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書與世相:劉心武細說金瓶梅
- 劉心武
- 4809字
- 2022-05-26 14:46:56
第3講 借來的主角:《金瓶梅》的“借樹開花”
【導讀】
通過上一講,我們清楚了《金瓶梅》是一部產生在明朝的白話長篇小說,其中確實有情色文字和色情文字,但色情文字比例并不大,如果除去這一小部分色情文字,其他篇幅當中故事是非常生動的,人物形象是非常鮮明的,對于讀者來說,有著很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所以,應該把《金瓶梅》當中那些好的部分,也就是絕大部分文字所表達的故事、人物和情節介紹給你。前面我提到了,這部書是“借樹開花”,本講我將告訴你它是如何“借樹開花”的。
《金瓶梅》這部書究竟講的是個什么故事呢?我告訴你,《金瓶梅》開篇就講武松打虎。講的是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勇士叫武松,在家里排行第二,又叫武二,他人高馬大,非常強壯,非常陽剛,武藝非常好。他從一個縣到另外一個縣去,路過一座山岡,叫景陽岡。上山之前,他在小酒館喝酒,有人告訴他,山上有老虎,老虎已經吃了不少人了,他應該白天跟別人結伴過山,他現在喝了很多酒,“三碗不過岡”,不適宜翻過山去。可是武松是一條勇猛的漢子,不在乎這些勸誡,他執意要上山,要越過景陽岡。果然他就遇見了老虎,只見一只白額吊睛斑斕大猛虎從樹叢里面跳了出來。武松拿起隨身帶的哨棒(一根比較長,稍微粗一點,而且木質又很堅實的木棒)打老虎,可沒打幾下哨棒就被老虎的硬身子給震折了。武松只能徒手跟老虎搏斗,他一手按住老虎的頭,用拳頭不斷地擂老虎的頭,最后居然把老虎打死了。
可能有的讀者會有疑惑,我應該給你講《金瓶梅》,可現在怎么講的是《水滸傳》里武松打虎的情節?《水滸傳》第二十二回到第三十一回,有十回寫的都是武松的故事,頭幾回也是從武松打虎寫起的。《金瓶梅》這部書第一回講的也是武松打虎。下面的情節你應該都比較熟悉了,因為《水滸傳》里都有,你即使沒看過《水滸傳》這部書,你也看過連環畫,看過電視連續劇,從中知道武松的故事。武松打死了老虎,翻過景陽岡,在那邊的縣城引起轟動,人們把他稱為打虎英雄。縣令也很高興,因為這只老虎吃人,民怨沸騰,縣里也發了很多布告,希望有人能去殺虎,但都沒成功。現在外地來了這么一個勇士,把這只吃人的老虎給打死了。所以,縣里就給了武松獎賞,而且把他留下來,給他一個職務,在縣衙里面當差,給他一些工錢,就等于把武松雇為縣衙的一個公務員了。
一天,武松在大街上和他的哥哥武植,也就是武大郎,不期而遇。武松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強壯漢子,充滿陽剛之氣,大帥哥。他的哥哥跟他是一母所生,可是武大郎卻矮小丑陋,叫作“三寸丁榖樹皮”,“三寸丁”形容他作為一個男子,特別矮小,“榖樹皮”形容他的皮膚非常粗糙。兄弟見面很親熱,武大郎就邀請武松到家里去住。武松被縣令雇了以后,本來住在公家宿舍,見到親哥哥了,就搬到哥哥武大郎家去了。武大郎的妻子,就是武松的嫂子,年輕又漂亮,這個嫂子就是潘金蓮。武大郎靠賣炊餅謀生,每天一大早就做出很多炊餅,然后挑著擔子到街上叫賣,賣完了才回家,一去就是大半天。潘金蓮,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卻嫁給了矮小丑陋的武大郎,而她的小叔子武松陽剛、英勇,就住在她家中,潘金蓮就愛上了武松。在《水滸傳》里面也好,在《金瓶梅》里面也好,讀到這兒的時候,讀者應該對潘金蓮還是理解的,“自古嫦娥愛少年”嘛。但是她后來春心發動,忍不住在武大郎不在家的時候去撩撥挑逗武松。武松不好色,不僅對潘金蓮沒興趣,對所有的女性都沒有興趣,而且武松覺得潘金蓮作為嫂子,不應該輕薄他,這不成體統,于是他就離開了哥哥武大郎的家。
下面的情節你能猜出來,武松離開武大郎的家以后,潘金蓮就格外失落,格外寂寞,格外苦悶。有一天武大郎出去賣炊餅了,潘金蓮就用叉竿把他們家的簾子放下來,可是沒拿穩,叉竿打中了一個人的頭,這個人就是西門慶,清河縣的一個有錢人。當時西門慶開生藥鋪,住著一個大宅院,他有正妻還有小老婆,可他好色,見了美麗的女子就想占有。潘金蓮和西門慶一對眼就擦出火花,兩個人一見鐘情。旁邊有個茶館,茶館的老板娘是寡婦王婆,她專門做拉纖的事。她設下計策,讓潘金蓮和西門慶在她家勾搭上了。有一天,兩個人在王婆家里通奸,有人就把這個消息報告給武大郎了。武大郎雖然矮小丑陋,但他畢竟是一個男子漢,氣不忿兒,就跑過去捉奸,沒想到西門慶往外逃跑的時候,一腳踹在武大郎的心窩上,武大郎就吐血了。
