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經濟史
- (日)野口悠紀雄
- 3259字
- 2022-04-08 11:51:16
前言
本書主要從經濟層面回顧整個平成時代。
在這個時代,我們這代人度過了50~80歲的人生,而且與上一代人共同推動了平成時代的發展。
對于昭和時代的經濟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書上了解過,見過面的人屈指可數。但是,平成時代的大部分經濟人物都與我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并不是單純分析數據和羅列資料,而是真實記述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上一代人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我們這一代人肩負著讓日本社會與世界潮流融合的責任。正是因為日本與世界的差距,才讓我們這代人有機會影響日本社會的發展。至少我們是擁有選舉權的國民,政治層面的抉擇并非與我們毫無關系。
那么,我們這代人就必須捫心自問:“我們完成使命了嗎?”“前輩打下的基礎得到發展了嗎?”很遺憾,我們失敗了。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這三十年,那就是日本經濟被世界經濟的浪潮遠遠甩在身后。整個平成時代,日本經濟的國際地位持續下降。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日本經濟落后于世界并不是因為努力過了但沒能跟上時代,而是因為在世界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日本并沒有感知到,所以才落后了。日本并沒有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面對大環境的變化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世界瞬息萬變,要想保住原來的位置,就要不斷前行,一刻也不能停下。然而日本卻一直止步不前,因此也沒能保住原來的位置。這也驗證了美國生物學家范·瓦倫的紅皇后假說[1]。
1997年,馬丁·馬利亞(Martin Malia)出版了《蘇聯的悲劇》一書。書中提到,70年間發生了很多慘劇,國家成了一片廢墟。人們從一片廢墟的噩夢中覺醒了。
事實上,日本也有著相同的經歷。幸運的是,日本并沒有變成一片廢墟。但是等到日本人反應過來的時候,世界已經完全變樣了。
“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成了日本國民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得不說,平成時代確實是這樣一個時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是檢討我們這代人為何失敗的報告,是一本反省自我的書。
因為我們沒有完成使命,所以改變日本的重任又不得不委托給下一代人。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是我們這代人向下一代人交代任務的書。
平成時代結束后,日本國內掀起了回顧平成時代的熱潮。不少媒體報道了以“回顧平成時代”為主題的特輯。
回顧一個時代,我們不僅僅是懷念過去,更重要的是反思過去,找到日本在平成時代失敗的原因,這樣才能讓回顧平成時代的熱潮變得有意義。
本書正是從這個觀點出發,全面分析平成時代的經濟,并且思考在對于日本經濟至關重要的岔路口,日本真正應該做什么。
書中提到的問題也與目前日本經濟所面臨的問題相關。此外本書還探討了未來的日本應該做些什么。
本書主要對日本經濟進行分析,同時也涉及世界經濟,尤其對中國的發展和巨變做了深刻分析。
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分析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但是,要回顧平成時代的三十年,難免會有許多感慨。
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受時代巨變的影響,人生軌跡完全改變了。有的人已經離開了人世。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是比我們這代人還要年長的上一輩、上上一輩,有的人是我的老師或者是直接上司,甚至有的人是與我處在一個時代的人以及我的朋友們。生離死別就發生在我的身邊。
當然,我的生活方式也完全改變了。因此本書也記述了一些我個人的回憶。
本書的目標讀者不僅僅是經濟領域人士,同時也想供普通大眾讀者閱讀。因此書中很少使用經濟學專業術語。如果文中有必須要用到經濟學相關專業術語之處,會特別加以解釋說明。
從經濟層面上分析,平成時代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90年代。在這個時期,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經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一直以來支撐著日本經濟的金融機構也都紛紛倒閉。這一部分內容將在第一章到第三章中闡述。
第二個時期是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的這十年。在這一時期,日元不斷貶值,日本經濟也在逐漸恢復。但實際上都是一些虛假現象。2008年的雷曼事件導致日本經濟的恢復進程戛然而止,出口產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關于這一時期的內容將在第四章到第六章中詳細分析。
第三個時期是2011年以后的這幾年。這一時期的相關內容在第七章到第九章會詳細記述。
