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鏡診治標準術語集(2020)
- 中國消化內鏡診治用語標準聯合專家委員會等組織編寫
- 585字
- 2022-04-22 17:18:52
(九)大腸
大腸結構的解剖術語見表1-9。
表1-9 大腸結構解剖術語中英文對照

續表

續表

注:① 結腸肝曲:解剖學上,通常稱為結腸曲,不使用肝曲和脾曲,但在內鏡檢查時經常這樣描述。
② 結腸袋:指在大腸(除直腸、肛管和闌尾),由橫溝隔開向外膨出的囊狀突起。
③ 結腸帶:指在大腸(除直腸、肛管和闌尾)腸壁上,由腸壁的縱行肌增厚形成的3條帶狀結構,沿大腸的縱軸平行排列,匯集于闌尾根部。
④ 直乙交界部:從直腸至乙狀結腸在臨床上經常混淆,實踐中也很難用內鏡確定邊界,這里根據《日本大腸癌處理規約》(金原出版社,2013),將解剖學屬于乙狀結腸的直乙交界部包含在直腸中。具體分別記錄為:Rs直乙交界部,Ra直腸上部,Rb直腸下部,P肛管,E肛周皮膚。
⑤ Houston瓣:直腸腔內有三條半月形的黏膜皺襞,稱為Houston瓣,在解剖學上不是瓣膜而是皺襞,但仍沿用Houston瓣的名稱。
⑥ 肛門:肛門部的位置指示遵循鐘表法,即定義腹側正中為12點鐘方向,患者左側為3點鐘方向。
⑦ 肛管:解剖學肛管和外科學肛管的定義不同。解剖學肛管定義為直腸壺腹下端以下的狹細部分。其上界為直腸穿過盆膈的平面,下界為肛門,全長約4cm。外科學中,肛管指肛緣至恥骨直腸肌附著部的上緣(肛柱上緣)。
⑧ 參見圖1-5。肛柱:由于直腸下端與縮窄的肛管相接,直腸黏膜形成6~10條隆起的縱行皺襞。肛瓣:各肛柱下端彼此相連的半月形黏膜皺襞。肛竇:每一肛瓣與其相鄰的兩個肛柱下端之間形成的開口向上的隱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