武大郎是一個善良而懦弱的人,吐了血,身體很虛弱,躺在家里的床上跟潘金蓮說:“你只要找藥把我治好了,怎么著都行。”沒想到王婆教唆潘金蓮,借著灌藥的機會下毒,把武大郎給毒死了。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都有這樣一個細節:潘金蓮非常狠毒,武大郎被灌毒以后沒有馬上死,還在垂死掙扎,她就拿被子把武大郎捂起來,看武大郎還在被子底下動彈,就跳上床騎在被子上頭,把被子角捂死,武大郎繼中毒后又窒息,一命嗚呼了。
你還別著急,說這還是《水滸傳》,有沒有新鮮的?有的。我講的是《金瓶梅》,不是《水滸傳》,《金瓶梅》的開頭,情節也是這樣流動的。武松被縣衙安排出差去了,他回來發現他的哥哥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就做了一些調查,最后查出來,他哥哥的死跟三個人有關系:一個是他嫂子潘金蓮,一個是跟他嫂子通奸的西門慶,還有一個是在兩個男女之間穿針引線的王婆。
再往下面,我先說《水滸傳》怎么寫的。《水滸傳》寫武松要給他哥哥報仇,先把王婆和潘金蓮給殺了,割下人頭來祭他的哥哥,然后再去找西門慶算賬。聽說西門慶正在縣里面的獅子街大酒樓,武松就沖到二樓,果然看見西門慶在那兒跟狐朋狗友尋歡作樂。西門慶也是一個高大、強壯的男子,稍微會一點兒拳腳,兩人就對打起來。武松在景陽岡連老虎都打死了,當然最后西門慶就被武松給打敗了。武松把他提起來,從酒館二樓的窗戶扔出去,西門慶被扔到街上摔死了。這是《水滸傳》的情節。
可是《金瓶梅》寫武松出差回來后,就跟《水滸傳》有區別了,故事敘述就和《水滸傳》分道揚鑣了。《金瓶梅》是這么繼續往下講故事的:武松回來以后,他當然要找王婆和他嫂子潘金蓮算賬,這兩個女的好對付,不著急動手,他先去找西門慶算賬——這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男子漢報仇雪恨,先找罪惡最大、最難對付的人,把他干掉,其他的就好辦了。所以,《金瓶梅》寫的就是,武松沒有馬上去找潘金蓮和王婆,他先去找西門慶,也是沖上獅子街大酒樓的二樓。下面就是《金瓶梅》獨特的敘述文本了,它說西門慶在酒樓上正跟一個衙門里的李皂隸(衙門里地位比較低的差役)喝酒取樂。當時西門慶在社會上鬼混,也沒有一下子跟地位很高的人混在一起,就和衙門里這些爪牙混在一起。恰恰在武松沖上樓之前,西門慶出去方便了,武松沖上樓一看西門慶不在,可他上樓之前聽說西門慶跟李皂隸在一起,就沖過去揪著李皂隸的領子問西門慶在哪兒,李皂隸嚇得說不出話來。武松是個暴性子,遷怒于李皂隸,把他從樓上的窗戶扔到大街上,李皂隸當場就摔死了。
西門慶聽見前面動靜不對,就從酒樓的后窗戶往下跳,跳到一個院子里面,還驚動了當時在廁所里蹲著方便的一個大胖丫頭。然后院子主人就迎上了他。因為西門慶在清河縣里面算個財主,所以很多人還是巴結他的。這院子的主人跟西門慶說:“你別慌,我去給你打聽前面怎么樣了。”后來傳來消息,武松趁著怒氣把一個跟他哥哥死亡無關的人,就是李皂隸,給摔死了。看自己把李皂隸摔死了,武松稍微冷靜一下,覺得他報仇不應該拿不相干的人來出氣,就去縣衙自首了。
《金瓶梅》的寫法,就是在獅子街大酒樓這場打斗當中,西門慶幸存了,死的是另外一個人。武松打死了李皂隸,當然就是犯罪了。后來縣里面也給他治罪了,將他發配,武松就離開清河縣了。這樣,西門慶沒死,王婆和潘金蓮也沒死,《金瓶梅》的故事就從這兒往下寫,這種寫法就叫作“借樹開花”。因為在《金瓶梅》出現之前,《水滸傳》已經非常流行,《水滸傳》是寫梁山泊英雄聚義的故事,《金瓶梅》就借《水滸傳》這棵“樹”,從《水滸傳》第二十二回、二十三回、二十四回這幾回當中,把這個枝杈作為砧木,然后嫁接上自己的樹枝,形成一棵新樹。《金瓶梅》借了《水滸傳》武松這段故事,開出了奇特的花朵,結出了奇特的果實,形成了一百回的《金瓶梅》這棵大樹。