以下是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概述。
第一章是“日本人沒有覺察到泡沫經濟的崩潰”,記述了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日本股票價格開始下跌,企業利潤等這些經濟指標也開始惡化。即便如此,大多數的日本人依然沒有察覺到日本經濟的變化。國民普遍認為泡沫經濟的崩潰是從1995年左右才開始的。
第二章是“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記述了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這幾年間世界經濟發生的重大變化。1989年11月柏林墻倒塌。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彼時,中國也在加快推進工業化。此外,信息技術(IT)革命也進入了第二階段,互聯網已經普及。在制造業領域,水平分工這種新型生產方式也被廣泛應用。隨著IT技術的進步,我們的工作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三章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金融大崩潰”,記述了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裂,不良債權問題也日益凸顯。此前人們堅信絕對不會倒閉的金融機構,也因不良債權的增加出現了經營問題。到了90年代后半期,世界末日般的氛圍籠罩著日本。
第四章是“21世紀日本經濟的虛假繁榮讓改革漸行漸遠”,記述了從2003年1月到2004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大規模的匯率干預使得日元開始貶值。國民稱之為“舒適的日元貶值”。很多人認為日本又恢復到了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模式,日本經濟終于恢復了。事實上,這只不過是暫時性的虛假繁榮而已。
除此之外,日本的制造業也開始遷回國內,在日本本土建起了一些生產電視機的大規模工廠。這樣的行為恰恰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彼時的我正好在美國待了一年多,站在日本的外圍去審視日本,這個國家的落后顯而易見。
第五章是“美國房地產泡沫和雷曼事件”,記述了美國瘋狂的房地產泡沫,同時分析了這是由日元(貶值)、房價、汽車組合作用的復合型泡沫,而這個組合結構并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結構。隨后美國房地產泡沫崩潰,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
第六章是“日本的‘出口立國’模式徹底崩塌”,記述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崩潰對日本經濟造成的影響。美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失敗導致美國消費需求驟降,日元不斷升值。緊接著,日本的出口貿易驟減,最終導致日本出口立國的夢想破滅。事實上,對日本經濟而言,“依靠出口增長”并不是解決日本經濟困境的根本之策。
日本從這種萎靡的狀態中恢復過來得益于兩大原因:第一就是中國政府實行的大規模經濟政策,第二就是日本政府實施的制造業救濟政策。這些政策也導致日本的民間企業對政府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就連普通國民都認為,這種強烈的依賴性存在著潛在的風險。此外,日本的經濟結構也沒能得到調整和改變。
第七章是“民主黨內閣與東日本大地震”,記述了東日本大地震后,日本的貿易收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肩負眾望上臺的民主黨政權對日本的經濟也沒有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改革。此外,本章還分析了受歐元危機的影響,日元不斷升值,股票價格持續下跌等現象。
第八章是“安倍經濟學和異次元貨幣寬松政策帶來了什么”,指出異次元寬松貨幣政策并沒有增加財富,同時提到日元貶值不斷加劇的理由、決定追加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以及擴大負利率等政策。安倍經濟學并沒有提高工資和促進消費,想要通過寬松貨幣政策尋找日本經濟的出路是相當困難的。
第九章是“日本未來應該做的事”,思考未來的日本經濟將會面臨的一些問題,并給出應對措施。例如,①如何應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②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保障支出增多的問題;③如何應對中國的增長以及世界經濟的結構變化;④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要想應對這些問題,日本就要打破既得利益者的藩籬。這將是日本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本書出版之際,謹向幻冬舍的四本恭子女士表示誠摯的感謝。
2018年11月
野口悠紀雄
[1] 紅皇后假說是美國生物學家范·瓦倫提出的。這個詞來自英國數學家劉易斯·卡羅爾的童話《愛麗絲鏡中奇遇記》(《愛麗絲夢游仙境》的續篇)。故事中,愛麗絲穿過鏡子來到了奇幻世界,紅皇后是該世界里的一枚棋子,她告訴愛麗絲,在這個世界里,人必須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范·瓦倫根據這個典故為自己的生物進化理論命名,即紅皇后假說。——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