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式塔團體治療指南
- (德) 約斯塔·本施泰特 斯特凡·哈恩
- 4772字
- 2022-03-31 15:52:45
導言
本書面向的是想要學習用格式塔理念帶領團體的讀者。我們會介紹自己的經驗和處理方式以作示范,并且會坦誠我們采取的干預背后有哪些理論作支撐。同時,我們在書里也會列舉那些讓我們陷入困境、迷失方向、忽略重要的東西以及犯錯的情況。
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便于閱讀,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從哪一章節開始閱讀。雖然有一些章節的部分內容偏理論化,但是除此之外我們(約斯塔·本施泰特是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作者,斯特凡·哈恩是第二部分的作者)采用了盡可能具體和直觀的寫作方式。
第一部分
我大概在20年前開始從事團體帶領方面的培訓,面向的是新手格式塔咨詢師和格式塔教育工作者,培訓內容是幫助他們理解核心的團體動力過程。當時反復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現在這個問題也會反復出現。
因此,我邀請你,親愛的讀者,把這本書里提到的理論不斷和自己的切身經驗進行比較、核對并且提出質疑。人們會特別喜歡把讀到的每個理論都內射成唯一正確的行為指南,并希望這樣就能擺脫不安和恐懼的“幽靈”。
無論讀者們從其他資深團體帶領者那了解了多少有關格式塔的理論,重要的是如何根據不同的情況去付諸實踐。至于哪種格式塔的團體干預在什么情況下是有效的,本書能夠幫助你找到一些靈感。
首先,請讀者現在回顧一下自己在團體帶領方面的經驗,這很重要。
你作為團體成員的經驗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能夠幫助你設身處地地接觸團體成員的感受、需求和行為方式。
其次,親愛的讀者你可以回顧一下自己帶領了一輩子的那個團體的經驗,我指的是帶領自己的內心心理團體的經驗。你會立刻發現自己的帶領風格是什么樣的,有沒有讓所有內心和身體的聲音、圖像和感覺都有機會表達出來;你是怎么樣歸類、結構化、處理沖突以及讓自己有行為能力的。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是如何通過壓抑、操縱、回避、自我折磨、采用獨裁統治,或者使用放任不管的風格,來回避塑造自己的人生,逃避這個存在主義的責任的。本書的“內在督導”那一章描述的就是這部分內容。
在我的格式塔團體帶領者培訓小組里,學員從一開始就有機會練習帶領團體,在這個過程中,我以教練的身份在一旁給予支持。讓我驚訝的是,這個任務會讓學員們很焦慮。他們似乎面對的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像《紡金子的姑娘》那篇童話里那可憐的磨坊主女兒一樣,因為她父親在國王面前吹噓她有把稻草變成黃金的能力,所以她現在就得用一堆稻草紡出黃金。
我認為只要人們不那么害怕國王,每個成年人本身都擁有帶領團體的能力。害怕會做錯事情,自己會出丑,或者暴露自己的無能,這種想法會讓許多人迅速感到有壓力,同時還會使自己產生這樣的信念:我既沒有知識也沒有能力帶領團體。本書的第一章“帶領團體——從擔心到更大把握”講的就是這部分內容。
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利用清晰的結構以及有針對性的具體行為指令,幫助學員擺脫這種束手無策的情況,可以先給他們提供一些支持。這也是結構性的練習這么受歡迎的原因。有一些作者專門研究這些結構性練習,格式塔團體中通常出現的儀式(比如感覺分享圈、反饋等)也屬于結構性練習范疇。
有時候結構性的練習對團體成員來說也是有幫助的。特別是在團體工作剛開始和互相認識的階段,這時候成員們處在前接觸階段,經常會感到害怕、緊張和陌生。
在“我們開始吧”這一章,我介紹了一種開始團體工作的方法。讀者在附錄里可以了解其他實驗和團體活動的建議。
有可能你詳盡地準備了一個練習,團體成員很感興趣,也愿意合作。突然,練習結束了,但是團體還遠沒有到該結束的時候,現在成員們期待地看著你。
這種未知和不安感通常會伴隨著強烈的恐懼和焦慮,我們不僅要能夠容忍這種感覺,而且要有意識地歡迎它們,這需要我們不斷地練習,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帶領者都一樣。在這些珍貴的瞬間里一切皆有可能發生。現在每一位團體成員的存在性的自由都可以被調動和利用起來。這里出現了一個富饒的空白,這種空白里充滿了創造性,人們可以在這里探索新的、未知的、充滿活力的及豐富的事物。但是,人們也有可能把這種富饒的空白當作不斷重復出現的自動化機制、爛熟于心的東西和多余的事物,他們覺得這種空白非常可怕因此他們會盡量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接下來的“可以這樣繼續下去—— 一些基本原則”這一章會探討這部分內容。
格式塔團體帶領者(無論是新手治療師還是經驗豐富的治療師)要帶著對存在主義的自由和責任進行全然的覺察,從自己的和團體成員的經驗出發,不斷進行創新:每踏出新的一步都是一個新的實驗。
在格式塔團體工作中不可能有,也不允許有真正意義上的流程。盡管如此,但是你可以根據自己內在的地圖找到方向,對如何推動團體的變化過程,以及其中有什么注意要點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設想,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團體中的治療過程”和“團體過程中的我、你和我們”這兩章我們會介紹這些內容。
