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案例1 北京遠大有限責任公司與世通投資有限公司 北京世通置業有限公司房地產開發經營合同
- 楊律師以案釋法為你維權
- 楊培國主編
- 6318字
- 2022-05-07 16:43:20
第一節 楊律師以案釋法:民商案件
糾紛案
楊凱
一、案情簡介
北京市遠大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遠科所)、北京市天遠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天遠公司)原系北京遠大總公司(后更名為北京遠大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遠大公司)的全資下屬國有企業。
1999年12月3日,遠大公司出具《授權書》,授權天遠公司、遠科所與合作方對遠科所名下的位于豐臺區角門168號院共計約14.1萬平方米土地(以下簡稱合作土地)進行合作開發經營。
2000年8月24日,甲方天遠公司、遠科所和乙方北京美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后注銷,權利義務由美麗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繼,以下簡稱美麗集團)、世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通集團)簽訂了《未來家園合作合同》(以下簡稱《合作合同》)約定對合作土地進行合作開發,雙方分享開發利益。《合作合同》約定的合作開發模式為:甲方負責出地、拆遷、土地三通一平,承擔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及5000平方米住宅的建安成本及管理費,承擔合作項目南側代征道路土地拆遷平整五成費用,承擔項目東側代征道路土地拆遷平整費用;乙方負責承擔土地補償金,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及5000平方米住宅,按國家規定繳納合作土地出讓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承擔項目南側代征道路土地拆遷平整五成費用,享有剩余土地開發收益;甲方爭取合作土地出讓金的減免返還,減免返還的土地出讓金40%歸屬乙方,60%歸屬甲方。
2001年4月6日,甲方向乙方交付了全部合作土地,并且甲方也已全部履行完畢出地、拆遷、土地三通一平等其他全部合同義務。截至2004年年底,乙方已向甲方支付了土地補償款、還建了5000平方米住宅樓,也已對合作土地進行實質開發完畢。但至2009年年底,乙方尚未依據《合作合同》約定向甲方交付還建的4000平方米辦公樓,也未將該4000平方米辦公樓權屬辦理至甲方名下。
根據世通集團的安排,2014年9月15日,遠大公司開始入駐合作項目配套小學(豐臺區楓竹苑北路113號3991平方米房屋)周轉使用。
遠大公司入駐配套小學之后,多次提出要求美麗集團、世通集團履行《合作合同》約定義務,提供40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并將40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的權屬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辦理至遠大公司名下。美麗集團、世通集團也曾多次以書面方式承諾,盡快向遠大公司交付40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并負責辦理權屬證書。2006年1月4日,遠大公司與世通集團簽訂《協議書》約定:世通集團重申承諾,負責在改變原項目配套小學地塊及地上建筑用途后,按合同約定將房屋產權辦理至遠大公司名下。2010年1月6日,北京世通公司(世通集團、美麗集團)委托北京天依律師事務所向遠大公司出具的《律師函》,確認依據《合作合同》約定應當向遠大公司交付4000平方米辦公樓,并確認世通集團是負責為遠大公司辦理4000平方米辦公樓事宜的履行主體。2010年1月18日,世通集團向遠大公司出具的《律師函》表示,世通集團同意負責為遠大公司辦理4000平方米辦公樓產權事宜,并稱其一直為遠大公司辦理辦公樓的權屬證書在工作。
但截至目前,世通集團仍未向遠大公司提供4000平方米辦公樓,也未將2004年9月提供給遠大公司周轉使用的建筑及土地的產權辦到遠大公司名下。
二、爭議焦點
為了維護國有資產不再遭受損失,遠大公司于2009年12月14日,向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豐臺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北京世通公司)提供40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在答辯期內,北京世通公司提出了管轄權異議申請,要求將本案移送到其注冊地北京市密云縣人民法院管轄。
2010年1月18日,豐臺法院作出了(2010)豐民初字第2855號《民事裁定書》,駁回了北京世通公司的管轄權異議申請。后北京世通公司上訴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二中院)。2010年4月21日,二中院作出(2010)二民終字第08529號《民事裁定書》,駁回北京世通公司的上訴申請,維持原裁定。
