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地理因素

世界從來不是公平的競技場,一切皆有成本。

——戴維·S.蘭德斯(David S. Landes)1

很顯然,過去數千年來,世界各地的生存發展環境各不相同。但是地理環境差異的程度及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后果卻不那么顯而易見。地理并非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世界不同地區的地理特征差異非常明顯。各國收入差距讓人吃驚,而與之相比,迥異的地理環境及其造就的萬千地理現象也一樣顯著。比如,美國中部發生龍卷風的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甚至多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2世界上大部分間歇泉都分布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3環太平洋地區,不論是亞洲這一邊還是西半球區域,分布的地震帶非常多,而環大西洋地區則很少。4

這些自然現象展示了地理條件不同造成的各異的物理效應。此外,地理現象同樣也會造成各異的經濟與社會效應。人們踩在腳下的土地是不同的。科學家稱之為軟土的肥沃土壤在全球的分布既不是均勻的,更不是隨機的,而是集中在南北半球的溫帶地區,熱帶幾乎沒有。5

幾千年來,農業一直是人類最普遍且最重要的經濟活動,直到近幾個世紀,個別幸運地區才出現例外。在這數千年中,土壤分布尤其重要。在迥異的地理環境中,經濟與文化的演化面臨的經濟約束也不同。

地理差異對經濟的作用,會直接影響生活水平,也會間接影響人的發展。這取決于特定的地理環境究竟是促進還是妨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任何社會都無法獨占推動人類發展的發現與發明,所以不論哪一個階層、種族和國家,能夠接觸到世界其他地區將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擁有更大的文化視野很重要,這不僅是因為更大的文化視野有利于傳播產品、技術和知識,更重要的是,當人們一次次地看到其他地方的人用另一種方式去做事時,他們會打破人類用習慣方式做同樣事情的慣性。在許多與世隔絕的社會中,人們做事的方式世代相傳一成不變。據說,“有智慧的人才會在挑選食物時比較它們的營養價值”6

隔離會帶來相反的影響。當西班牙在15世紀發現加那利群島時,他們發現島上的人還處于石器時代。718世紀英國人發現澳大利亞土著時,情況與此類似。8在其他相似的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也是如此,不論是遙遠的山村,還是熱帶叢林深處,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幾百年前甚至數千年前的其他地區的人一樣。9

另一個造成人們與世隔絕的地理因素是沙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它對北非國家的發展來說是負面因素,而對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而言,則是毀滅性的發展障礙。這個沙漠廣闊無比,面積甚至略大于美國的48個本土州10,并且數個世紀以來,正是這個沙漠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與世界隔離開來。熱帶非洲還缺乏優良的海港,這一因素也限制了其與海外文化發生聯系。正如費爾南·布羅代爾指出的:“外部力量對廣大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影響非常緩慢,它是一點點滲入的。”11

盡管地理影響重大,但地理決定論并不可靠。因為人們會與其他地方的人接觸,即使地理環境沒有發生變化,人們也會與不斷變化的人類知識以及具有迥異的價值和抱負的不同人類文化相互作用,因而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方情況也完全不同。自然資源對今天的我們是有用的,但它們中的大部分對史前石器時代的穴居人并非如此,因為他們不掌握如何讓這些資源為我所用的知識。自遠古以來,中東地區就有豐富的石油儲量,但直至科技發展,世界其他地區建立了工業國家,中東的石油才成為貴重的資產,同時深刻地改變了中東地區及其他工業國的生活。

個別的地理影響因素不能孤立地考慮,因為它們的相互作用對于結果至關重要。降水量與土壤的關系就是一例。不同地區的降水量不同,而且土壤對于降雨的涵水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巴爾干半島石灰土的涵水能力就比中國北方的黃土差。氣候與土壤會影響各地糧食的生長情況,而農業是過去一千年中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基礎,因此各地幾乎不可能實現同樣的繁榮程度。

