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中國留學生“絕地反擊”:英語“硬著陸”

  • 到英國去
  • 趙剛
  • 1486字
  • 2022-06-01 10:36:15

留學時,中國學生提高英語的方式有時很“奇葩”,好像政治局開會,又像在故意挑起國際爭端。不管什么手段,總之為了提高英語,不在國際社會丟人,我們還是蠻拼的。

中國人的英語激情是在不被看好的境遇中爆發的。

但中國人還是中國人,我們的韌性很強,越是不利的條件,越有可能激發出斗志和智慧,所謂“生于憂患”。

經過第一天的打擊和顫抖之后,同學中的學習小組悄然誕生了。中國學生回歸了集體主義,還建立了統一戰線。

剛開始,大家彼此還不大熟悉,完全憑“眼緣”。于是我和Ada、Benny、Brook以及Mark組成了一個中國大陸核心團隊,維系了一年,非常穩定,成了“政治局常委”級別。

外圍流動性大,有時是一個蘇格蘭人和一個印度人,有時是一個中國香港人,一個中國臺灣人和一個加拿大人,姑且稱為“委員”或“候補委員”。

這七八個人下課后,會拿出各自筆記和錄音筆,像圍棋復盤一樣,把課上內容再過一遍,把不太明白的部分拿出來提交“委員會”討論,大家一律用英文,實在解釋不清的問題就只好用中文“私了”了。

大家的背景不同,也方便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解釋。Mark在中國南方一家很大的私人衛浴公司工作,盡管他說英語的腔調和斷句很像中國人講話,還夾雜了些湖南口音,但他對供應鏈的理解非常深刻,舉例也很精彩,句句都在點子上。

Benny的銀行背景讓他對財務管理游刃有余,這門課難度很大,他學得卻很輕松,還能把計算思路和過程完美再現。

這些素昧平生的中國人聚在一起,把天南海北的經驗相互交流,也多虧了留學的牽線搭橋。

有時集體的優勢也能克服我們的惰性。必須承認,并不是說西方人就一定活躍,而東方人就一定內斂。不過總體而言,咱們中國人還是太悶了。

有一位來自荷蘭的女同學,她德語味兒的英文經常在老師提問后響起,后來變本加厲,更是經常打斷老師而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且有時為了一個小問題,至少要占用七八分鐘的時間。

面對這種局面,中國學生的算盤開始發威——如果荷蘭人每節課(大約1小時時間)都占用5分鐘的話,10節課就相當于她多上了一節課,而大家交的學費都一樣,憑什么她可以搭便車、多占用公用資源呢?

于是我們私下決定,只要荷蘭人提問,我們這五個人中一定要有一個人跟著提問,把時間搶回來。Mark身先士卒,帶動了全組的積極性,其他中國同學也就漸漸放開些了。

最頭疼的是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和演示(presentation)。

課上的小組都是隨機產生的,盡管老師們不認識誰是中國人、誰是加拿大人,但把東、西方的同學混搭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每個組各自推舉一個組長(group leader或team leader),主要負責收集大家對某話題的見解,制作PPT,還要承受上臺做演示的壓力。

組長每次輪換,“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都要硬著頭皮上。不過,中國學生一般會拿著稿子上臺,背臺詞一樣去完成任務。

場面上,經常聽到“嗯”、“啊”、“那個”等中式連接語,引來善意的竊笑,感同身受,很像在國內上英語課。

聽說西方人很早就接受演講的訓練,他們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好,很有“范兒”。而我們的英語還要加油,不斷加油。

不過,指望在這一年中把英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時能聽到一些去面試的“海歸”,操著一口蹩腳的英語,總給人一種錯覺,心里會問:“你是去英國留過學的嗎?”殘酷的現實是,我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就是這個“德行”,連我們自己有時都不大好意思。也不能完全怪用人單位“有眼不識金鑲玉”,因為我們體現出來的竟然連“金玉其外”都沒有。我們在英語教與學方面欠的債,遲早要讓我們自己難堪。

盡管如此,這種語言環境還是彌足珍貴的,盡可能吸取其中的養分,特別是老外的“范兒”,會為以后的飛躍奠定基礎。英語無法速成,一定需要終生努力才能不斷提高。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留學是英語學習的新起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略阳县| 富蕴县| 若尔盖县| 铅山县| 尼木县| 阜新市| 惠来县| 湄潭县| 宁强县| 保德县| 青州市| 青海省| 云霄县| 当涂县| 淅川县| 云南省| 萍乡市| 杭锦后旗| 万安县| 平和县| 吉木乃县| 铜川市| 思茅市| 重庆市| 化州市| 洞头县| 商洛市| 延津县| 油尖旺区| 千阳县| 集安市| 长沙市| 临猗县| 南康市| 铜梁县| 高雄县| 唐山市| 兖州市| 绿春县|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