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戰傷救治實用手冊
- 張連陽 蔣建新主編
- 2082字
- 2022-04-24 12:00:39
二、傷員集中點救治
傷員集中點可以是營救助站所在位置,也可以是距火線不遠、相對比較安全的任意地點。在傷員集中點,與火線比環境相對安全,有更多的時間來救治傷員。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戰術形勢的不同,傷員的救治時間可變性較大。有時,戰場救治主要是救治那些經過治療后能夠繼續戰斗的傷員;有時,戰場救治階段是提供所有能夠實現的救治措施。
傷員一旦到達傷員集中點,按照以下順序和步驟評估和救治傷員。
(一)解除武裝
武裝戰斗人員如果發生精神狀態的改變,意外地或不恰當地使用武器,對集中點的其他人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在戰場環境中,精神狀態改變可能是由于創傷性腦損傷、休克和/或使用鎮痛藥引起。任何有精神狀態改變的人應該馬上解除武裝。
(二)控制傷口大出血
1.立即發現和控制傷口大出血
由于高原寒冷環境,應去除最少的衣物暴露傷口,并進行救治。肢體傷口大出血者,首先采用壓迫法臨時止血,然后立即采用止血帶止血。軀干傷口出血,可以采用止血粉、止血敷料止血和/或加壓包扎止血。
2.評估和更換火線上匆忙綁扎的止血帶
對于在火線急救時已經綁扎的止血帶,我們應重新評估止血帶的有效性,必要時重新綁扎止血帶。當傷員后送到下一級救治階梯的時間估計超過2小時,并且傷員沒有休克,應松開止血帶,使用其他方法如止血敷料、止血粉、加壓包扎等方法來控制出血。但是,如果傷員休克或后送時間不超過2小時,那就不應該移除止血帶。更換其他止血方法時,先不要完全移除止血帶,只是將其松開,并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如果不能有效止血,可再次收緊止血帶。這里要強調的是,面臨大出血時,寧愿承擔肢體肌肉壞死的風險也不能使傷員流血而亡。
(三)管理氣道
常用看、聽和檢查的方法來進行氣道通暢性評估。氣道梗阻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有靠近傷員時聽到異常的呼吸聲,如呼嚕聲、喘鳴聲等;檢查發現氣道有明顯的異物梗阻或者任何顯而易見的解剖畸形;氣道梗阻的傷員,胸廓運動可能受限等。
導致呼吸道梗阻的常見原因有舌后墜、喉頭水腫、異物梗阻等。因此,我們應該對以下傷員保持警惕:①昏迷的傷員;②頜面部損傷的傷員;③頭面頸部有燒傷的傷員。
清醒、能大聲說話的傷員可以排除氣道阻塞。昏迷、有呼吸的傷員,手法開放氣道,插入鼻咽通氣管通氣,置于恢復體位。如果懷疑有頸椎損傷,則禁用壓額抬頦方法開放氣道,應采用雙手托頜法。如果傷員通氣不良,或沒有氣體交換,立即應用手法清理氣道,置入鼻咽通氣管通氣。如果上述方法不能改善通氣,則立即進行環甲膜穿刺切開。
(四)維護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評估方法包括充分暴露胸部,檢查胸部有無穿透傷、畸形、挫傷、擦傷、撕裂傷、壓痛、腫脹、胸廓動度是否對稱等。還要進行至少4個部位胸部聽診,另外進行胸前部觸診,尋找壓痛、胸廓不穩定和捻發音。
如果發現胸部穿透傷,在出口與入口用不透氣敷料密封包扎。如果傷員有已知的或可疑胸部損傷,并伴有進行性的呼吸困難,就應該考慮張力性氣胸,立即采用胸腔穿刺針進行穿刺排氣,穿刺部位在鎖骨中線第2肋間。另外還應該進行血氧飽和度檢測,評估傷員有無缺氧。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給予氧氣,尤其是合并有腦傷的傷員。
(五)維護循環功能
首先檢查脈搏。如果可觸及橈動脈搏動,則收縮壓至少11kPa(80mmHg);橈動脈搏動不能觸及,則觸摸頸動脈搏動,如可觸及頸動脈搏動,則收縮壓至少8kPa(60mmHg)。然后檢查皮膚的顏色、狀況和溫度。如果傷員出現意識改變或昏迷;橈動脈搏動減弱或不能觸及;皮膚蒼白、濕冷等,應該診斷休克,應立即建立靜脈或骨內輸液通道,進行液體復蘇。
(六)預防低體溫
失血是造成傷員體溫下降的首要原因,但高原寒冷環境和大風會加快傷員體溫流失,采用直升機后送也可能因為高海拔和艙室內冷風進一步加快傷員體熱流失。
有效止血和復蘇是預防低體溫的首要措施。如果可行的話,液體復蘇時采用加溫液體。盡量減少傷員暴露于自然環境之中的時間,祛除傷員的濕衣服,換上干的衣服和采用保溫毯或其他可用的材料及方法進行保溫。
(七)鎮痛
傷員負傷后,疼痛將嚴重影響傷員的情緒及預后,在戰術區域應根據需要為傷員提供足夠的鎮痛。輕到中度疼痛,如果傷員能夠繼續戰斗,且傷員可以口服,采用口服藥物止痛。中到重度疼痛,可以采用阿片類藥物。在使用阿片類藥物(嗎啡片、嗎啡注射液)時,應確保納洛酮隨時可用,以防止出現嗎啡急性中毒。在戰現場,避免給傷員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酮咯酸等非甾體抗炎藥,這些藥物會嚴重干擾血小板功能,可能會加劇傷員出血。
(八)防治感染
在戰術區域,對戰傷傷員進行救命處置后應盡早抗感染治療。可以口服的傷員,采用口服藥物抗感染;如果不能,則靜脈應用抗生素。
(九)包扎和固定
檢查和包扎所有可見戰傷傷口。如果情況允許,四肢骨折采用夾板固定。夾板固定前后應檢查肢體脈搏、運動、感覺情況。
常見錯誤
● 因暴露傷口等延遲止血帶安置,或沒有確切止血。
● 忽略或未重視張力性氣胸,沒有立即采用胸腔穿刺針進行穿刺排氣減壓。
● 胸腔閉式引流安置位置過低,如第8~9肋間,導致膈肌損傷。
● 對清醒并捫及橈動脈搏動的傷員輸液,占用急救資源,延遲傷員后送。
● 不正確搬動爆炸傷傷員,沒有重視可能脊柱傷時的保護。
(趙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