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公平可持續的社會福利體系研究
- 貢森等編著
- 923字
- 2022-05-30 18:21:32
(一)社會福利體系的發展理念和總體思路日漸清晰,推進制度整合和可持續建設成為基本共識
1.社會福利體系的發展理念日漸清晰
“十一五”以來,社會建設獲得了獨立地位,并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特別是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福利體系,不再是推進經濟改革的工具或手段,而是與經濟建設并行的具有獨立地位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社會福利體系建設的意義更加凸顯。相應的,社會福利體系的發展理念更加明晰,不再簡單地借鑒或套用經濟改革的理念和思路,而是更加尊重福利體系自身的發展規律和制度特點。
2.社會福利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改革與建設,傳統的以單位為基礎的福利保障體系逐漸解體,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福利體系逐步確立。特別是近年來,福利體系建設快速發展,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并初步形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福利保障體系。具體而言,一是社會福利的制度框架不斷完善,包括教育、醫療、養老、社會救助等各主要福利項目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二是福利制度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從城鎮擴大到農村,從正規就業者擴大到各類非正規就業人群,從一般的城鄉居民擴大到社會貧困人群和各類邊緣群體,越來越多的人納入社會福利體系,福利保障水平也有較大幅度提高。
3.推進福利體系的制度整合和可持續建設,成為社會共識
在當前的制度框架基礎上,推進福利體系的制度整合和可持續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以及國家福利保障制度建設的政策重點。《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基本保障,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也從制度統籌、公平保障的角度,闡述了推進福利體系制度整合和可持續建設的重點任務,包括“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