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猶太人:讓孩子贏在終點而非起點

猶太人為什么那么聰明?

猶太人的聰明究竟是來自先天生成還是后天培養?

猶太人的創造力為什么那么強?

為什么僅僅用了20年的時間,以色列就做到了從無到有,從貧乏到卓越,并且突破了自然資源匱乏的局限性,創造了世界超級科技強國的神話?

一位中國人花費了8年的時間,收集了猶太人從飲食、文化到宗教、胎教等方面的一些育兒信息,從而來解答上述謎題。

他的研究從胎教開始。在以色列,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一個孕婦,她總是不停地唱歌和彈鋼琴,還經常和老公一起解決數學難題。他發現,不少身懷六甲的以色列孕婦都隨身攜帶著數學課本,并在公共場合解決數學難題。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孕婦在解決數學難題時,心里的疑惑再也抑制不住,便上前詢問這位準媽媽:“你這樣做到底是為了胎兒,還是為了自己解悶兒?”“當然是為了訓練腹中的胎兒,這樣,他長大后就會成為數學天才。”這位準媽媽的回答篤定而自信,她一直堅持做數學題直到孩子呱呱墜地。此外,他發現以色列的孕婦對杏仁、紅棗、牛奶情有獨鐘。午餐時,她們會首選面包、魚,以及杏仁等堅果沙拉。她們相信,吃魚對胎兒的大腦發育非常有好處。

在以色列,公共場合禁止吸煙。據以色列大學的科學統計數據表明,香煙中的尼古丁會損壞人腦中的主要細胞,同時會影響人的基因和DNA,從而會導致后代出現癡呆現象或者有智力缺陷。

和猶太人打過交道的人都有一個印象:大多數猶太人都懂至少三門語言——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英語。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訓練孩子彈鋼琴、拉小提琴,那是他們的必修課。按照猶太科學家的觀念,音樂的旋律會刺激大腦的活動,從而使猶太人的右腦非常發達,記憶力很強。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孩子們都要學習有關經濟學的內容。通過比較發現,生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孩子與他們相比,智商大概滯后于同齡孩子6年。猶太兒童還涉獵競技體育,如弓箭和射擊等。因為他們相信,練習弓箭和射擊項目會使大腦在做出判斷和決策時更加精確。

猶太中學生傾向于學習理科,他們會動手制造各種產品,并熱衷于從事各種企劃。盡管其中有不少看似搞笑、無用,但如果這些工程涉及武器裝備、醫藥制造或工程研究,那就會受到老師的高度重視,他們的創新觀點和想法會被學校推薦到高校或研究所,去討論其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以色列大學的商科是最受歡迎的,在大學的最后一年,商科的學生將被安排從事某個項目。小組只有創造100萬美元的利潤后,他們才算合格并畢業,大學對商業實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猶太商務貿易中心的基地設在紐約,這個中心只為猶太人服務。如果猶太人有任何新的想法,猶太商務貿易中心會向他們提供無息貸款,并確保第一次生意成功。紐約醫學院的猶太裔畢業生會被鼓勵允許使用無息貸款自辦診所,從而使得紐約和加利福尼亞州的眾多醫院里有許多猶太醫生。

此外,猶太人特別喜歡祈禱,他們總是搖著頭祈禱,因為他們相信這樣能刺激大腦,為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

這些促使猶太人成功的細節可以證明,無論是哪個種族、哪個民族,只要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一定會培育出天才的后代。猶太人不主張讓孩子贏在起點,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方法,想方設法地讓孩子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猶太人不重視孩子一時的成敗,而是讓孩子贏在終點,不妨給大家講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猶太父親教導兒子讀書,但兒子對學習毫無興趣。最后,這位父親只好在教導孩子學習完《妥拉》的第一卷《創世記》之后便放棄。

數年之后,敵軍攻入他們所住的城市,男孩不幸被擄,被送進監獄。國王偶然得到一本書,看起來好像是猶太人的書,就查問是否有人看得懂該書。管理監獄的官員向國王報告,在獄中只有一個猶太人,于是國王就命人將那個青年調出監獄。

獄卒告訴青年:“如果你不會讀這本書,你的腦袋就可能會搬家。”青年戰戰兢兢地來到國王面前,捧起那本書一看,正好是《創世記》,于是便開始大聲朗誦:“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國王好奇地問他怎么會讀這本書,他說:“這是我父親教給我的。”國王高興地說:“這顯然是上帝的旨意,要我打開監獄,把這個孩子送回他父親的身邊。”

此外,國王還送給這個青年一些金銀財寶,又安排兩名士兵護送他回到他父親的身邊。

于是,大多數猶太人就這樣認為:“只學會讀一本書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并得到那么多的金銀財寶,如果學會讀很多本書,那得到的獎賞將不計其數。”

從文化史的角度來說,猶太古文明與其他古文明之間有一個重大的差異,那就是猶太人從未像其他古文明那樣留下建筑、雕刻、壁畫等藝術瑰寶,猶太文明的精華全然體現在人們的思想與智慧之上。而文字與思想的體現,更是集中在他們的經典之上。

