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欲望資本主義2
- (日)丸山俊一 NHK“欲望資本主義”制作組
- 1309字
- 2022-05-05 12:08:31
9.轉型到后物質主義的可能性很小
安田:當今,物質主義開始走向終點,至少在青年人當中,物質性的欲求已發生變化。例如,有跡象表明他們正以共享經濟、互聯網為媒介去參與社會。
柯恩:我的見解稍微不同。我們未必是從物質主義走出,反而是正在物質主義當中越陷越深。確實,互聯網巨頭GAFA(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不去追求超高利潤的話,互聯網的世界一定程度反映著后物質主義的理想。
換句話說,不是我們不用工作了,而是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好。如這次的討論,也是從找不到工作會怎么樣的話題開始的。
事實上,能不能從物質主義走出來的問題,相當于能不能轉型到對不重視金錢的社會的問題。雖然現在情況還不明朗,但未來是一定會如此的。
我認為,在現代社會里存在著一種矛盾,即人們想從經濟社會的世界走出去,但又不太可能。因為人們有購物和居住的需求,也需要為子女的教育和父母的醫療護理而開支……還有許多要花錢的地方。為了獲得收入,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難以找到工作的社會里,從物質主義走出來會難上加難。

丹尼爾·柯恩正在解釋自己的理論
實際上,我們必須花錢買的是什么呢?免費就可以得到的東西到處都有,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我們用金錢要買的與在哪里住、和哪些人相處有關。沒錯,想和別人一起生活本身是需要花錢的。獨自一人拿著電腦去海島上曬日光浴,悠閑度日不需要花多少錢。但是,想和別人扯上關系來生活則是要花錢的。很遺憾,每個人都有和其他人相處生活的需求。不同他人交流的話,便會在生活中迷失自己。
我說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一位朋友在鄉下找到了一處合適的房子。但村里沒有人住,房子的價錢和白給差不多。因此,他同幾位朋友一起買下了整個村莊,計劃以后一起來這里度假。誰又想過,這樣的休閑是不可能持久的。問題是大家必須同朋友一起度假,不然一個人生活很快就會覺著索然無味。
也就是說,和他人一起生活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比起鄉下,城市很多配套設施都會更好些,比如孩子的學校。這樣的生存環境會提高生活成本。這就是當今社會轉型到后物質主義的可能性很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紀70年代,很多人想既住在城里,又能像我那些朋友們一樣去鄉村休假。但是,他們最終卻都止步城市,像在一座監獄里一輩子陪著同樣的獄友生活。于是,這些人又想從城市出來,回到鄉村。這就是所謂的文明的代價吧。
安田: 這真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盡管一個單身者可以輕而易舉地搬到鄉下農村,可就像你說的獨自生活會出現諸多問題。所以,必須經過思考才能兩全其美。
柯恩: 這就必須為思考到的解決方法錯誤導致需求不足付出代價。那也是一個方法。1995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芝加哥大學羅伯特·盧卡斯教授曾問過一個問題,我們僅為和其他人在一起,究竟要花多少錢?他在其理論中把這個問題和生產率關聯。所有人和物的環節都是相互補充的,因此他認為要提高生產效率就必須要把人集中起來。
關于這一點,我認為盧卡斯的觀點已不太適合當今情況。由于互聯網的存在,人們想互相聯系已不必在同一個地方。實際上,我們為了和別人聯系,就需要消費東西、花費金錢。
新古典經濟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以外部性問題為基礎,解釋了人們為什么想住在一起。比起馬歇爾的時代,如今的外部性問題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