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一
讓我們的感覺重新蘇醒過來

在難得清閑的早晨,閱讀著柏燕誼老師這本《焦慮的大人和不被看見的孩子》,心情隨著她的文字,逐漸地在安靜中涌出許多的悲傷。

柏老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工作者,她的專業性可以從她對書中所舉例的許多孩子的描述里看出來。柏老師的行文,雖然是短短的語句,卻可以令人感同身受。這些已經被老師、父母或同學,乃至我們的社會,貼上很多類似“壞孩子”或“笨孩子”這一類標簽的孩子,柏老師對于他們的內在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們自己也不清楚這一部分。

這是一群沒有被看見的孩子。當然,所謂的沒有被看見,并不是指表面上被忽略,而是表象背后深層次的意義。一個青少年急著去打舌洞,除了說他叛逆或追求時髦,我們能不能從他讓自己的口腔里永遠伴隨著一種金屬冰冷的異物感的行為,想象他有什么原因要這樣去做呢?同樣,就算是永遠讓我們放心的孩子,他的穿著終年樸素而得體,這種人人稱為乖巧的表現,對他自己的內心深處是否有什么特別意義呢,例如追求某種安全感?

我們看見一切,但我們又完全沒有看見。我們總是把我們熟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也就完全沒有真正地看見了。

這是柏老師在這本書中一直用心良苦地想讓我們了解但我們卻沒有真正看到的,這種以為自己看到卻沒有真正看到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其實是充滿傷害的,是我們這個社會一直都沒有人好好去呼吁避免的,也是許多父母一輩子從來都沒意識到的。所謂大人對孩子的各種好,恐怕很多時候是無法想象的對孩子的嚴重傷害。

當然,柏老師的這本書里也提及,還有很多孩子是父母根本都沒有想著花心思去陪伴的,特別是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很多父母將自己的“養育工作”視為一種表演,只在有其他人或社會性的場合里,才有對孩子的陪伴;在無人知曉的時候,這些父母似乎就忘記了孩子的存在。這樣的態度,對孩子的傷害當然也就更加嚴重了。

2020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疫情像是一種新的混沌,讓全世界的時鐘都亂掉,大家不得不重新開始尋找秩序。有許許多多的家庭,全家才幾個人而已,這時候才開始發覺他們彼此其實并沒有真正地相處過,甚至連最基本的“看見”都沒有。這種情形發生在父親和孩子之間,也發生在母親和孩子之間,更發生在父親和母親之間。不被看見,成為我們現代社會家庭日常生活的常態。

20世紀80年代初,波士頓有一群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合作,開始持續地研究母親和襁褓中的嬰兒是如何互動的。他們要求母親在與孩子互動的中途,突然停止做出任何面部表情,來看看嬰兒會有怎樣的反應。當然,基于基本的倫理,他們也提醒母親只要有任何的不安,都可以隨時停止實驗。這部名叫《面部表情停止實驗》的紀錄片里,我們可以看到忽然失去母親表情互動的嬰兒,一開始是努力放大他們的聲音和動作——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讓母親看見。然而母親還是面無表情,嬰兒就開始更加努力地尖叫抗議,以為這樣就可以喚醒母親了。但影片里的母親還是繼續保持著沒有表情的狀態,這時嬰兒開始發出哭號,充滿了絕望,任何一位母親在這一刻都舍不得再繼續這樣的實驗了。這時候,嬰兒發現母親重又對他充滿關注,你可以看到他還是有幾秒鐘的猶豫,然后才慢慢恢復原來的愉悅笑容,開始和母親繼續十分親密的互動。

這樣的現象,更早以前英國心理學家兼精神分析師約翰·鮑比(John Bobby)也曾經描述過:失去母親關注的孩子,他們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不同的心理階段——放大動作、抗議、絕望,恰是影片里呈現的狀態;如果這個嬰兒還是看到母親沒有任何回應,或者這種不被母親看見的狀態持續一年,那么他就會逐漸變得疏離,甚至自閉。更可怕的是,孩子有可能因為這種狀態持續過久,有相當一部分的反應能力這輩子再也修補不回來了。鮑比和其他的心理治療師一樣,也希望能為這些不被看見而帶著成長創傷的孩子,找到可以產生治療效果的修復方法。關于這種復雜的專業心理治療,在這里就不多談了。

柏老師一直提醒我們,千萬要避免這種因為不被看見而帶來的傷害??匆?,好像很簡單,但柏老師卻在不斷地提醒我們——真正的看見其實是要用心的。

心理學家喜歡將父母對孩子的看見稱為“鏡映”。這個詞是從英文“mirroring”直接翻譯過來的。然而,我自己以為,“鏡映”這兩個字有點不太恰當,顯得太被動了。

在生活里,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父母的角色就需要一定的主動性,也就是除了像鏡子一樣照映到孩子的狀態以外,還要再加上一些理解。

但這樣的主動,卻又不能強加上自己原來的想法,必須是從空無的狀態出發。父母對孩子嬰兒階段的任何動作,乃至長大以后的舉止行為,即便認為自己已經十分熟悉孩子了,還是需要繼續保持毫無預設的空無心態,在這樣的前提下再去試著理解。

從自己的孩子身上,所有的父母都會看見太多相當熟悉的言談舉止。這種熟悉,會讓人做出下意識的反應,就像巴甫洛夫的狗形成條件反射一樣,這是失去了思考能力的反應。

在這本書里,隨著柏老師的行文走筆,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因為不被看見而受到傷害的孩子,心情自然是沮喪的。然而,一本書會讓人難過,往往也是因為喚起了我們一些已失去多年的感覺,甚至是喚醒了自己陌生了很多年的靈魂。我們雖然會難過,但也會因為難過而開始有真正活著的感覺。在這個社會里,如果每個人都是真正活著的——對周遭的事物仍有著活生生感覺的這種活著,那么書中這一切的悲劇,至少可以減少一半以上。

如果我們對于媒體報道出來的悲劇,除了哀傷、無力、感慨、憤怒、嘲諷、咒罵以外,還想做些什么,那就讓我們跟隨柏老師的教導來學習,像柏老師一樣讓自己的感覺真正地活著,去真正“看見”我們周圍的人吧。

王浩威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分委會常委、
亞洲家族治療學會副會長、
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中國臺灣地區
分析心理學學會主席及榮格心理學學會主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禹城市| 闽侯县| 沙雅县| 镇原县| 鲁山县| 济阳县| 张家口市| 栾川县| 资源县| 通州区| 凯里市| 伊川县| 威远县| 天津市| 花垣县| 香格里拉县| 德惠市| 宝山区| 伊川县| 道孚县| 尉犁县| 疏附县| 大埔区| 夏津县| 茶陵县| 梁河县| 略阳县| 乌兰察布市| 东兰县| 柯坪县| 中宁县| 宝坻区| 牡丹江市| 麦盖提县| 富川| 南涧| 鸡西市| 涟水县| 黄冈市|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