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宮廷陰謀的始作俑者
嬴政在位第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是秦始皇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巡。他是上年或此年10月份(但這個數字也被后世許多史家所疑慮)從咸陽啟程的。他讓右丞相馮去疾留守都城,而帶上自己多年的心腹股肱——左丞相李斯、近侍中車府令趙高(自然也是他的寵臣)和他寵愛的小兒子胡亥,陪他一同出巡天下。他們先向南到湖北云夢、湖南九嶷山,再向東往江蘇虎丘、浙江會稽,再向北至山東瑯琊。后來,他取道今山東境內的淄博,準備西返。車駕行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境內)時,因多年來實行專制獨裁,事無巨細親歷恭為,日理萬機(每天親自處理全國各地的奏章文件,竟以竹、木簡一石即120斤為標準),積勞成疾,已經成了強弩之末的嬴政大帝,終于支撐不住了,生了重病,歷史巨人倒下來了。
但是,秦始皇又諱疾忌醫,一直想長生不老,而且覺得自己身為“天子”,半仙之體,也不該有死的那一天,所以惡言死事,群臣也沒一個敢在他面前提到“死”字的。然而事實無情,病勢有增無減,秦始皇自己內心里也明白他活不多久了。他想到曾規勸過自己的長子扶蘇,覺得扶蘇宅心仁厚、穩重公允,有帝王之相,打算讓扶蘇繼承其皇位。于是讓中車府令(兼符璽事務)趙高擬定詔書,并賜其玉璽,叫公子扶蘇從北方部隊中趕快回到咸陽來,參加自己葬禮。但過不多久,詔書還未發出,此年七月,車駕剛行至沙丘(今河北巨鹿東南)時,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巧合的是,3年后,項羽也是在這片土地上大敗秦軍,最終決定性地顛覆了秦朝。)這位在中國政治舞臺上風云一生的偉大人物,只活了50個春秋,就走完了他既輝煌又充滿罪惡的人生歷程。唐朝詩人羅隱于《秦紀》一詩中評價他說:“長策東邊極海隅,黿鼉奔走鬼神趨。憐君未到沙丘日,肯信人間有死無?”
秦始皇駕崩后,丞相李斯擔心國無君主,貿然宣布死訊會引起難以預料的禍亂,因此決定暫時秘不發喪。知道詳情的,也只有他本人、胡亥、趙高及五六位宦官。他們把秦始皇的遺體置于可以適當調節溫度的辒輬車中,每日照常送去飯食,百官奏事及決斷都由公子胡亥和李斯、趙高三人傳話。
這時,為人陰險狡詐、長期野心勃勃,靠虛假的甜言蜜語頗得秦始皇寵愛的一代奸臣、權閹趙高,有了一個天大的奪嫡陰謀。因為他一直與胡亥關系很好,且素恨蒙恬、蒙毅(去年熱播的成龍電影《神話》同名男主角的原型,只是其故事純屬虛構)兄弟,而且他也知道胡亥此人昏庸無能、沒有大志、容易操縱,他便不希望扶蘇即位,若是英明的扶蘇為君,就沒有他這樣的陰鷙奸佞之人的立足之地;而是希望胡亥即位,如果他能幫助胡亥登基,這樣胡亥就會重用他,他就可以位極人臣,把持朝政,為所欲為。于是他私下與胡亥商議了自己的陰謀,達成一致后,便去拉攏丞相李斯,密謀改立胡亥即位。一代良相李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功勛赫赫晚節不保,竟然也支持、迎合了他們的陰謀。他也不想想,一,胡亥上臺后,肯定會更加重用自己人趙高,而不是他李斯,根據“一山不容二虎”,“既生瑜,何生亮”的道理,再說這個陰謀的真相也只有他們幾個人知道,當然是知道得越少越好,也就是殺人滅口,則他不但不會繼續位極人臣,還一定會被趙高鏟除,結果兩年后他果然慘死在趙高手里;二,胡亥明顯是一昏庸之君,而扶蘇才是真正的英明之主,他不擁立扶蘇倒改立胡亥,哪里對得起始皇帝這么多年寵幸他、重用他,哪里對得起秦王朝的滿朝大臣、天下百姓?當然,趙高內心狡黠,很有心計,他是以扶蘇即位后,必然會重用蒙恬而不會重用李斯,而胡亥即位則一定會繼續讓李斯做丞相他來打動李斯,使李斯當時患得患失,從個人利益出發,迷了心竅,上了趙高的當,同時也就上了他與胡亥的賊船。
胡亥、趙高與李斯三人便暗中將秦始皇的遺詔作了篡改,胡亥成了新皇儲;并派使者賜劍給戍守北疆的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命他們自殺,說這也是先皇的指令,還附上一封假稱是先皇的信,對他們大加斥責了一通。在等待扶蘇、蒙恬的死訊的過程中,浩浩蕩蕩的出巡車隊故意從北邊轉了一大圈,從井陘(今河北境內)繞道九原附近再向南折回咸陽。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秦始皇的尸體雖置于在當時已頗為先進的辒輬車中,但早已腐爛,臭氣散發,實在難聞。狡猾的趙高為掩人耳目,于是又假傳詔令,讓車載一石鮑魚隨在辒輬車之后,以腐魚之臭來掩蓋尸臭。秦始皇本來就是為人性格怪戾,隨行的其他官員也無人敢存懷疑。車隊由九原直道抵達咸陽時,扶蘇自殺的消息已經傳來(蒙恬當時并未自殺)。直到這時,李斯、趙高等人才心里松了一口氣,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于是正式公布始皇帝駕崩,并公開向天下發喪。9月,秦始皇被隆重下葬于驪山陵。
