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董懂你:大董經營管理50例
- 大董等
- 1681字
- 2022-05-05 21:01:28
迭代 打造大董“X 世代”
說到大董,說得最多的一定是有關烤鴨的話題。
早在1985年,我們和北京烤鴨的時代標志——全聚德烤鴨店聯營合作三年后,于1989年將店名改為“北京烤鴨店”,那是大董烤鴨店的前身,直到2002 年北京烤鴨店轉制成“大董”。當時我們特別想要在一眾烤鴨店里脫穎而出,就開始思考如何在行業同品類中做出差異,這就是“酥不膩烤鴨”的緣起和初衷。
20世紀70年代,餐飲行業對傳統北京烤鴨提出的標準是“外脆里嫩,肥而不膩,飽含油脂”。但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質生活逐漸豐富,到了20 世紀90 年代,客人開始覺得傳統的北京烤鴨太過肥膩,對健康飲食的關注,讓大家對北京烤鴨有了新的要求。其實不僅對烤鴨,其他菜品亦遇到了同樣挑戰。
當時我在店里任經理一職,工作在一線,直接面對客人,聽到了很多這樣的訴求,直覺告訴我,烤鴨低脂化將會是趨勢。將傳統烤鴨升級,便成了烤鴨店經理對產品管理的首要任務,這個革新一定要做,不然就跟不上時代。
要重塑傳統烤鴨,挑戰極大,但我在入行時就堅信,只要信念足夠堅定,用心之下沒有辦不成的事(當然是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尤其是涉及專業技術的,慢慢拆解、分析,一定能從中找到方法。
首先要減少烤鴨的脂肪并不難,只需延長烤制的時間即可。我們將傳統烤鴨作為最基礎的版本,從傳統烤制40 分鐘延長到1小時10分鐘,相當于增加了半個小時的烤制時間,油脂確實降低了。
得到基本數據后,我們又對烤鴨提出了“酥不膩”的要求。所謂“酥不膩”,是由兩個概念組成,一個是代表口感的“皮酥”,另一個則是代表低脂少油的“不膩”。為了將烤鴨表皮的口感變酥,我帶著烤鴨總廚到當時經營得非常好的一家烤鴨店待了一個星期,由于我和那里的經理關系親近,他熱烈歡迎我去觀摩,但出于行業習慣,就是不肯告訴我其中的奧妙。
于是我們只能通過每天觀察店里烤鴨師傅處理鴨子的流程,再回到店中自行研究試驗,最后終于成功地將鴨皮烤制到酥松的程度。相比傳統烤鴨外皮如瓦片的脆,大董“酥不膩”烤鴨鴨皮中帶有氣孔的“酥”屬于脆的升級版。2001 年,我們成功地將傳統北京烤鴨的油脂含量從43%降到15.22%,大董將北京烤鴨帶入了2.0 時代。解決了傳統烤鴨油膩的“痛點”,低脂少油的酥不膩烤鴨不僅成為融入健康飲食理念的新產品,也劃時代地豎立了北京烤鴨的行業新標準。
產品的生命力在于精益求精,這取決于擁有敢于不斷推翻自我的勇氣。到2014 年,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流通爆發的年代,人們開始對食材產生更多的追求和關注,于是大董團隊也開始了對北京烤鴨3.0版本的研發。
大董烤鴨,原材料只用北京金星鴨場的產品。這家自1999年就建立的鴨場,用豆餅、花生餅和玉米餅來喂養鴨子,相比市場上喂飼魚粉骨粉的烤鴨,整體肉味和品質自然超出不止一個檔次,這也是大董烤鴨和別家烤鴨在味道上有根本區別的原因。3.0版本以“酥不膩”制作方法烤制的 22 天小雛鴨,極其講究原料的品質,比起大鴨子,小雛鴨肉質更細嫩,分量更靈活,客人在烤鴨的品類上也多了一個選擇。為此,我們專門舉辦了發布會,宣布烤鴨3.0版本的誕生。有趣的是,即使變成小鴨子,售價卻和大鴨子相同,從供不應求的銷售數量來看,證明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到了2019 年,大董“酥不膩”烤鴨就進入了4.0 時代,這一次我們嘗試打破北京烤鴨原味的結構,在烤制時加入了香茅草,使小雛鴨自帶香氣。這款烤鴨名為大董22 天“酥不膩”香茅小雛鴨,鴨皮酥松、鴨肉細嫩、富含汁水,由于烤制前經過調味,濃郁回香,吃的時候可以不用配卷餅或燒餅,也不需額外搭配蔥絲,更不用蘸醬,空口吃也回味無窮,傳統北京烤鴨從此有了新的味道體現。
2021 年,大董的“酥不膩”烤鴨又有了5.0版本的升級進化,這次是回到了過去“酥不膩”烤鴨的原點做精細化調整。我們將鴨皮的酥松度、汁水含量再進一步地向極致調整,最終呈現的豐富口感,使大董烤鴨與市場競品保持了絕對的領先距離。
我們非常清晰地認識到,創新背后的理性目標,就是在差異化中不斷尋求突破,才能保持產品的不可替代性。作為一家創新型企業,從紅花汁魚翅、董氏燒海參、“酥不膩”烤鴨的不斷迭代,到大董中國意境菜理論體系的形成,大董一直在創新和制造稀缺的路上向前奔走。
精益求精,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