《妥拉》和《塔木德》是猶太人的兩部圣書,前者是神在說話,建立人對上帝的神圣信仰,提升人的道德和智慧境界,讓人過一種圣潔的生活;后者是人在說話,讓人坐在信仰的磐石上學會思考和理解上帝、世界和人。兩部書塑造了猶太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塔木德》說:“敬畏之始是好奇,智慧之始是敬畏。”從好奇到敬畏,再到智慧,這是學習《塔木德》的過程和意義。對于猶太人來說,學習如同祈禱。

《塔木德》說:“對于猶太人,學習是一生的課題。”因此,一個人一生中體現最大個人價值的三大因素是什么?猶太人認為,就是智慧思維、智慧決策和智慧行為。《塔木德》說:“有智慧和有朋友的人永遠不會破產;智者就是向所有人學習的人,強者就是能夠戰勝自我和化敵為友的人。”

70多年前,有一個基督徒想在街上雇一輛馬車。他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排猶太人的馬車。走近一看,馬正在吃草,卻找不到車夫。他就問在路上玩耍的小孩:“車夫去哪兒了?”小孩回答說:“在車夫俱樂部吧。”于是,這個基督徒就來到街道深處的車夫俱樂部,他看到在狹窄的屋子里面,車夫們正在學習《塔木德》。雖然是車夫,但他們一有時間就學習圣書。這就是傳統猶太人的寫照。

猶太人在3000年前就幾乎消除了文盲,因為父母有責任和義務教導孩子讀書識字,目的是可以讓他們閱讀經典。猶太文化的傳承就在于讀“書”,因為書籍所代表的就是知識,知識可以產生智慧。《塔木德》就是猶太人生活言行的百科全書和智慧的基因庫,并由此衍生出各種智慧著作,從而使猶太民族被稱為“一本書的民族”。

古代的印刷術不甚發達,書籍極為珍貴,一本書往往被翻得破爛不堪,猶太人仍舍不得將它丟掉。等到整本書都已被讀得七零八落、字跡模糊到無法辨認時,左鄰右舍就會聚在一起,像埋葬一位圣者一般,恭恭敬敬地挖一個坑,把書本埋葬其中。

猶太人有句諺語:“家里可以沒有衣柜,但是不能沒有書柜。”而書柜一定要置于床頭,不可置于床尾,否則就會被視為對神圣書籍的褻瀆。正如《塔木德》所言:“把書本當作你的朋友,把書架當作你的庭院,你應該為書本的美麗而驕傲,采其果實,摘其花朵。”

猶太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當一個人的生活困難到不得不變賣財產借以度日時,變賣的順序是先賣金子、寶石、房產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可以將書本變賣。書本是猶太人的最佳賀禮。猶太人經常以書作為給孩子的生日禮物,有人結婚或新居落成,書籍也被視為最真誠而貴重的禮物。猶太人從不焚燒書籍,《塔木德》認為,即使是攻擊猶太人的書,也不可以銷毀;你可以不去讀它,但是你不能毀壞它。

1736年,拉脫維亞的猶太小區通過了一項法律:你必須將書借給任何人,即使是你的敵人開口借書也不得拒絕。如果有人來借書,書籍的主人若不出借,將會被罰以重金。

猶太人規定,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幾本書,讓書伴隨他死去的軀體。他們這樣做的用意很明顯:知識是浩瀚無邊、永遠學不完的,即使人死去了,他的靈魂也應該繼續學習。

猶太人求知精神的最佳表現就是“嗜書如命”。根據調查,以色列人均擁有的圖書量以及出版社的數量,都超過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以色列的公共圖書館與大學圖書館超過1000座,平均不到4000人就有一間公共圖書館。以色列每年都會在耶路撒冷舉行國際圖書博覽會。在以色列的各大城市中,為數最多的公共建筑就是咖啡館和大大小小的書店。而在各公共場所中,經常能看到各種各樣手不釋卷的“書蟲”。

因此,猶太人所恪守的價值觀“讓孩子贏在終點而非起點”就是基于以下的信念: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很重要,但贏在終點更重要;讓孩子學習才藝很重要,但擁有良好的品格更重要;孩子能干會做事很重要,但學會做人更重要;讓孩子擁有行動力很重要,但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重要。

這就要求每個父母都能用更大的格局來看待孩子,不要只看現在和眼前的利益,而要看到未來;不光看當下是否有好成績,更要看學習過程是否快樂。而若想要讓孩子贏在終點,就必須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深邃的思考、正確的信念、獨特的技巧,這幾點缺一不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临泉县| 普兰县| 丰镇市| 长治县| 芜湖市| 宣城市| 吴旗县| 改则县| 类乌齐县| 宝丰县| 法库县| 石景山区| 邻水| 牡丹江市| 分宜县| 永善县| 乌鲁木齐市| 宜州市| 尼木县| 澄迈县| 马边| 怀化市| 叙永县| 仲巴县| 刚察县| 张家界市| 澄江县| 三明市| 喀喇沁旗| 江口县| 那曲县| 孟州市| 乡宁县| 娄烦县| 关岭| 宜春市| 许昌县| 河东区| 吉水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