“關注團體的此時此地”這一章會介紹格式塔工作的核心。讀者可以具體了解到,如何把注意力不斷地聚焦在團體此時此地的現象上。
成員們可以互相交流的反饋環節是團體會面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出反饋”這一章講的就是這部分內容。我們當中只有極少數人學過如何真正給出有助益的反饋。在這一章,讀者們可以獲得一些有用的啟發,了解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自戀受損,以及如何給出富有建設性和鼓勵性的反饋。
和聚焦于當下的團體現象同樣重要的還有團體帶領者對團體過程的觀察。在“澄清團體過程”這一章,我會解釋對團體過程的觀察指的是什么,它為什么是帶領者最重要的和基礎的工具之一,以及這個過程具體是怎么進行的。
你已經安全度過了團體的初始階段,你所擔心的大多數狀況都沒有成為現實。團體接受了你作為帶領者的權威。你對自己和對團體都變得更信任也更有安全感了,你們共同渡過了一些危機和沖突。
團體成員之間也更熟悉了,大多數人都找到了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他們形成了小團體,喜歡在休息時間也聚在一起。大多數人都有了自己的固定座位。團體里產生了有約束力的氛圍,還出現了竊竊私語的情況,成員們變得更有勇氣打斷你,共同影響團體過程。他們開始對格式塔療法感興趣,在接觸這種方法的時候變得沒有那么害怕或者回避了。有時候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插科打諢的情況。自我嘲諷和幽默通常反映了成員們開始第一次嘗試內射格式塔語言和態度。
作為團體帶領者,你對成員個人以及他們習慣性的接觸中斷已經有概念了。成員們帶著意識體驗到了一些自己受限的接觸功能,在團體中做了新的嘗試,并把它遷移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像在“團體過程中的我、你和我們”這一章介紹的一樣,現在團體中出現了角色固化的傾向,這會再次扼殺團體成員新感受到的活力和興奮。同樣,你作為團體帶領者也會面臨這種危險。
在“過程中 —— 一些基本原則”這一章讀者們會了解到一些可以指導自己的行動的重要原則,比如你可以如何保持自己的創造性、如何處理阻抗和固化,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在不同深度的層次之間來回切換?在這一章,你可以讀到關于退行工作的內容。對退行展開工作要求團體帶領者具備扎實的關于發展心理學以及與兒童、青少年工作的知識。另外,這一章還清楚地介紹了有關格式塔身體工作方面的重要基礎知識。
前面提到的固化一方面指的是團體過程這個整體的固化,就像在“典型的團體過程”中描述的一樣。另一方面,這也涉及每位團體成員,以及他們在和他人接觸的過程中所做的行為。
在“團體中出現接觸中斷時的干預方法”這一章,我通過結合一些例子展示了如何在進行個人工作的時候邀請團體參與進去。
移情和反移情是一種特別復雜的接觸中斷形式,因此即使是資深的團體帶領者也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讀者們可以在“移情和反移情”這一章了解到一些識別以及在治療層面上利用移情和反移情的方法。反移情伴隨著強烈的感覺,因此是非常危險的。在這種情況下,團體帶領者可以怎樣保護自己并且保持自己的工作能力呢?坦誠(transparency)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人們重新進行接觸呢?帶領者可以期待團體能有多真實?盡管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這些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附錄里記錄了我們和戈登·惠勒(Gordon Wheeler)的訪談,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指導和方法上的啟發。
在“和團體整體進行工作”這一章,我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了團體帶領者如何把團體看作一個整體,從而推動團體進程的方法。
在第十五章,讀者們會獲得一些關于如何利用團體創造性的潛力的啟發,給自己的工作減負。因為團體成員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增強團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由此,你所期待的改變過程會在團體中自發出現,而不太依賴于你的推動。
在“我們漸近尾聲”這一章我介紹了哪些因素能夠幫助團體滿意地結束。讀者閱讀本書中的例子之后會發現,每個團體的結束都是不一樣的,以及團體帶領者在告別的階段會面臨哪些性質不同的挑戰。
第二部分(作者斯特凡·哈恩)
究竟為什么團體還會繼續存在?為什么治療師對團體治療的興趣越來越強烈?因為團體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治療心理障礙的方法嗎?從費用承擔方的角度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從患者的角度來看團體治療是否有效呢?