《金瓶梅》頭幾回和《水滸傳》幾乎是一樣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文本現象,也說明當時的著書人很聰明。雖然當時小說創作很發達,但是寫小說在那時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人們寫了小說以后,一般都不愿意用真名,都是化名,《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也是一個化名。笑笑生寫這部書的時候,很多人也在寫小說,怎么使自己的小說擁有更廣大的讀者群,有什么特殊的辦法呢?笑笑生的辦法就是“借樹開花”。你不是對《水滸傳》挺熟悉的嗎?你沒看過《水滸傳》的書,難道沒看過關于《水滸傳》的戲曲演出嗎?沒在茶館、酒館聽過說書人講武松打虎、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的故事嗎?沒聽過武大郎的悲慘遭遇嗎?都知道。那么好,我就從這里講起,而且假如講西門慶沒被打死,王婆和潘金蓮也沒有一下子死掉,你會大吃一驚,下面就展開了以西門慶為中心的市井生活的詳細描繪。所以,《金瓶梅》的文本非常有趣,它“借樹開花”,借《水滸傳》武松打虎開始這段武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故事,往下演繹。
在此我要提醒你,不要以為《金瓶梅》的作者是照抄《水滸傳》。即便是前面這些你覺得跟《水滸傳》非常相似的情節,《金瓶梅》的作者在寫的時候,也是有變化的。《水滸傳》里面,武松的行動軌跡是從清河縣到陽谷縣去,可是在《金瓶梅》里面,笑笑生故意寫成了武松是從陽谷縣翻過景陽岡,到清河縣去。這種細微的敘述差別,對有的人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讀者會說你寫錯了吧,你怎么這么寫,《水滸傳》不是這樣的。實際上這是在提醒讀者,這是《金瓶梅》,不是《水滸傳》,和《水滸傳》還是有區別的。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筆,《金瓶梅》是超越《水滸傳》的。在《水滸傳》里面,武大郎娶了潘金蓮,武大郎沒有生育,是沒有子女的。可是在《金瓶梅》的故事敘述當中,它就明明白白告訴你,武大郎原來是有妻子的,他的前妻死了,他和前妻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在《金瓶梅》故事開始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女童了,叫作迎兒,有的版本里面寫作蠅兒,讓人一看這個字眼就鼻子發酸,這是一個非常卑微的,像蒼蠅一樣,被一些人厭棄、忽略、侮辱的小生命。《金瓶梅》的作者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角色,就是迎兒,是武大郎和前妻的女兒。——這筆很要緊,這就說明武大郎雖然相貌丑陋,身材矮小,但他是有性能力和生育能力的。因為過去讀《水滸傳》,不少讀者對潘金蓮非常同情,認為潘金蓮嫁了一個丈夫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不說,可能根本就沒有性能力,潘金蓮多悲苦。當然,一個美麗的女子嫁給一個矮小丑陋的男子,是一個悲劇。但是,《金瓶梅》加上這一筆,告訴你武大郎是有性能力和生育能力的,就使得人們的同情心不至于完全朝潘金蓮傾斜。而且潘金蓮和迎兒之間也是有戲的,這是《水滸傳》里面沒有的一筆,它寫潘金蓮把丈夫武大郎害死以后,迎兒還活著,潘金蓮不能把迎兒也干掉。當然,她很厭棄迎兒,因為迎兒是一個累贅。有一天潘金蓮讓迎兒蒸餃子,蒸完以后讓迎兒端過來,她一數少一個,就問迎兒是不是吃了一個餃子。迎兒是這個家庭的正式成員,在潘金蓮走進這個家庭之前,她就存在,就算迎兒吃了一個蒸餃又怎么了?這說明潘金蓮的性格當中存在非常邪惡的一面。潘金蓮追究,迎兒不承認,她就打迎兒,掐迎兒的臉。
不要以為《金瓶梅》里面都是情色描寫和色情描寫。你找一本原著翻開,閱讀時就奔那個去,我也阻止不了你。如果你是一個心性正常、心理很健康的人,你把這些文字一塊兒讀下來也無妨,但是如果你心存誤會,以為《金瓶梅》里面沒有其他內容,沒有值得回味的好內容,那你就錯了。它寫出了人間的慘象,寫了潘金蓮的人性,寫了她對迎兒的迫害!迎兒作為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小生命呈現在讀者面前,那是當時社會當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當中最黑暗的一種關系——人壓迫人,人欺凌人,作者如實地寫出來了。這些描寫對我們認識那個社會是有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