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身教勝于言傳
書名: 父母的格局(家庭教育叢書)作者名: 岳賢倫原著 李異鳴主編本章字數: 1616字更新時間: 2022-06-01 11:38:21
第一節 孩子的問題,99%是你的問題
仕程家三代單傳,爸爸媽媽對仕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平時,爸爸經常告訴他:“兒子,想要將來有出息,你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多讀一些書。”媽媽也總是告訴他:“程程,你將來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可不要辜負爸爸媽媽對你的期望啊!”聽到爸爸媽媽的話,仕程深有感觸,決心好好學習,不能讓爸爸媽媽失望。
然而,沒多長時間,仕程的決心就有所動搖了。因為每天晚上,吃完飯之后,爸爸媽媽總是在客廳里看電視節目,一直到很晚。仕程在房間做作業的時候,不時地被從客廳里“飄”來的聲音吸引。
于是,他草草地把作業寫完,然后跑到客廳里去看電視。可是媽媽卻嚴厲地對他說:“你現在最大的任務是學習,為將來考大學打下基礎。小孩子看什么電視,看你的書去!”
無奈之下,仕程只好回到房間。他一邊心不在焉地翻書,一邊忿忿不平地想:爸爸媽媽總是讓我好好學習,可是他們卻總是看電視,這太不公平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仕程學習也不專心,效率大大降低,而且變得越來越叛逆了。
杠桿定律:家長身教的作用,遠勝過單一的說教
“孩子,你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不可否認,很多家長都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視言傳的作用,總是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身教往往比言傳更重要。研究表明,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中,有70%來自于父母。孩子的品德、心靈、才智、體魄、習慣等等,都源自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教育孩子,僅僅言傳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知道,孩子善于模仿,尤其在兒童時期,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教應當重于言傳。試想,如果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多讀書,可是自己卻整天泡在電腦桌前或者麻將桌前,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樣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的。可見,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講道理,家長的身教——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
所以,家長要充分利用身教的力量,提高自身修養,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更要利用自身榜樣的作用教育孩子,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起著非常重要的榜樣作用。家長的一些行為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記在心里,并表現在日常行為上,時間長了會形成一種習慣。
所以,想要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長首先就要提高自身修養,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爸爸得知,15歲的兒子峻然不知什么時候養成了吸煙的習慣。
剛開始,爸爸怎么也不相信峻然小小年紀就養成了吸煙的習慣,直到上周接到峻然班主任的電話,他才知道這是真的。于是,爸爸決定好好地和兒子溝通一下。
峻然下午放學回到家后,爸爸把他叫到房間,輕聲地問:“兒子,想不到咱們還有共同的愛好。你能不能告訴爸爸,你什么時候開始吸煙的呀?”峻然看到爸爸并沒有生氣,便娓娓道來:“爸爸,我現在迷上吸煙還不是讓你從小熏出來的。我小的時候,你一吸煙就往我臉上‘噴’煙,有時候還讓我嘗一口。后來,我非常好奇,便趁著你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跟小伙伴學抽煙,結果從那以后逐漸養成了吸煙的習慣。”
這時候,爸爸才知道原來峻然已經有三四年的吸煙史了。雖然自己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一直習慣了吸煙,但是為了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讓兒子不再吸煙,爸爸決定和兒子一起戒煙。
“兒子,你我都知道吸煙對身體不好。你看這樣好不好,為了咱爺倆的身體健康,咱們一起戒煙。”看到爸爸態度非常堅決,峻然答應了爸爸的要求。
雖然爸爸已經是一個老煙民了,戒煙有很大的困難,但是為了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爸爸忍受了煙癮的痛苦,最終戒煙成功。在爸爸的榜樣作用下,峻然也把煙戒掉了。
從此,爸爸更加注重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時刻注意改掉不良習慣,提高自己的修養,為峻然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爸爸得知峻然有吸煙的壞習慣后并沒有簡單地指責批評他,而是平靜地和他進行溝通,了解峻然吸煙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后來,爸爸以身作則,為峻然做出了好榜樣,和他一起戒煙,最終讓峻然改掉了吸煙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