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參用中軍和州郡兵支援邊防前線

曹操在赤壁戰前尚未準備邊防救援的兵力部署,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他率領大軍南征荊州,為了保衛許昌、洛陽等中原都市的安全,他在河南留下了部分兵將。“時于禁屯潁陰,樂進屯陽翟,張遼屯長社。”(139)但距離邊境較遠。赤壁失利后曹操撤往江陵,孫權乘虛渡江圍攻合肥,“時天連雨,城欲崩,于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視賊所作而為備。”(140)揚州地方軍隊寡不敵眾,內地和附近州郡抽不出兵力支援,曹操的疲憊之師滯留荊州,相隔甚遠又多染疾病,無奈之下僅派遣張喜率千余騎兵赴救,路過豫州汝南郡時順便補充了當地的一些部隊,其中還有許多病員。“時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復疾疫。”(141)這樣單薄的兵力仍然不是孫權數萬大軍的對手,最后還是依靠蔣濟虛張聲勢的計策,使孫權受騙才得以解圍。“云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張)喜。三部使赍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孫)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142)此后曹操吸取教訓,在沿邊諸州留駐張遼等將領統率外軍加強防守,但是仍會遇到敵寇大軍壓境的危急情況。從歷史記載來看,他采取過以下幾種救援辦法:

其一是親率中軍赴救。如前所述,中軍是曹操的主力部隊,平時駐扎在冀州鄴城周圍地區,戰時跟隨他四處征伐。邊境戰況危急時,曹操會親自率領中軍前往救援。例如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守將夏侯淵作戰不利被殺。曹操便領兵前來,“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143),然后返回長安,使雍州部隊免遭殲滅。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攻襄樊,曹操又率軍赴救。“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徐)晃攻羽,破之。羽走,(曹)仁圍解。”(144)

其二是預留部分中軍充當機動兵力,以解救邊防危急。三國交兵的戰線綿延數千里,若是僅依靠曹操率軍救援,常有遠水不救近火之虞。建安十九年(214年)馬超圍攻祁山,關中諸將建議向曹操報急,夏侯淵就說:“公在鄴,反覆四千里,比報,(姜)敘等必敗,非救急也。”(145)張遼在合肥時也說不能指望曹操來救,“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146)合肥之役過后,曹操采取了新的辦法,就是自己領兵出征時,在內地留下中軍(平時駐扎在鄴城附近)的一支人馬充當后備機動部隊,待邊防告急時迅速馳援,這便是于禁率領的“七軍”,約有三萬余人(147),后來被關羽殲滅。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眾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148)到魏明帝時,經司馬孚建議又恢復了朝廷預先配置機動兵力待命救援邊境的做法。“(司馬)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由是關中軍國有余,待賊有備矣。”(149)

其三是鄰近州郡發兵支援。東漢時禁止地方長官和軍隊任意出境,必須有朝廷的旨意。所謂“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發”(150)。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兵進襄陽,于禁所率七軍覆滅后,曹操考慮大軍尚在關中,回救不及,于是命令兗、豫二州刺史帶兵營救。“是時諸州皆屯戍。(溫)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懸)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151)由于有所準備,裴潛“置輜重,更為輕裝速發”(152),及時趕赴前線。魏國建立后正式施行有關制度,邊境各州遭到強寇入侵后,其軍事長官都督自忖不敵,即可上奏朝廷請調鄰州兵馬前來支援。例如太和四年(231年),“孫權揚聲欲至合肥,(滿)寵表召兗、豫諸軍,皆集。賊尋退還,被詔罷兵。”(1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合川市| 广元市| 金平| 井陉县| 外汇| 稷山县| 呼玛县| 信丰县| 高要市| 双桥区| 平原县| 绥滨县| 宣化县| 重庆市| 砚山县| 焉耆| 柳河县| 祁连县| 夏津县| 澜沧| 怀集县| 巴马| 琼结县| 晋江市| 泽普县| 钟山县| 定兴县| 长汀县| 鸡西市| 邹平县| 伊吾县| 宜黄县| 喜德县| 镇沅| 隆林| 高雄市| 阿拉善左旗| 新田县| 玉龙| 高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