與其他事情一樣,土壤涵水能力僅在一定范圍內是有益的。回到羅馬世紀,在歐洲西北部大平原,雨量豐沛,沼澤遍布,成為發展農業的障礙。經過幾個世紀的排灌技術發展與應用,這一地區的大部分土地才變得肥沃可耕種。12土壤肥沃程度既非天生的,也非固定不可改變的。灌溉與排灌技術的發展,用馬或牛來翻犁黏土,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土壤的肥沃程度。土壤、降雨以及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的人類知識與技術,這三者相互影響,使歐洲西北部土地變得越來越肥沃。

這意味著地理因素的排列組合遠遠超越了單個因素,特別是與不斷增長的人類知識一起考慮。因此,比起單個地理因素造成的差異,不同的地理環境相互作用會帶來眾多的經濟與其他結果,而全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差異將更大。全世界各地的部落、種族與民族擁有不同的地理環境,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傳統,因而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產力水平。

不僅不存在相同的經濟結果,而且一個時代的不平等模式與另一個時代也極其不同。

古希臘相對于古代英國的巨大優勢,反映出希臘具有更毗鄰中東的地理優勢。當時農業在中東發展起來,先擴散到鄰近的東南歐地區,數個世紀后才擴散到整個歐洲和其他地區。沒有農業,幾乎不可能或很難形成人口密集的城市社會。居無定所的游牧者要在大片土地上游獵,以此獲得足夠的食物來養活一定數量的人口。

直到今天,城市依然是大部分文明進步的源泉。由城市人口創造的文明進步,特別是里程碑式的科技成就,遠多于其他環境。13居住在那些不利于城市形成的地理環境中的人,長期落后于身處有利于城市化的地理環境中的人。在人類史上,城市發展與我們稱之為文明進步的大多數事物一樣,出現得相對較晚。農業不僅使城市成為可能,而且使工業、醫學以及其他在城市環境中取得的進步成為可能。

現代交通與通信的進步能夠突破隔離,正如其他技術進步能減輕甚至消除某些對經濟與社會發展構成障礙的地理因素。但地理隔絕嚴重的地區經歷了數千年的文化發展差異,新近的科技進步無法回過頭來消除這種差異帶來的影響,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居民數千年來已經習慣于接受世界上其他人群的成就與觀念。

我們如何定義“環境”至關重要。一位知名地理學者的定義是,“環境是人們所居住的物質環境”14。但另一位地理學家說,“環境不僅僅是所處的地理條件”15,他呼吁提出“一個涵蓋范圍更大的環境定義”,指出過去祖先的經歷會“以天資和從遙遠祖宗那里繼承的傳統習俗在當代族群身上留下痕跡”16。不論從地理角度還是從社會經濟角度描述環境,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將環境定義為特定群體周圍的東西,還是同時包括群體內部的東西。

過去的環境條件塑造了當今人們所處的物質與精神世界,不了解這些環境條件,我們就很難理解今天發生的一切。因為無論好壞,今天都是過去的遺產。正如一位文化史學者指出的:“人不是空白的碑,不可能擦去環境鐫刻在其身上的文化來為雕刻新的文化騰出空間。”17另一位知名歷史學家指出:“不是我們生活在過去,而是過去存在于我們中間。”18

在此背景下,我們將詳細考察水路、山脈、動植物等地理因素的影響。除了這些特定的地理特征,地理區位自身也是值得強調的一個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古交市| 前郭尔| 三明市| 沅陵县| 社会| 永顺县| 山丹县| 灵山县| 原平市| 渑池县| 怀柔区| 安龙县| 西林县| 正宁县| 浦江县| 湘阴县| 拜泉县| 潼关县| 黔江区| 澜沧| 普洱| 涡阳县| 叙永县| 太仆寺旗| 丽水市| 泗阳县| 阿城市| 绥中县| 盐亭县| 亳州市| 中超| 富宁县| 绥芬河市| 色达县| 高阳县| 青阳县| 柏乡县| 房产| 花莲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