2010年6月10日,遠大公司向豐臺法院申請追加世通集團為本案的第二被告;同時申請變更訴訟請求為:(1)判令被告繼續履行《合作合同》的約定義務,向原告提供40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并將40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的權屬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辦理至原告名下(或向原告支付相當于4000平方米辦公用房評估價人民幣1億元);(2)判令被告承擔違約責任,并向原告支付違約金人民幣500萬元。
答辯期內,世通集團向豐臺法院提出了管轄權異議申請,要求將本案移送到其注冊地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管轄;另,世通集團、北京世通公司也向豐臺法院提出了級別管轄異議申請。
2010年7月21日,豐臺法院作出(2010)豐民初字第2855號《民事裁定書》,駁回了世通集團要求將本案移送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管轄一案的申請。后,世通集團上訴至二中院。
2010年7月29日,豐臺法院作出(2010)豐民初字第2855號《民事裁定書》,就級別管轄權事宜將本案整體移送至二中院。
2011年8月1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調整北京市三級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及高院執行案件的通知》(京高法發〔2011〕270號),其中規定:“二、中級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商事案件:1.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2.訴訟標的額在5000萬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市轄區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2012年1月17日,二中院作出(2012)二中民提字第2017號《民事裁定書》:“一、撤銷北京市豐臺法院于2010年7月29日作出的(2010)豐民初字第2855號《民事裁定書》;二、指定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對本案管轄問題重新進行處理?!?
2012年3月19日,豐臺法院作出(2012)豐民初字第6980號《民事裁定書》:“本案移送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處理?!痹摬枚ㄋ瓦_雙方當事人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并生效。
2013年1月5日,豐臺法院作出了(2013)豐民再字第00001號《民事裁定書》,決定本案管轄事宜進行再審,停止執行原生效裁定。遠大公司亦向豐臺法院提交了北京世通公司于2012年9月27日注銷的工商登記文件,其債權債務由股東世通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通股份)承擔。
2013年1月24日,豐臺法院作出了(2013)豐民再字第00001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將本案移送至二中院管轄。世通集團、世通股份不服提起上訴。
2013年6月20日,二中院作出了(2013)二中民再終字第06842號《民事裁定書》,駁回上訴請求,維持原裁定。
至此,本案正式確定由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本案自立案起至最終確定管轄法院,歷經近4年時間。導致本案管轄遲遲不能作出最終裁定的因素除了兩級法院主審法官調動延誤之外,還有是法院對本案中同時出現級別管轄、地域管轄交叉認定、新舊司法解釋使用問題。
(一)訴訟中增加被告、變更訴訟請求后,新增加的被告享有法律訴訟權利
2010年6月10日,遠大公司向豐臺法院申請追加世通集團為本案的第二被告,同時申請變更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支付補償款及違約金1.05億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2條的規定,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證據規定)第34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由此可知,原告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
本案中,遠大公司在2010年6月10日變更訴訟請求之前,北京世通公司提出了管轄權異議申請,要求將本案移送至北京市密云縣人民法院管轄,但一審、二審法院均駁回了北京世通公司的訴請。
2010年6月10日,申請增加世通集團為本案第二被告并變更本案訴訟請求。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于法院應原告變更被告之請求而恢復訴訟,變更后的被告是否有權提出管轄異議問題的答復》規定“人民法院對原中止訴訟的案件應原告之請求,變更被告,恢復訴訟后,變更后的被告應享有法律規定的一切訴訟權利,包括在答辯期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由此,增加的被告世通集團有權繼續就本案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
(二)關于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交叉問題
