項指標來衡量我國的中產階級,我國居民的主觀認同度是41.78% 。阻礙我國中產階層發育、成長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行城鄉、地區之間的戶籍及其社會保障制度抑制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流動和變遷,不利于社會底部階層向上流動變為中產階層。二是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導致貧富差距拉大,不利于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三是教育、衛生、科技以及創業就業等社會公共資源配置不公平,形成優質公共資源向城市、精英群體傾斜,不利于“草根”群體改變身份向中產階層邁進。四是成功上升的機會不均等。高收入階層、精英群體等既得利益集團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占據有利地位,使得底部社會階層上升之路變窄、變難。

目前,我國在建立以中產階層為主的橄欖型社會方面面臨兩難抉擇:一方面越是推遲建立以中產階層為主的橄欖型社會,由于中產階層成長緩慢,低收入群體人口太多,社會越不穩定,消費型社會也難以形成,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的目標將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加快培育中產階層,建立橄欖型社會,一旦中產階層壯大起來,由于他們有知識、有資產,民主意識、參政意識、維權意識都較強,在社會體制以及政治體制改革步伐慢于他們的需要時,他們就會對執政者的公信度下降。因此,我國中產階層成長的規模、速度在和改革賽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歷史緊迫感、高超的智慧、敢于擔當的勇氣,加快經濟體制、社會體制和政治體制的協調改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谢通门县| 环江| 岱山县| 岱山县| 衡南县| 康保县| 寿阳县| 清徐县| 宣武区| 四子王旗| 浮梁县| 酉阳| 玉林市| 三台县| 留坝县| 历史| 达日县| 东安县| 涿鹿县| 玉环县| 松溪县| 绥阳县| 黄石市| 临西县| 平江县| 铁岭县| 邳州市| 临桂县| 锡林郭勒盟| 鄂温| 集贤县| 临湘市| 彭阳县| 惠安县| 会理县| 武清区| 萍乡市| 怀集县| 阿瓦提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