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陰山講《了凡四訓》
- (明)袁了凡著 度陰山編著
- 1106字
- 2022-05-26 14:25:30
3 不想和不能是兩回事
原文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巳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云谷會禪師于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云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為妄念[6]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7],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來只是凡夫。”
譯文
我當選貢生后,就在京城的國子監讀書。我在京城待了一年,每天都靜坐不動,也不讀書。己巳年(1569)我回到南京,在進南京國子監之前,我先去棲霞山拜訪了得道高僧云谷禪師。我和他靜坐在一間禪房里,三天三夜都沒有合眼。
云谷禪師問我:“人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圣人,只因有妄念在心中不斷地糾纏。而你靜坐三天,我不曾見你產生一個妄念,這是什么緣故呢?”
我回答他:“孔先生已經算好我的命了,我何時得意,何時失意,何時生,何時死,都成定數,無法改變。即使我有妄念,那也沒有什么可以想的了。”
云谷禪師大笑,說:“我以為你是個了不起的豪杰,誰承想,你原來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啊。”
度陰山曰
云谷禪師(1500—1575)幼年出家,是個高僧大德。能有《了凡四訓》這本書,云谷禪師功不可沒。接下來,就是他一個人表演的高光時刻。
按云谷禪師的看法,人若想成為圣人,必須祛除妄念。大多數人無法成為圣人,就是因為妄念太多,作繭自縛。
什么是妄念?妄念就是不切實際和不正當的想法。貪戀世間榮華富貴是不正當,執著于生老病死是不切實際。這些想法總在我們心中不斷升起和牽扯,念念不斷,于是煩惱不盡。
倘能拋掉妄念,就可心如止水,表現在行為上即可靜坐如山。因此,那些圣人都是可以長久靜坐的人,儒家甚至把時間一分為二, 一半讀書,一半靜坐。
圣人能長久靜坐,靜坐又能鍛煉人的意志,讓人拋掉妄念,心靜如水,這是個正循環。正因為這套邏輯,云谷禪師才認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的袁了凡已進入圣人境界。
但袁了凡很慚愧地告訴他,自己沒有妄念是因為想也無用,命運早被注定了。
云谷禪師當時肯定特別尷尬。
當然,云谷禪師畢竟是擁有智慧的高僧,他馬上不再糾結袁了凡是否為圣人的問題,而是跳出來,譏諷袁了凡是凡夫俗子。
他的理由是:凡是認命的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值得同情。認命不是“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的樂觀與灑脫,而是承認我們無法左右自己,是另一種悲觀與消極心態。
或許有人認為,認命就能如袁了凡那樣步入“此心不動”的至高境界,知道了人生模樣,隨波逐流便是,人生也就少了許多焦頭爛額的思考。可這種狀態不是袁了凡主動追求來的,而是被動得到的,看上去相似,內核卻大不相同。主動修行而來的此心不動,是心不被動;被動得到的此心不動,是刻意強制心不動。一個有生命,一個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