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擺脫比較的人生

“全班那么多人,為什么非得是我得第一呢”

“全班那么多學生,為什么人家就能考第一,你就不能?”

小時候,我們和家長總在考試的問題上出現分歧。全班第一的和年級第一的比,年級第一的和全省第一的比,全省第一的和全國第一的比,好像不管我們多努力,永遠都達不到他們的標準,他們總是能有讓我們繼續努力的理由。

前些日子我同事跟我說,現在小孩壓力太大,除了正常上課,周末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沒有一天是休息的。

我聽了不免驚訝:“為什么不讓她休息休息?”

“別的小孩都是這樣啊!”

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他家的孩子也只能拼命地跑。

我堂妹從小就是年年考第一的學霸,高考以全省理科第四名的成績如愿考入清華,從小到大她都是讓我媽揪著我的耳朵讓我學習的對象,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可前些天我堂妹居然跟我說,她從小到大最忌妒的人是我。

我實在不知道自己究竟什么地方能入她的“法眼”,追問原因她跟我說:“寫作一直是我的短板,可是你作文卻特別好。每次只要你獲獎,我媽回來準罵我一頓,讓我向你學習。后來因為怎么都超不過你,我甚至都討厭語文了。”

一個理科成績不及格的人居然有幸成為學霸的被比較對象,受寵若驚之余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我只有這么一個拿得出手的優點,在這方面你也想比我強,真是打算全方位無死角地碾壓我啊!況且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本身就在,你為什么非要跟別人的某些優勢比較呢。”

“不然呢?”堂妹覺得驚訝,“當然是要跟好的比,不然要怎么進步呢!”

在我們的思想里,看到這個人在某方面表現突出、優秀,好像就一定要比一比才行。比得過,心中暗爽后再找新的比較對象;比不過,心里的好勝心就被激發出來,非要壓過對方一頭才行。

此前,和我同年入職的姑娘和她相戀了六年的男友分手了,原因甚是荒謬,居然是因為她發現公司同事找的男朋友比她的好。

她私下跟我吐露心聲:“她長得不如我、家庭不如我、性格也不如我,憑什么能找到對她又好、長得又帥、家里又有錢的?況且我周圍所有人都跟我說,他們覺得我男朋友配不上我。”

在這樣的思想下,那個女生心里越發不平衡,看他男朋友也越發不順眼,兩人爭吵不斷,最后分手。

后來有段時間我和她沒了聯系,直到前陣子我們因為工作又有了交集,在談及感情狀況時,她表示自己自從分手之后就沒有再談過戀愛,“剛分手那會兒我想找個比那個同事的男朋友更好的男朋友,還答應了跟別人相親,可是怎么都不來電。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想著我跟前男友過去那幾年的點點滴滴,也逐漸覺得有些后悔,后來我再想跟他復合的時候,他卻已經有了新女友。”

“那時候我還是年紀小,總是不服輸,連自己的男朋友都要跟人比一比。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只有自己知道,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幸福與不幸福,都是比出來的”

前些天,一個朋友跟我說自己將微信朋友圈的入口關閉了,我詢問原因,她說:“感覺所有人都過得比我好,天天看大家曬幸福我容易心理失衡。”

別人上班的時候,總有人會在朋友圈曬自己出去快樂游玩的照片;不管大小節日,總有貼心的男友給你朋友圈里的女生送超大額的紅包和禮物;剛覺得減肥成功了,朋友圈里的帥哥美女又開始狂曬直角肩和腹肌照……總之,他們是我們知足常樂道上突然冒出來的一塊塊絆腳石。

我跟朋友說:“看看就行了,不往自己身上套不就行了。”

她回:“我忍不住。”

同樣受到朋友圈困擾的,可不止我的這位朋友。

此前一個大四的學生找我進行心理咨詢,因為她發現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陰暗,根本無法真誠地祝福別人。

“最近我的壓力很大,特別討厭別人在我面前晃。我從宿舍搬了出來,可是他們的信息還是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我的生活中。我的舍友幾乎都已經寫完了畢業論文,并且有的拿到了非常好的offer(錄取通知),還有確定保研的朋友在朋友圈曬自己的旅游照,好像就我過得最慘。前幾天我一個朋友說找到工作了,要請包括我在內的幾個朋友吃飯,我一點兒都不想去,我總是忍不住地想,要是他們過得都跟我一樣慘就好了。”

這位學生問我:“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我現在好難過,比較讓我變得有些憤世嫉俗,讓我覺得自己連最基本的善良都沒有了。有時候我知道我要祝福他們,我知道總會有人比我過得好,這我得接受,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們明知比較會讓我們的心理失衡,可為什么常常出現陷于比較并停不下來的現象呢?

