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業績向投資能力均值回歸
討論完投資的第一目的,我們來看下一個問題,投資業績(是否賺錢以及賺多少錢)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1671年,約翰·德維特出版了《人壽年金的價值》一書,這可能是金融行業中最早使用均值回歸的文獻。德維特發現,雖然每個人的確切死亡年齡不同,但作為一個整體,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的死亡概率是相同的;任何一個群體在任何一段時間的死亡概率向一個數字均值回歸。據此,他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份生命表,對死亡率和人口壽命做了分析。
均值回歸不單是社會現象,也是自然現象,更是金融現象。人的身高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而是向一個數字均值回歸。價格不會永遠上漲,也不會永遠下跌,而是向其內在價值均值回歸。
長期來看,任何一個事物都會回歸到它應該在的位置。以投資為例,長期來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最終會回到他能力應該在的位置,短期上行波動與下行波動并不影響長期的投資收益。如果能力強,即便經歷短期的下行風險,最終也能獲取不錯的投資收益;如果能力很差,即便短期的上行收益非常高,長期來看也只能獲取非常差的投資收益。
業績向投資能力均值回歸,而投資能力由3個因素決定,分別是投資策略、決策執行以及運氣。短期來看,運氣對投資收益的影響較大,但從長期來看,運氣對投資幾乎沒有影響,投資能力的決定因素是投資策略與決策執行。
執行正確的策略,并不意味著沒有挫折,也不意味著成功就在眼前。或許,在某段時間,我們可能會因為運氣不好,短期內遭遇非常大的挫折。以劉備為例,他在46歲時,尋訪到諸葛亮并開始執行“三分天下”的策略。策略雖然正確,但無奈曹操親率大軍南下,對其窮追猛打。劉備不敵,遭遇人生中最大的回撤,折了眾多將士和跟隨的百姓,“僅數十騎逃走”,回撤幅度超過99%。看完短期,再看長期。10年后,劉備大軍奪取成都,“均值回歸”后的蜀漢霸業輪廓初現,“三分天下”有蜀漢。投資也一樣,即便是投資策略正確,也可能在短期遭遇較大的回撤,但長期來看,只要堅持執行正確策略,一定能獲取頗為豐厚的投資收益。
我們會有好運氣,好運氣能帶來高收益;我們也會碰到壞運氣,壞運氣會導致低收益,甚至虧損。但長期來看,業績向投資能力均值回歸,投資業績是由能力決定的。想要獲取較好的投資業績,必須具備較高的投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