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方小院,修筑余生
- 半壺老酒,邀月對坐
- 鄒謇
- 1245字
- 2022-06-01 09:30:02
很多人問我,你為什么喜歡田園生活?
一方小院,一簾修竹;閑時看書品茶,忙時翻地耕種;晨起逐山披霞,晚時溫酒邀月;聽清風(fēng)細語,澗水潺潺,琢磨人間煙火。四景宜人,山川秀美。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樣的心境和生活剪影,你難道不曾向往過?
小家小院,弄菜侍瓜,這是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田園情結(jié)。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是田園生活的最忠實的執(zhí)行者,雖然官至著作郎,卻如樊籠;不為五斗米折腰,歸返林山后修家筑院,種菊鋤豆,猶如魚兒歸江。雖然種的是“懶莊稼”,卻也怡然自得。
我也自幼生在農(nóng)村,對于淳樸的相鄰之情,田園風(fēng)光是走而無別,揮之不去。
春風(fēng)吹開山里的薄霧,熏風(fēng)柔出了燕飛柳擺,布谷鳴唱;水田里農(nóng)人扶犁吆牛,炊煙裊裊,雞鳴犬吠,自有一番人間煙火氣。
夏日里坡間地頭,桑葉海海,知了引唱,麥浪翻滾;夜里枕風(fēng)賞月,有穿林風(fēng)來,好不愜意!
霧鎖鄉(xiāng)間的金秋,落葉靜美,瓜果豐碩,稻香藕肥。秋日像一位風(fēng)姿綽約的少婦,每一個神態(tài)、每一個動作,都盈滿誘惑。
冬雪覆蓋田野,村前村后瓊枝玉葉,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于可以在下雪的日子里歇下來,家人閑坐,圍爐夜話,燈火可親。
田園生活很美,它是有形的,卻也是無形的。鄉(xiāng)人們的真摯情感,在細微處就能讓你感知到鄰里之間的全部意義,足夠治愈俗世的薄涼。
我不喜歡沒有溫情的都市生活,每個人都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孤獨著。陌生的鄰居正在都市里蔓延,住在高樓里的你知道隔壁鄰居的姓名嗎?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冷漠的水泥院墻和大而無情的街道,隔斷了多少人情往來?陌生、猜忌,甚至敵意的居住環(huán)境導(dǎo)致了多少人自掃門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
你從都市中失去的,注定能在鄉(xiāng)村中找回來。即便是一個人行在鄉(xiāng)間的野地里,頭上有皓月為你照明前行的路,有繁星點點伴你左右;腳下有草木情深,有走得再遠也不會迷了回家的路。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人到中年,喜歡田園生活并非避世,而是沉淀人生的一種選擇。最近幾年掀起了一股“歸隱”熱,仿佛只要與田園生活沾邊的事,便覺得是最風(fēng)雅,高大上。哪怕是惡棍,也要假裝在山野之地閑玩幾天,便號稱具有了陶淵明那般的心性,可笑不?
只有曾經(jīng)深情過的人,才會變得玩世不恭;只有走過滄桑過后,才談得上一笑而過;只有見慣了悲歡離合,才悟透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兒需要的是什么。唯此才能體會田園生活的妙處。
但請記得,真正的田園生活并不是“懶生活”,它是在追求精神上的供養(yǎng),豐盈生命的厚度。如此,人生才會更細膩,更深刻,更精彩。不為人情所累,不為物欲所困,刪繁就簡,去偽存真,這才是歸隱山林的真實意義。
《瓦爾登湖》中也寫道:“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商品,大部分所謂生活的舒適,是沒有必要的。”
誠然,精神上的富足永遠比物質(zhì)更快樂。塵世萬千,終歸浮華。田園生活,一餐四季。若是能有三、五知己,幾杯好茶,幾本好書,便如同繁花著錦。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心與草木共生,有便了幾分出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