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火線救治

在前線交火地點(火線)受傷后,可以采取的救治措施是十分有限的。此時,救治傷員的首要措施是對戰術形勢的正確判斷。必須明確傷員和救治人員是否處于敵方的火力威脅之下,必要時應給予火力回擊以壓制敵方火力,可以使救治人員受傷的風險和傷員受到進一步傷害的風險降到最低。

喪失戰斗力的傷員和敵人火力打擊范圍內的傷員應盡快轉移到附近的掩體中。在敵方火力威脅沒有消除的情況下,如果附近沒有掩體,或者戰術環境不允許對傷員展開救治,傷員應該盡量平躺和保持靜止。若傷員傷情不影響行動則應自己移動至掩體,以避免將救治人員置于不必要的險情中。若傷員已經不能行動且無應答,那么傷員很可能已經無法救治,此時救治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敵方的火力攻擊下對其救治是不明智的。如果傷員有應答,但不能行動,則應在壓制敵方火力情況下,采用各種有效方法將傷員搬運至附近掩體。

(一)控制肢體大出血

火線上,最重要的救治措施是控制大出血,因為大血管損傷后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導致失血性休克和傷員死亡。20世紀60年代數據顯示,肢體出血造成的死亡占總人數的60%以上。頭皮傷出血和軀干大出血的止血也是救治中的優先項。在交火地帶,使用止血帶或采用其他止血措施過程中救治人員和傷員都可能處于巨大的危險中,因此,對于那些不是危及生命的出血,在火線救治時,不必要采取止血措施。

由于止血帶在止血方面的高效和使用時的便捷快速,在戰現場止血帶是控制危及生命的肢體出血的最佳選擇。與之相比,直接壓迫和敷料壓迫效果不理想,因為在出血點直接壓迫或敷料壓迫會妨礙傷員和救治人員尋地隱蔽,而且這些措施用于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效果不確切,尤其是在搬運傷員時。在傷員由于失血而休克之前使用止血帶是最有效的救命措施。在高原環境中,人體失血耐受能力低,易發生休克,因此更應強調止血帶的使用。如果在火線搶救中需要使用止血帶,則只要可以,傷員應自己使用止血帶止血。另外,如果可能,止血帶的使用應在傷員即刻可以到達的掩體處實施。

目前,我軍配發的是旋壓式止血帶,止血效率可以達到100%。在火線救治時,止血帶應扎在嚴重出血的近心端,不能直接扎在關節處,不能扎在槍套上或裝有較大體積物品的口袋上,以免給扎緊止血帶造成困難或引起傷員疼痛;止血帶應視需要盡量扎緊以便止住遠端出血;這時,可能沒有時間來暴露傷口,而止血帶需隔著衣物包扎,雖然這種使用方法止血效果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若為戰術形勢原因或需要讓傷員和救治人員迅速移動至掩體,這種方法仍是最可行的。一旦傷員到達傷員集中點并且時間允許,即應暴露傷口,對止血帶進行重新評估并在傷員皮膚上直接使用更換的止血帶止血。

(二)管理氣道

火線上,在將傷員轉移到掩體的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氣道管理,因為這個階段的時間十分有限。在戰傷中,氣道相關問題對傷員的影響極小,約占1%,且大部分都是頜面部損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克拉玛依市| 北流市| 宁武县| 锡林浩特市| 白朗县| 墨脱县| 平湖市| 越西县| 阿尔山市| 银川市| 探索| 香港| 宝清县| 石林| 故城县| 泰兴市| 子长县| 阳高县| 容城县| 彰武县| 同江市| 肃南| 达尔| 丹棱县| 师宗县| 湛江市| 黑龙江省| 卓资县| 渭源县| 登封市| 彰武县| 宿迁市| 林芝县| 亳州市| 青海省| 金山区| 靖远县| 西安市| 寿光市|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