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潤日記:北大國發院印記
- 陳春花
- 705字
- 2022-05-19 13:03:34
楹聯一
走進第一庭院,第一眼便可看到中所宮門前的楹聯,上書:
欲攬青天千古月
合催甘雨五湖春
這出自北大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之手。看到楹聯時,感念其宏偉之抱負、潤萬物之情懷,應該是對后來者的期盼。

總是有人問我:“你從事的是管理研究與管理教育,為什么那么癡迷于實踐呢?”我通常回答道:“這兩個世界要融合在一起。”走在校園里,人們常常喜歡的是那份遠離喧囂的寧靜,那種與外部世界的距離感,自由而獨立的思考。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表象,寧靜、距離感與思考所要達成的,恰恰是回歸到喧囂世界中,與真實世界進行深層次的、“涅槃再生式”的融合,一種由內而外對現實意義的重新審視與創造。
詩人說:“新人類積極投身于構建現在,在此基礎上塑造未來。這不單是效率的問題,盡管人力的釋放和利用,意味著在創造新的項目中充分發揮人類的智慧。”人,總是要成為“新人類”中的一員,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切身感受到自我不時跳動的脈搏,變成了對現在、未來的召喚,本能地覺得有責任去研究問題并釋放價值。
學者們身居研究之林,熟知如何穿越理論叢林找到一條通往美好世界的新路。不被表象所迷惑,敏感于變化,卻用旁觀者的視角來審視,不斷叩開未知的大門,客觀而理性地尋求答案,讓理論在真實世界中得以驗證。
只有將教學研究融合在實踐中,才會看到其生發而出的變化,才可聚合出無限的可能。朗潤園的熏陶更讓我確信,兩個世界的融合方有“九天攬月”與“潤生萬物”的可能。今天,你可以看到這種融合正在各個領域蓬勃展開,那些已經投身于融合之中的學者,則看到了理論的光輝。姚洋老師對國發院這樣評價:“立足現實研究現實問題,再回歸學術,形成系統性的觀察和研究,從而引領改革話題,是國發院最核心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