我們所屬的社會期待我們能夠表現得更好、更靈活、更多地進行自我犧牲,以及碰到不人道的問題也要去適應。在這個世界里,個體被看成人力資本,政客們宣揚的是“繼續這樣下去”的口號,那心理治療還有什么任務呢?
對我而言,成長是有界限的。連世界也是有界限的。人生活在自己的界限里,這是好事,因為人們可以在這里有所倚仗。
在團體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繼續破壞和摧毀人類的存在帶來的后果是慘烈的,這種損失對個體來說是很難彌補的。越來越多的人患有焦慮、抑郁、適應障礙或者在沖突中崩潰,他們無法再忍受社交場合和這種倒行逆施了。這種情況本身傳達了一種信息:我們已經到臨界點了。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這樣下去,但是我們將去向何方?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我想說的是這和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有關,包括所有危險、挑戰、美妙的和充滿焦慮的瞬間以及伴隨著改變的接觸。
第三部分
附錄像一個工具箱,讀者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各種實驗和關于團體活動的建議。這些實驗和團體活動適用于團體的不同階段,是按照相應的順序排列的。另外,我還添加了一些關于這些實驗設計的背景,以及如何改善的內容。
根據我的經驗,當一個指導性的練習是隨著團體過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且和團體發展有內在一致性的時候,練習是最有效的(Polster,2002)。團體應該盡早整合這些經驗。但是,這也就意味著,這些練習是無法提前設定好的。
盡管如此,作為團體帶領者你仍然可以猜測有哪些議題是團體關心的,并且根據猜測在內心準備和團體的下一次相遇。也許在我介紹的這些練習中,有些可以幫助團體去探索這個議題。
我要強調的是,這只是一種猜測,因此需要你在和團體接觸的過程中核實。帶領者應該保持基本的靈活性,以便自己跟隨團體過程的河流。有時候你得改變計劃,有時候你得創造些新的事物,或者也可以按照你的計劃進行下去。
在完成每個實驗后,讀者還可以了解怎樣對團體成員的體驗做回應以及加深這種體驗。
每位團體成員在做這些練習和實驗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體驗。所有人的體驗必須被團體成員進行整合才是有價值的。團體帶領者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陪伴這個整合和成長的過程。我希望本書能夠陪伴你,對你有所助益。
寫作本書的工作陪伴了我們過去的五年時光。這段時間我們有很多專業上和私下的熱烈交流,以及關于團體工作的討論。我們兩位作者也受益頗多,這使我們有機會審視自己在團體中的工作,開始共同帶領團體,因為訪談的契機結識了戈登·惠勒(Gorden Wheeler)和巴德·費德(Bud Feder),并且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格式塔理念。最后同樣重要的還有和格式塔團體的相遇,這種相遇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這個過程很有意思且豐富多彩。
這份工作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樂趣和活力,隨著這份工作的結束,我們也邁出了通向未來的下一步,這是非常美好的體驗。因為我們堅信,格式塔團體治療工作能夠為團體以及心理治療的進一步發展做出特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