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大師課:美國卷
-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 3095字
- 2022-05-26 15:00:17
第一節 大海、鯨魚、疑似抑郁癥患者、幸存者
《白鯨》的作者是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以前我們還會看到鯨魚擱淺海灘、日本或北歐一些地方捕鯨的新聞,但現在部分鯨魚物種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捕殺鯨魚受到嚴格限制。
大規模的捕鯨已經成為過去,捕鯨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小。那我們現在還需要看這本書嗎?
文學雖然描寫的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人和事,但是它的價值和意義并不限于此,它具有遠遠超越時代的價值,超出事件本身的意義。這種超越時空和事件本身的意義能夠和當下的生活產生共鳴,這才是我們閱讀文學作品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越闡釋越豐富,越讀越有味道,這就是經典作品的品質。
那么,《白鯨》這部小說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之所以推薦《白鯨》這部小說,是因為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從書名看,這是一本“鯨魚之書”。這本書中寫到了鯨魚的方方面面,不僅是一部關于鯨魚的百科全書,也是一本捕鯨業的歷史之書。書中有很專業的描寫,采用了現實的筆法,為人工捕鯨業時期留下了化石標本一樣的記錄。
其次,因為捕鯨發生在大海上,所以這又是一部“大海之書”,一部與大海朝夕相處的水手寫出來的豐富多彩的海洋啟示錄,大海之美的描寫隨處可見。
再次,這也是一部幸存者的故事,是反思反省之書。敘述者是一位捕鯨船上的幸存者,他講述了自己獨自生還的故事。
最后,這還是一部充滿想象力的、波瀾壯闊的史詩。通過描寫人對鯨魚的追擊,作者提出了對人與海洋生物、人與自然關系的莊嚴拷問,也是對人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面對自己的野心、雄心、仇恨等的深沉思考。
這本小說如何把這幾個特點合而為一呢?
一個年輕人厭煩了陸地上的生活,到“披谷德”號捕鯨船上當水手,他就是這個故事的敘述者。船長埃哈伯是一個有很多經驗的捕鯨船長。在一次捕鯨行動中,埃哈伯被一條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鯨咬掉了一條腿。他發誓要報仇,帶領一船人尋找白鯨。后來,眾人找到白鯨,經過三天的追殺,最后的結局卻是鯨死船毀人亡。白鯨撞毀了“披谷德”號,除了這個故事的敘述者,所有船員都葬身大海。
小說中有三個重要角色:敘述者,船長,白鯨。誰是主角呢?
如果只看書名可能覺得白鯨是第一主角,其實它直接出現的篇幅不足全書的二十分之一。船長作為核心人物,在小說寫到三分之一后才出現,只有敘述者“我”通篇存在,自始至終貫穿整部小說,出現在所有場景中。
這個敘述者很有意思,他不但講故事,而且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白鯨》的敘述者有四個身份。這四個身份決定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空間、作品的內容和風格、小說的格局和思想容量。
敘述者的第一個身份:疑似抑郁癥患者。他懷疑自己得病了。他無錢,無聊,無事做;心火旺盛,隨時可能發作,但尚有自制力。他為了人生能有點寄托,為了去除心火,調節血脈流通,為了見識水上的世界而上船。他對捕鯨船充滿好奇,想迎接新的挑戰。他希望這次出海捕鯨能對他的人生有所啟發,使他的人生態度有所改變。
他的第二個身份:捕鯨船上的新手。他要學習鯨魚的知識和捕鯨船的工作。正是因為他對大海和鯨魚充滿感情,通過他作為水手的視角,他關于捕鯨的種種分工描寫才真實可信。他第一次成為捕鯨船員,相比有經驗的水手,他持旁觀者的態度。他在學習理解人生,同情并試圖理解所有人。正是因為這種新手的身份,他才能把遇到的各種人物,以及各種奇遇由簡單到復雜,由片面到豐富,逐漸展現出來。
敘述者好奇但無知,善于思考但無目的,始終引導著讀者的好奇心,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他多愁善感,心頭縈繞著整個宇宙的問題。他思緒紛呈,任何事物都可以引發他的聯想。他為什么生發出這許多感慨呢?
