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游牧業與其他行業的關系

游牧業雖是專業化生產,但并非如有些人所說,在游牧區中自古至今只有“單一”的游牧經濟。顯然,單一的游牧經濟無法構成“完全封閉的自然經濟”。游牧業是在與種植、林、漁、獵、采集、挖掘、手工等各業不同程度的聯系中存在和發展的。以游牧業為主,兼營與之密切聯系的其他諸業,全面、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游牧區的自然與人口資源,既能促進游牧業的發展,又可加速改善游牧民生活。

(一)專事游牧的牧民,其參考耕種者少、耕種面積小、耕作工具簡陋、耕作技術粗糙、耕作的目的僅為補貼人的口糧,這五種現象確實存在。游牧游耕,就是對他們的寫照:春季隨畜到產羔地附近的農田播種,然后同畜一起上夏牧場;不施肥、不除草,其間只(騎馬)來澆水一兩次,秋季又隨畜回到農田收獲脫粒,余糧和種子就地挖坑貯藏,而后隨畜轉入冬牧場。游牧民事農久遠,這是歷史事實。貧困無畜或少畜牧民是牧區農民的后備軍,許多游牧民不斷轉化為定居圈養牲畜的農民。只靠草原的游牧業無疑是脆弱、落后的畜牧業。現代化游牧業必須有現代化種植業的支持。游牧與補飼結合,是游牧業現代化的首要內容。補飼所需料草,應分三層解決:一來自游牧戶自種,二來自游牧社區內的農業,三來自游牧社區外的農業。

(二)不論山區、河谷或平原、森林,都在四季草場之內。森林是草原的屏障,尤其是灌木,久旱不死,大雪難埋,還是游牧六畜所需飼料的一個來源。游牧民理應做到林牧結合,把簡單地依賴自然恩惠(靠山吃山),通過保護、營造、伐、運、加工等方式逐步改變自然(養山),以獲取更多的報償。

(三)捕魚、打獵、采集(蘑菇,藥草)、挖掘(鹽、硝、煤、寶石、云母)礦藏四大項以及畜力運輸是游牧民的傳統的副業。

(四)游牧戶的手工業有兩大類:一是家庭手工業。1.由婦女操作的,如:①奶品加工;②搟氈、繡鋪氈、縫房氈;③捻毛繩、織褐子、織毛袋;④編芨(芨芨草)簾;⑤熟毛皮;⑥糅革皮(小家畜皮,做袋子用);⑦縫(制)除鞋子外的全套衣帽。2.由男子操作的,如:①糅革皮(大家畜,做馬套具用);②做皮繩、編馬鞭、絡頭、馬絆、縫鞍墊;③捻粗毛線、搓粗毛繩。二是家外手工業由未脫離牧業的男子工匠在家獨自制作,如:①房架(天窗、頂桿、墻柵、門);②木箱、木床、木柜、箱架;③木鞍、木盆、木盤、木碗、木勺、木匙、木奶桶、木碗桶(轉移時裝茶碗)、木臼、木杵;④金銀珠寶包鑲(腰帶、馬鞍、刀柄、絡頭、婦女蓋頭)和首飾(耳環、手鐲)的制作;⑤打制馬蹄鐵、切刀、斧子、砍錛、鐵鏈、鐵鉤、腳爬(上山防滑)、鐵鏟、火鉗、三腳吊架;⑥縫補靴子。這六種并非戶戶都干,而是每百戶部落或牧村中,總各有一兩戶經營。他們各有專門技藝和必備的工具,多是在家作業,來料加工,也有串戶作業者。

新中國成立40年來,隨著交通發展,工業品比價降低,以及市場供應方便,有些不自制而到市場購買成品了。但是,許多手工業品的生產仍在繼續。對輔助游牧業生產和便利游牧民生活來說,有些加工業,如房架、木食具、木鞍、繡花氈、房氈等的生產,不僅為游牧民實際生活必需,且反映了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為外人喜愛。這些都應該鼓勵、扶持、資助,以及解決原料、改進工具、提高技藝并促進外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响水县| 勐海县| 金溪县| 鲜城| 从江县| 巴彦县| 石狮市| 冕宁县| 搜索| 拜城县| 石泉县| 永昌县| 马关县| 象州县| 蓬莱市| 明光市| 平度市| 渑池县| 鄂伦春自治旗| 玉门市| 绿春县| 宁都县| 比如县| 仙桃市| 宁晋县| 济源市| 吴忠市| 佛冈县| 涿州市| 大埔县| 淅川县| 玛纳斯县| 汉川市| 华阴市| 西贡区| 芜湖市| 卫辉市| 潼关县| 米泉市| 建平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