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與全球現代供應鏈
- 李芏巍編著
- 1792字
- 2022-05-06 13:08:01
2.1.2 “一帶一路”與自貿區建設的對接
“一帶一路”建設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和投資項目之一,截至2020年6月,中國共有19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是“一帶一路”引導的國家開放新思路。中國已經建立了多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了中國30%左右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形成了面向全球、輻射“一帶一路”、立足周邊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網絡。
1.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功對接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指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以優惠稅收和海關特殊監管政策為主要手段,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經濟性特區。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是中國政府全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動,其核心是營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內外資的投資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商業環境。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到2020年6月中國共有19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1+3+7+1+6+1”的雁式矩陣全面鋪開,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多點開花。
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積累了大量的成功經驗,在接下來的建設中,應根據現有的發展思路,將東部沿海地區積累的成功經驗嫁接到其他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過程中,在上海、廣東、福建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基礎上,向中西部地區推廣、普及、擴充和改進。同時,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依托,不斷完善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網絡,讓更多的省份和國家參與進來,進而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對接效率,從而創造更多的機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保障。
中國制定的各項政策應當積極服務于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同時,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中也應當充分體現“一帶一路”的原則和精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接軌,實現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的統一,借助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網絡進行拓展與升級,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的相互融合與促進,中國將會在國際經貿合作與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
2.自由貿易試驗區擔負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對接的任務
在當今時代發展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成為全球外貿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手段。自由貿易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利益方面,在國家政治和外交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自由貿易通過經濟往來使雙方國家互惠互利,還能使其互相學習對方國家的先進文明,使合作雙方關系更加密切友好。這一發展趨勢使國家間的競爭發展成利益間的合作與競爭,同時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中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伴隨著自由貿易協定數量的增加、協定內容的不斷深化,以及貿易合作關系一直向周邊國家發展,正在向多樣化的方式轉化。在以后的發展建設過程中,要注意與中國的能源、資源政策相協調,進一步拓寬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合作領域的深度和廣度。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首個被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肩負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聚集等重要作用和功能。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活動,打造物流、投資、貿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服務。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則將發揮自身優勢,促進京津冀地區的口岸輻射能力。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對接力度。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肩負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和面向東北亞十一區開放的任務,將全面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浙江寧波、舟山港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海上門戶。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助于提高中國整體對外開放層次和中部地區協調發展水平。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助于加快“走出去”步伐,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標志著加大了中國西部地區門戶城市的開放力度。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有利于探索中國內陸地區的開放機制。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提高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水平。
自由貿易港有商品進出自由、貿易自由、金融自由、人員進出自由等特點,這些特點賦予其新時代重任,內陸自由貿易的政策創新將為其帶來發展機遇。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強調,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推進高水平開放,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場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迫切需要;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選擇;是支持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