1954年,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思汀格提出社會比較的概念。他認為,個體會以他人為比較的尺度,來進行自我評價,并以此判斷自己的社會地位以及社會特性(諸如個人能力等)。因此,比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無可避免。

而在比較對象中,費思汀格提出“相似性假說”的定義,認為個體往往更加傾向和自己能力相似的人進行比較,比如我們往往不會和比爾·蓋茨比較月收入,但是卻會不自覺地以周邊朋友、同事作為衡量對象。這也就是說,我們或許能接受那些和我們距離很遠的人比我們優秀,但是并不希望與我們曾經在一個起跑線上的人過得比我們還好。

朋友圈聚集的都是同齡人,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直接的交集,更容易引發內心的妒意。一般情況下,當個人公開發布關于自己的信息時,都會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這種不對稱信息會影響我們對個人的印象判斷,會放大對方想要展現的一面。比如我們會看到他考試取得了高分,卻沒看到他熬夜復習;看到了他在工作日旅行,卻沒看到他通宵加班。

這樣迅捷、片面的獲取信息方式,就會出現我們拿自己真實的一面與對方有時刻意包裝出來的一面進行比較的現象,從而加劇我們內心的不平衡感,降低幸福感。

我們可以選擇關閉朋友圈入口,卻切不斷我們與社會的聯系。于是,我們有源源不斷的同輩壓力,有持續不斷的認同迷茫。

可實際上讓我們感到不幸福的永遠都不是比較,而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此前受到同事的影響,我開始對一些花花草草感興趣,還被拉入了一個“拈花惹草”的群,里面都是一些對花草感興趣的前輩們。

其中,一個叫“胖妞”的大姐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的家庭條件看起來并不好,她養的花沒有一盆是昂貴的,全都是路邊隨處可見的小野花,而且每天發在群里的照片能看到陽臺上裸露在外面的紅磚,還混著黃色的泥土,與我們平日里精心拍攝發在群里的美麗花朵相比,帶著格格不入的寒酸。

可是她卻絲毫不顯尷尬,并且特別珍愛自己的花,不僅給每一盆花都起了名字,還會在群里和我們介紹花的來歷。

“這盆野菊是二哥下班送給我的驚喜。”

“這個盆里的土是二哥親手幫我換的。”

“二哥”是她老公,一個外形有些粗獷的東北漢子,是個在工地打工的普通工人。我雖然沒見過他本人,卻聽到了他很多“寵妻”的故事。他會在周末騎著他的電動三輪車帶著“胖妞”去“兜風”,或者去超市買一塊打折的豬肉;還會一時興起親自給“胖妞”包一頓餃子,每一個都飽滿得像個金元寶……

“胖妞”總是在群里向我們描述他們的日常,他們的生活貧困到我無法想象,但是哪怕是一朵野花都足以讓“胖妞”開心雀躍。

前幾天下班,辦公室的妹妹躊躇著找到我,說想要詢問我一點私人問題。

“我不知道要不要和現在的男朋友分手。”

女孩情緒低落:“他對我特別好,可就是家庭條件不太好。我爸媽對此不太滿意,擔心我嫁過去吃苦,他們每天給我洗腦,導致現在我也變得有些不堅定了。”

于是我跟她講了“胖妞”的故事,她沉默了良久。

生在蜜罐中的我們活在不斷的比較中,視線一直盯在我們不甚完美的地方,我們想要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卻忘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感受原本就是獨一無二的。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

我們的生活無法停止比較,可是如何利用比較,讓它幫助我們成為更加積極、健康的人,而不是整日郁郁寡歡,活在“見不得人好”的陰暗之中,這需要學會比較的智慧。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比較的方向。費思汀格指出,社會比較是具有方向性的,分為向上比較與向下比較。向上比較是指與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進行比較,長期與這類人進行比較,會降低個人的自尊心與自我效能感,讓我們喪失自信;向下比較是指與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進行的逆向比較,從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讓自己獲得相對自尊感。

