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所宮門三間

按圖索驥,我把第一庭院的正中三間房稱為中所宮門三間。

設計師說,對設計,最好的解釋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creative problem solving)。我喜歡此解釋。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闡述創新時用了一個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絕不能得到一條鐵路。”[1]鐵路是一種全新的設計,也詮釋了熊彼特對創新的定義。創新可以簡單定義為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他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從發展趨勢上看,自由市場經濟會不斷通過創造和破壞來重獲生機,每一次大規模的創新都會淘汰舊的技術和生產體系,并建立起新的生產體系。”我也按照設計和創新的定義去理解,當年林毅夫、海聞、周其仁、張維迎、易綱、張帆、余明德等學者設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時,正是創造性地重新組合要素去解決問題。

有時,我會選擇中所宮門的線路進院,只為體會穿越朗潤園的感覺。中所宮門的三間房,貫穿于綠漆銅環門與致福軒之間,跨越一重一重門檻,很有點歲月遷移的味道。多次經過之后,我才慢慢將建筑空間與要素組合兩者聯系起來,才真正意識到兩者間的聯系是如此的一目了然。它們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奕訢改革沒有成功,其內因是并未真正組合新的時代要素。正如熊彼特所說的那樣,并不是驛路馬車的所有者去修建鐵路,鐵路恰恰是對驛路馬車的否定。所以,新組合意味著淘汰,意味著打破原有的組合方式,采用不同要素與條件的新組合,誕生出全新的物種,甚至意味著價值重構與顛覆。

雖然很難脫離時代背景去談論變革和創新,但我依然認為,那些真正的創新一定是沖破了自我局限,在新的視野與要素下重獲生機的。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方式,可以不放棄已有的東西而重獲新生。事實是,不肯放棄的東西恰恰讓處境岌岌可危,并削弱了新生的機會。跳出熟悉的舒適區,放棄一些東西,接納新要素,正是熊彼特所明確的企業家職責。

這個院子的創始教授們放棄待在已有的舒適區,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全新的研究中心;隨之而至的學者們同樣選擇了超越自我之途。在我眼里,他們亦是真正的企業家,是實現了某種“新組合”的名副其實的企業家——擁有時代賦予的情懷、腳踏實地的素養、面向全球的視野與讀懂中國的睿智。你可以說這里是最全球化的,也可以說這里是最本土化的。

院子在靜謐中透著組合之味,紅窗灰瓦,柔和的色調和時光質地交錯,既安撫亦激勵。宮玉振老師曾說:“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朗潤園卻在執著堅守著千百年中國士人的那份價值與尊嚴。”胡大源、梁能和楊壯幾位老師在創設BiMBA初期制定的16字辦學方針——“北大傳統,中國特色,國際接軌,世界一流”,意味著為這里的商界學子鑄就思想、靈魂與創新精神。馬浩老師更是感嘆:“世界真是奇妙。在這個經濟學家主導的院子里,還有我們這些自稱管理學人的‘另類奇葩’。當然,也有人口學家、政治學家、環境學家、跨界雜家,以及各類不屬于經濟學界的經濟學家。”

歷史與創新融合在一起,不禁讓我想起一位陶瓷家伯納德·利奇,他曾說,他出生于一種“古老文化”,這種“古老文化”奠定了他的藝術理念。“在土地深處,文化的根源仍在流淌,它在智性之外,賦予作品形式、模式和色彩。”有人反駁他的觀點,認為這樣桎梏了創新的可能性。但正是這位英國陶瓷家,從20世紀初在日本黏土藝術聚會上的頓悟中,生發出一種新的陶器工藝,秉承著克制、實用、和諧的理念,構建了“標準器皿”。

古老的文化,融合而滋養著今天的生活,在一個雕刻時光的地方,傳遞出生命中創造力的豐盈。顛覆和超越的魅力,不在于打破,而在于建造,不為失去悲歌,而為新生歡笑,在尋找美麗與生命的意義之中,更新了歷史,超越了平凡。


[1]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郭武軍,呂陽,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泽县| 霍城县| 铜梁县| 庆元县| 苍山县| 和田县| 招远市| 长武县| 封丘县| 房产| 吴忠市| 安宁市| 承德市| 延安市| 辉县市| 郓城县| 宁津县| 信丰县| 鲁山县| 天水市| 古丈县| 赣州市| 改则县| 龙陵县| 衡阳县| 沿河| 湘乡市| 普兰店市| 边坝县| 台湾省| 大荔县| 鄢陵县| 广宁县| 阳新县| 金秀| 若尔盖县| 石首市| 安庆市| 海门市| 常熟市|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