嬴胡亥通過陰謀手段當上了秦朝的皇帝,他就是秦二世。但是,命運之神并未向他微笑。在秦始皇的殘暴統治下,國內各種矛盾已尖銳激化,恰如一座火山即將爆發。秦王朝大廈將傾,風雨飄搖。胡亥的才能又遠不及他老子,不但昏庸無能,且兇殘縱欲還要比他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說他又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或者說他根本不理朝政,完全是奸相趙高在一手遮天,獨斷專行。要是換了他的哥哥扶蘇即位,能夠施政仁厚,發展生產,減賦少役,愛民治吏,采取休養生息,緩和階級矛盾,也許秦朝的狀況會變得好一些,他嬴家的江山社稷還可以多幾年。但是歷史是不能假設的。胡亥當皇帝不過數月,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斬木為兵、揭桿為旗,爆發了震撼全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各地影從響應,烽煙四起。不到5年之后,秦朝就徹底完蛋了。而他胡亥也最終被自己親手提拔的奸相趙高害死了。
(第二節)大澤鄉一聲怒吼
秦國雖然歷史悠久,可秦王朝的時間卻非常短,剛進入很不穩定的“瓶頸時代”(柏楊之見)。就在這時,又不幸來了個花花公子執政。嬴胡亥具有花花公子的全部毛病,尤其自私、任性、殘暴。他上臺不久,就同其親信趙高有過一段真實生動的對話。他問趙高:“人生在世,不過一眨眼工夫。時光如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即緣于此)一般短促。我既然有了今天這樣至尊的位置,有權有錢有美女,想干啥就干啥,所以我一定要享盡天下的快樂,你以為如何?”這就是今天有些人宣揚的“一場游戲一場夢”、“跟著感覺走”、“過把癮就死”的人生哲理。而這也正好中了奸相、政客、貪權者趙高的下懷。擺設式的無用皇帝沉溺于酒色玩樂,他就可以趁機把持朝政、大玩權術了。所以他馬上回答:“陛下這是極明智的選擇,賢能的君王才會這樣追求,愚昧的人永遠想不到。”
于是,大秦帝國的巨輪幾乎是在剎那間脫離了正規航線,駛入了驚濤駭浪當中,對著猙獰的礁石上猛撞,誰也不能拯救。一場巨大的變故來得太快,秦二世胡亥坐上寶座的翌年(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便終于爆發了,它加速了胡亥的完蛋、秦朝的滅亡。這就是著名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我們在小學時讀過故事《大澤鄉起義》,在中學時學過文言文《陳涉世家》,對其中的那些精彩細節至今還記憶猶新,甚至還背誦得出幾句,比如“茍富貴,毋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這些鏗鏘、響亮的發自內心的吶喊,一直縈繞在腦際,甚至深入骨髓。
陳勝(?—公元前208),又叫陳涉,陽城(今河南登封境內)人。吳廣又叫吳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陳勝出身貧民家庭,后為人傭耕,一輩子受盡苦難,對自己的遭遇一直憤憤不平。可是,更不幸的事情又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和吳廣等一群窮苦男子,一共900人,被秦二世征發去一千余公里外的北疆重鎮漁陽(今北京密云一帶)駐防。陳是屯長,吳是另一屯長,當然他倆又是好朋友。陳很聰明,膽量大,有無窮的智慧和點子;吳很穩重、厚道,群眾基礎很好,兩人的性格恰巧形成互補,故能配合默契。
那時正值雨季,當他們一行走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境內)時,天上下起了連綿瓢潑大雨。此地靠近淮河的一條支流澮河,地勢低洼,大水淹沒了道路,沒法走了。他們只好停下來,等天晴了再走。按照秦朝嚴厲的律法,什么時候達到達什么地方,就必須按時,誤期便要殺頭。陳勝、吳廣估計了一下,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按期到達漁陽的。也就是說,他們已經犯下死罪了。兩人在一起商量該怎么辦。