實踐證明,適度的向上比較會促使個人奮進,增強個人的行動力與執行力,但過度的向上比較則會降低個人幸福感,讓自己出現挫敗情緒,不利于自信的形成。我們的教育從小就讓我們形成了“謙虛低調”的好品質,當個人取得好成績時獲得的往往不是家長的夸贊,而是“繼續努力,比你成績好的還有一大把”,就好像我們以為越過了一座山丘,但再抬頭還有無數個,自信就是在這一次次的絕望感中被磨滅,我們的幸福也在這之中消逝。

同樣的,還有一些人喜歡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掛在嘴邊。的確,向下比較能夠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舒適一些,但也有研究表明長期向下比較會讓人生活在安逸圈中不思進取,不利于個人進步。

選取恰當的比較方式,找尋到合理的目標進行比較,當你覺得自己完全被他人的優秀碾壓時,向下看看,讓自己知道還有人不如你;當你沉浸在安逸圈想要懈怠時,向上看看,努力與那些優秀的人看齊。或許,我們的大腦比我們更知道如何作出選擇。

其次,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我們總是容易陷入自我為是或過度自卑的陷阱之中,而這種認知偏差往往來自我們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你的夢想是什么?未來想要成為一個怎么樣的人?你的個人優勢是什么?這些都是我們找準方向的關鍵。我那個考入清華的妹妹從小立志要成為科學家,初中時就在數理化方面展露出驚人的領悟力,卻偏偏要和我這個只有作文拿得出手的文科生一較高下;同樣的,我家小侄子從小就是個五音不全的音癡,前幾天卻要放棄美術班去學音樂,起因是他們班有個男孩子在聯歡晚會上一展歌喉,贏得了他的欽羨,于是他也想要走上音樂道路。

這個世界上比我們優秀的人很多,我們無法做到事事完美,但卻能夠在自己的專長上深耕。樹立行業榜樣并向其學習,將目光放長,將每一次的比較都化為前進的動力,等到低頭向前跑了很久之后再回頭,就會發現不知不覺你已經超越了很多人。

最后,將比較對象“具象化”處理。當我們開展某項研究時,我們往往會對實驗對象進行量化,從而研究它的特性或以其變化分析自己的實驗成效。倘若無法測量,那么我們就不知其變化。有意義的比較,永遠都不是看到他人好便出現或羨慕、或失落的情況,而是分析你所比較對象的特質,將其量化成為你想要達成的目標,并且努力追趕它。比如,當你羨慕一個人在朋友圈秀出的好身材時,你可以設定自己滿意的體重,并以此為目標制定方案;當你羨慕一個人滿腹經綸、出口成章時,你可以羅列書單讓自己每天堅持讀一部分,注重積累。值得我們比較的,永遠都是可追趕、可量化的東西,而那些虛無縹緲的,看看則罷,于我們的人生而言并無意義。

前些天在“拈花惹草”群里,“胖妞”開心地告訴我們,她終于有了自己的小花園。她的“二哥”將陽臺裸露在外的紅磚和泥土用白格瓷磚進行了修葺,不知道在哪兒淘了兩個巨大的鐵架充當花架,上面鋪著淡綠色的桌布,花草依次擺在架子上,還真有幾分世外桃源的味道。

我們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胖妞”的開心,“胖妞”告訴我們,幸福是無法被人剝奪的,哪怕在外人看來你過得不如別人。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找準自己的人生節奏,該停則停,該沖就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镇赉县| 景泰县| 彰武县| 古浪县| 朝阳县| 如皋市| 色达县| 邢台市| 纳雍县| 嫩江县| 武功县| 霍州市| 屯门区| 泊头市| 三门县| 柳州市| 绥阳县| 定兴县| 余江县| 南阳市| 崇州市| 个旧市| 阜平县| 沙雅县| 宜川县| 陆良县| 昌邑市| 邹城市| 新蔡县| 娄烦县| 额济纳旗| 新绛县| 文成县| 涞源县| 深圳市| 淄博市| 永宁县| 陆河县| 中阳县|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