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經濟史
- (日)野口悠紀雄
- 1648字
- 2022-04-08 11:51:18
歷史性的日元升值
日元升值沖擊
1993年,日元升值沖擊席卷日本。
從1992年6月以后,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基本上維持在1美元兌120日元的水平,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從1993年3月開始,日元持續走高,到1995年8月(除了1994年12月)一直是1美元兌90日元左右。1995年4月19日,日元對美元匯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美元兌79日元的水平(見圖1-5)。

圖1-5 日元對美元匯率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央行。
經濟學者們指出,1993年的日元升值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對日政策。
1993年4月,剛剛就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在與日本首相宮澤喜一初次會晤后的記者見面會上說,“緩解日美貿易不均衡的首要有效方法是日元升值”。于是,人們理解美國應該是想要正式調整匯率,因此日元一下子就升值了。
而對于1995年的日元升值,學者們指出了很多原因。例如,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爆發,使得海外投機資金選擇日元作為避險貨幣,以及克林頓政權對人民幣貶值的默許等。1995年的這次被稱為“第二次日元升值沖擊”(第一次日元升值沖擊是在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簽訂后發生的,1985年年中時,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是250日元左右,到了1987年12月,上升到了120日元左右)。
但是,切實影響貿易等實質性經濟活動的,并不是名義匯率[1],而是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一國貨幣與所有貿易伙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體現了日元的購買力)。
從這一指數來看,日元對美元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在1992年9月是100左右,1995年4月漲到150左右,到了1995年12月還維持著120以上的高匯率指數(實際匯率指數上升,代表本國貨幣相對價值上升,這里說明日元升值)。
從圖1-5可以看出,當時150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迄今為止的最高值。現在這一指數是70左右,所以與當時相比,如今日元的購買力下降了一半以上。
一般情況下我們用名義匯率來表示匯率,但即便只看名義匯率,現在的日元相比當時還是貶值的。若是將各國物價上漲率的不同也考慮進去的話,如今的日元匯率正如實際有效匯率指數顯示的那樣,遠比名義匯率低得多。
日元升值讓消費者受益,企業利潤持續減少
日元升值,意味著日本人的購買力提升了。也就是說,在國際社會中,日本人就變得有錢了。然而,雖然日本國民變得有錢了,但日本企業的利潤減少了。
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法人企業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全部產業(不含金融和保險業)的營業利潤從1992年的41.0萬億日元下降到1993年的32.0萬億日元,下降了21.9%,其中制造業領域的營業利潤下降了27.5%。
日本的貿易順差也從1992年的13.5萬億日元減少到1996年的6.7萬億日元,減少了近一半。
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生鮮食品除外)與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長率,在20世紀90年代大概是3%,之后持續下降,到1995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月份。雖然之后在1997年維持在2%左右,但從1998年到1999年各月不是零增長就是負增長。
日本物價的下跌在1994年之前是因為日元升值造成的,但是也不僅僅是這一個原因。此外,還有以美元定價的商品價格也在下跌的原因,例如第二章提到的個人電腦價格的下跌。
也就是說,日本物價的下跌并不單單是日元升值的問題。比起日元升值,第二章中講到的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變化才是重要原因。這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的本質。
日元貶值后,又因亞洲金融危機引發日元升值
如圖1-5所示,從1995年夏天開始,日元匯率轉向下降。這是因為日本央行調低了政策利率[2]。此外,IT行業正式起步,日本企業在美投資越來越多,也被認為是日元匯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日元匯率下降,日本的貿易順差就會擴大。然而,日本的貿易順差只是稍有擴大,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所以,日本經濟的基本情況并沒有改善,企業的營業利潤也還在持續減少,1998年,日本企業利潤減少到1990年的一半。
不過,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遏制住了日元匯率的下跌。1998年8月,日元對美元匯率是140日元左右,僅僅兩個月后,日元就升值到110日元。
[1] 名義匯率是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被直接公布、使用的表示兩國貨幣之間比價關系的匯率。——譯者注
[2] 政策利率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貸款時的利率,根據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而定。通常經濟好的時候,央行會提高利率,經濟不好的時候降低利率。——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