本案中,北京世通公司注冊地在北京市密云縣,世通集團注冊地在深圳市福田區。2010年6月10日,遠大公司明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補償金額為1.05億元,并增加世通集團為本案第二被告參加本案訴訟。
基于2010年4月21日,二中院作出(2010)二民終字第08529號《民事裁定書》確定本案由豐臺區人民法院管轄。在新的答辯期內,世通集團向豐臺法院提出了管轄權異議申請,要求將本案移送到其注冊地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管轄;另,世通集團、北京世通公司也向豐臺法院提出了級別管轄異議申請,要求將本案移送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豐臺法院駁回了世通集團要求將本案移送至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管轄的申請,后世通集團上訴至二中院。后豐臺法院作出裁定,就級別管轄權將本案整體移送至二中院。就此,豐臺法院就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分別各自作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條規定:“被告以受訴人民法院同時違反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規定為由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一并作出裁定?!钡?條規定:“當事人未依法提出管轄權異議,但受訴人民法院發現其沒有級別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
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的通知》(法發〔2008〕10號)規定,北京地區,高級人民法院可管轄訴訟標的額在2億元以上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以及訴訟標的額在1億元以上且當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轄區或者涉外、涉港澳臺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故認定,豐臺法院將本案移送至二中院是錯誤的,應當給予撤銷,并指定豐臺法院就本案級別管轄、地域管轄事宜一并作出處理。
2012年3月19日,豐臺法院作出(2012)豐民初字第6980號《民事裁定書》,將本案移送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處理。
本案的蹊蹺之處在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不接受本案管轄,也不接收豐臺法院移送的案件卷宗,也不同意作出指定管轄。經各級法院協商后,2013年1月24日,豐臺法院作出了(2013)豐民再字第00001號《民事裁定書》,將本案移送至二中院管轄。后被告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裁定。
三、律師說法
本案主要涉及房地產合作開發問題。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4條規定,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是指當事人訂立的以提供出讓土地使用權、資金等作為共同投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合作開發房地產為基本內容的協議。
(一)房地產合作開發的主要模式
1.法人型合作開發:合作開發各方組成項目公司,并以項目公司名義辦理有關手續,合作開發的權利義務由公司項目章程具體明確。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模式:一是以土地協議折價入股方式構成合作投資比例;二是以土地評估作價入股方式構成合資投資比例。
2.合伙型合作開發:合作開發各方未組成項目公司,以投資各方名義共同辦理有關手續,合作方式、投資及權益分配比例均由合作協議約定。包括:合作開發涉及一個項目;合作開發涉及幾個用地性質、規劃用途不一的項目;合作各方的回報方式有的以分利方式,有的以分房方式,有的以土地補償方式。
(二)合伙型合作開發
實際操作中,房地產合作開發的主要模式是合伙型合作開發(房地產聯建),是指提供資金、技術、勞務一方與提供土地的一方合作進行房地產開發,雙方在合同里明確約定按比例分配房屋和土地使用權,并以各自所有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的房地產合作開發行為。本案中,《合作合同》確定的合作開發模式為:甲方(遠大公司)負責出地、拆遷、土地三通一平,承擔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及5000平方米住宅的建安成本及管理費,承擔項目南側代征道路土地拆遷平整五成費用,承擔項目東側代征道路土地拆遷平整費用;乙方(北京世通公司)負責承擔土地補償金,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及5000平方米住宅,按國家規定繳納合作土地出讓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承擔項目南側代征道路土地拆遷平整五成費用,享有剩余土地開發收益;甲方爭取合作土地出讓金的減免返還,減免返還的土地出讓金40%歸屬乙方,60%歸屬甲方。