這和他的第三個身份有關:他是捕鯨船上唯一的幸存者。經歷過生死的人想問題比較深刻,這是必然的。船毀人亡,他是心有余悸地來講述這個故事的。他不可能不加入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對生與死的追問、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態度。
所以,這包含了一個無辜者、幸存者的看法,他且看且思考,具備了知識性和問題意識與探討人生和宇宙大命題的可能性。
隨著敘述者的講述,我們會發現,船長對自己與白鯨的關系也有一個不斷深入思考的過程。開始時他把鯨魚當成復仇的對象,后來變為對真相的追問,最后成為命運的挑戰。人們對白鯨的想象也在不斷改變。這些都給作品注入了比一個復仇故事深遠得多的內涵。
所以閱讀《白鯨》這本書時,可以把它當作描寫大海的散文詩,當作捕鯨百科全書,當作水手海上歷險記,也可以當作人生的追問之書。
一本書為什么能承載這么多內容呢?為了理解這種寫法,我們要談談敘述者的第四個身份:雄心勃勃的作家。他想通過描寫鯨魚,寫出一部包羅萬象的傳世之作。這部小說的敘述者是精心設計的。他既是讀者的向導,也是作家的眼睛。
讀完前面的介紹,可能你會覺得它很有趣。但是,從篇幅上看,它是一部皇皇巨著。中文譯本的正文有近六百頁,這顯然是對讀者耐心的挑戰。
它為什么這么長呢?作者想要說什么?梅爾維爾是位什么樣的作家呢?
梅爾維爾出身紐約名門,家境富足,家中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三。梅爾維爾幼年時就博覽群書,11歲時,經商的父親破產,梅爾維爾只得輟學做工,補貼家用。他先后做過的工作包括:銀行職員、農場工人、皮貨店伙計、小學教師等,20歲就到貨船上當水手,去了英國利物浦。
后來他去了一條捕鯨船上當水手。在漫無歸期的漂泊中,因為難耐孤獨,他離船上島,在南太平洋一個有“食人生番”之稱的部落里生活了一個多月。隨后,他搭乘另一艘捕鯨船離開,途中卷入一場暴亂,被船長放逐到塔希提島。梅爾維爾逃脫后在另一條捕鯨船上當鏢槍手。船行至夏威夷,他參加了美國海軍,退役后回到美國波士頓,開始小說寫作。四年的海上生涯給了他無盡的寫作素材。
在《白鯨》之前,他寫了五部海上小說。這些小說融游記、歷險、隨筆、哲思為一體,為梅爾維爾贏得了名聲,也固定了他的作家形象。他被公認為是一位擅長寫異國情調的小說家、寫海外生活的作家。他如果沿著這條道路寫下去,把《白鯨》寫成獵奇探險的故事,一向喜歡他的讀者會很高興,批評家也不會覺得意外。
梅爾維爾確實是想按照這個套路寫作《白鯨》的。但是寫作過程中,他去拜訪了《紅字》的作者,大作家霍桑。由于受到霍桑的影響,梅爾維爾決定改弦更張,放棄原來的套路,下決心寫一部真正的巨著,一部能夠讓他在文學史上不朽的著作。他不斷增加篇幅,以容納他不斷擴張的雄心。
根據他的創作經歷,在寫作《白鯨》之前,從人生閱歷、文學創作、藝術積累等各方面,他就已經做好了寫出大作品的準備,《白鯨》就是他命中注定的大題材。梅爾維爾成名是因為他異域情調的游記和冒險故事,當他希望寫出嚴肅深沉的作品、顯露文學雄心的時候,他被讀者無情地拋棄了,因為他改變了自己的形象。這次創作是一次冒險,在當時并沒有成功。
《白鯨》成功的契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美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美國需要優秀的文學作品傳達它的民族精神,于是這部書再次引起人們的重視。再后來,因為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系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部作品具有的豐富內容和多方面的闡釋性使它邁入不可撼動的經典行列。
英國小說家D.H.勞倫斯說它是“無人能及的海上史詩”,在靈魂中喚起敬畏。《白鯨》也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所著的《巨匠與杰作》中所列的十部小說中唯一入選的美國小說,書中稱贊其作品風格壯觀、雄辯,達到了完美的程度。
《白鯨》無論從寫法還是內容,可能都是目前為止讀者能讀到的最特殊的一本著作。它結構恢宏,氣勢不凡,運用無辜者、幸存者的視角,講述一個誓死報仇的船長與一條龐大無比的鯨魚的遭遇。
接下來,我們將隨著作者上船、出海,一一認識船長和他的捕鯨手,看一出人與鯨魚搏殺纏斗的好戲,也體會一部作品成為經典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