陳勝說:“如今是趕到漁陽也要被殺頭,逃跑抓回來也要被殺頭。起來造反、奪天下,大不了不成功,也不過是殺頭。橫豎是一死,與其這樣等死,還不如拼一拼呢!”吳廣認為陳勝說得有理,便決定跟著他大干一場。當時的人們很迷信,想要號召大家聽自己的話,站起來造反,就必須裝神弄鬼一番,以取得大家的信任。他們終于想出了一個計謀。第二天,伙夫去菜市買了條魚回來,剖開鯉魚肚子時,很驚奇地發現里面有一塊綢布,上面用朱砂寫著“陳勝王”三個字。這事很快就傳開了,眾人都以為這是老天爺的旨意,原來陳勝竟是真命天子啊!陳、吳二人暗暗沾沾自喜,因為造反已經成功一半了。
過了幾天,陳勝、吳廣二人帶領著一大幫人,趁押送他們的軍官喝醉了酒時,故意去要求他們釋放大家。軍官一聽,又急又氣,先是抽打了吳廣幾鞭子,接著又要拔出劍來殺吳廣。于是大伙一擁而上,陳勝趁機殺死了軍官,大伙都感到出了一口惡氣,顯見他們平時都沒少受軍官的責罰。見大家都很齊心,陳、吳二人決定立即發動起義。他們派人砍伐樹木來作旗幟,以竹竿制作兵器,并用泥土壘了個大平臺,作為起義誓師的地方。陳勝還在最大的一面旗幟上繡了一個大大的“楚”字,這就是他們的番號了。他又作了一番熱情洋溢、鼓舞人心、很有煽動力的誓師和就職演說,什么“是漢子就應該活得轟轟烈烈,也死得轟轟烈烈。那些王侯將相,難道他們天生就都是王侯將相的嗎?不是!他們也是一步一步做到這樣的。我們同樣有做王侯將相的權力和機會!只要大家跟著我一起打天下,我一定會讓你們也都成為王侯將相!”之類。
大澤鄉起義爆發的消息很快傳開,附近窮苦老百姓扛著鋤頭、鐵耙、扁擔,紛紛趕來加入起義。他們的部隊一下子壯大起來,不斷打擊敵人,并一路向西北乘勝挺進,很快占領陳縣(今河南淮陽境內)。陳勝在陳縣稱了王(吳廣任假王),以已死的公子扶蘇和故楚國大將項燕為名,國號“張楚”。當時他們已發展到兵車600—700乘,騎兵一千余,步卒數萬人。之后,陳勝派周文去攻打秦朝都城咸陽。周文雖懂點軍事,作戰也很勇猛,也打了不少勝仗,甚至差點逼到了離咸陽不過百里的戲(今陜西臨潼),但最終還是孤軍深入、寡不敵眾,被強大的秦兵打敗,他也被迫自殺。吳廣則率軍進攻滎陽,結果被自己部下田臧假借陳勝名義殺害。一支支隊伍被敵人消滅,最后只剩下陳勝一人。而陳勝在稱王后,已變得驕奢虛榮,六親不認,以致眾叛親離,在秦軍的咄咄攻勢下,只好退出陳縣,向東南退卻。不料在路上他又死在自己的馬夫莊賈之手。
戍卒叫,函谷舉。民心歸從,天下響應。一群典型的亡命之徒向龐大秦帝國發起挑戰,雖等于雞蛋碰石頭、自投火坑,卻想不到竟引起各地的連鎖性變故,并最終導致帝國的轟然倒塌。為擴大影響力,各地領袖紛紛使用那些本已消失長達20年的王國名號,自稱國王,或擁立故王后裔為名義之主。秦王朝所建立的光輝帝國,短短14個月即瓦解土崩,中華大地重新恢復天下混亂、四分五裂的昔日局面。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農民起義,作為農民起義的首創和童年階段,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很短暫、幼稚、弱小,甚至有很多缺點,但他的首創價值,他所提出的許多好口號與主張,他對秦王朝的沉重打擊,因他而帶出了項羽、劉邦等豪杰并最終使秦朝覆亡,在中國歷史上都有著巨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第三節)指鹿為馬的奸相
趙高(?—公元前207),一生下來就被人閹割了,后來在秦朝宮廷里做宦官。秦始皇聽說他很有才能,便提拔他當了中車府令,并讓他教小兒子胡亥學習審理判決訴訟案(史書說是“精明強悍,通曉律法,熟讀史書”,他當然是很聰明,才干也高,但主要還是性格圓滑,會做人,而且生理畸變,心術不正)。胡亥非常寵愛他。趙高曾經犯下經濟大罪,秦始皇派蒙毅懲治他。蒙毅原則性強,辦事認真,便依法要處死趙高。胡亥為他求情,秦始皇自己也比較寵愛他,所以還是赦免了他,并恢復了他的官職。但是這樣以來,趙高卻非常仇恨蒙氏兄弟。
當初,在秦朝有著名的蒙氏兄弟,世代為官,忠心愛國,才能卓越,秦始皇也很信任他們。秦始皇文重李斯,武重蒙氏。但畢竟李斯那時已年老體邁,而蒙氏兄弟還正當年輕。蒙氏兄弟中,最杰出的一是攻打匈奴、修筑長城的蒙恬,一是2006年熱播影片《神話》(故事是純虛構的)同名男主角的原型蒙毅。秦始皇派蒙恬在外擔任大將,戍守邊關,留蒙毅在朝廷參與國事,依為股肱,稱為忠信大臣,即便是高級將領或丞相,也沒有人敢與他們爭高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