據此,《合作合同》系遠大公司負責出地、拆遷、土地三通一平,北京世通公司負責出資、補償、還建,雙方各自按合同約定享受利潤、承擔風險的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
(三)違約責任
北京世通公司(世通集團、美麗集團)向遠大公司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屬于其履行《合作合同》之合同義務,并非世通集團、美麗集團庭審中辯稱的屬于《合作合同》之外獨立的代建關系。理由如下。
《合作合同》第6條約定:“甲方委托乙方在本合同第1條所述土地上投資建設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甲方委托乙方建設的公建和住宅房屋,按基建性質單獨立項報批,獨立辦理產權……”由此可知,依據《合作合同》約定,最遲在合作土地完成開發時,在合作土地范圍內,世通集團、美麗集團應為遠大公司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獨立辦理產權)。
《合作合同》簽訂后,遠大公司已完成對合作土地拆遷、三通一平及交付義務,也承擔了4000平方米辦公樓、5000平方米住宅樓建安成本等全部合同義務;世通集團、美麗集團已于2004年年底對合作土地完成實質開發,亦取得開發收益,已向遠大公司支付了土地補償、還建了5000平方米住宅樓,但世通集團、美麗集團至今尚未向遠大公司交付還建的4000平方米辦公樓。在《合作合同》履行中,基于世通集團、美麗集團原因導致不能及時將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交付給遠大公司,世通集團、美麗集團也曾多次以書面方式向遠大公司表示歉意。在此期間,世通集團、美麗集團也曾多次以書函方式向遠大公司作出承諾,保證在合作土地二期范圍內盡快向遠大公司交付還建的4000平方米辦公樓,并于2006年1月4日被告與遠大公司簽訂《協議書》再次明確:世通集團、美麗集團應向遠大公司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負責辦理產權、承擔費用等。
就此,世通集團、美麗集團已經違反合同義務,依據《合作合同》第6條約定,世通集團、美麗集團應繼續履行在合作土地范圍內向遠大公司交付還建的4000平方米辦公樓(將該辦公樓權屬辦理至遠大公司名下),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四)賠償責任
依據《合作合同》約定,若被告不能向遠大公司履行還建義務的,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如前所述,《合作合同》簽訂后,遠大公司已經履行完畢全部合同義務,世通集團、美麗集團也已經以其名義對合作土地進行實質開發,亦取得開發收益。
在合作土地開發過程中,世通集團、美麗集團曾就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事宜多次向遠大公司發出書面承諾:同意立項、報批、建設、交付等。在合作土地取得的規劃批復中,均包含有可用于還建辦公樓的規劃條件,并且世通集團、美麗集團也已按核準的規劃條件進行開發建設(包括辦公樓物業建設)。直至現在,世通集團、美麗集團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將建成的辦公樓物業全部對外銷售,未向遠大公司履行交付還建的4000平方米辦公樓義務,嚴重違反《合作合同》之約定,其行為已經嚴重侵害了遠大公司的合同權益。目前,據世通集團、美麗集團辯稱,合作土地范圍內已無任何房產屬于被告,即沒有房產可以用于向遠大公司履行還建4000平方米辦公樓的義務。
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據此,世通集團、美麗集團之行為嚴重違反了《合作合同》之約定,給遠大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遠大公司有權要求世通集團、美麗集團承擔賠償責任。世通集團、美麗集團應當向遠大公司交付4000平方米辦公樓,并將4000平方米的辦公樓的房屋權屬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辦理至遠大公司名下;如果世通集團、美麗集團不能實現前述目的,則世通集團、美麗集團應依交付上述辦公樓所在地區市場評估價值給予遠大公司貨幣補償人民幣1.4億元。
依據以上理由,一審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 建設工程案件爭議焦點:最高人民法院改判案例深度解析
- 商標及專利糾紛案代理紀實:典型案件訴訟策略詳解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保險糾紛
-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民事糾紛案例解析
- 抗辯博弈:刑事訴訟技巧與典型案例分析
- 人身侵權損害賠償實務問答與案例精析
- 律師來了:勞動糾紛律師答疑
- HR必備法律指南:企業勞動爭議風險提示與防范全書
-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案例指導(第9輯)
- 掘金之旅:投資金融不良資產疑難案例精析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解析5:公司、證券、票據糾紛
- 利益的追逐與價值的維護:民辦教育機構IPO案例全景解析
- 破產案例實務及疑難問題解析(二)
- 法律碩士聯考專業基礎課必備:經典案例分析
- 審判中的智慧:多維視野中的定罪量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