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服務社工技能手冊
- 徐凱文 柳智宇主編
- 1940字
- 2022-03-30 16:30:25
前言
時隔半年,繼《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手冊(基層醫務工作者版)》一書出版后,我們又集眾人之力編撰完成了《社會心理服務社工入門手冊》和《社會心理服務社工技能手冊》兩本書。第一本手冊出版后,反響很好,有一些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專門找到我們,希望我們能夠為他們提供與手冊相配套的培訓。這樣的反饋令我感到欣喜和振奮。擔任國家衛健委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及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兩個職位,更讓我心懷愿景——我想嘗試走一條中國模式的社會心理健康之路,將心理健康送到基層,使心理健康服務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實現全民心理健康。現在看來,這條路是走得通的,這樣的嘗試是值得的。目前出版的這兩本書,仍舊延續了這樣的初衷。
當下,我國心理服務行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高速增長的社會需求和低水平服務體系之間的矛盾凸顯。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和需求呈上升趨勢,但是他們卻不一定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服務,需求和服務之間仍有很大的缺口。社會機構的心理咨詢工作者具有專業技能,但他們數量有限,無法滿足龐大的社會心理需求。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社工”)的工作會覆蓋更廣大的人群,但相對來講,社工的心理服務技能有所欠缺。如果這一欠缺能得以彌補,社會心理服務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從個人層面來說,社會心理服務可以減少心理疾病,預防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質,提升個人的心理幸福感。從社會層面來說,社會心理服務可以防止發生惡性社會事件,維護社會安定,促進社會和諧,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社會整體的幸福感。這正是我們編撰和出版這套書的目標。
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呢?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同樣經歷了缺醫少藥的情況。當時,毛澤東主席在閱讀《三國志張魯傳》時注意到,東漢末年,張魯曾經在漢中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他深受啟發,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造性的制度,那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赤腳醫生(鄉村醫生)制度,即通過短期的注重實效的培訓,將具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農村青年培養成農民身邊的醫生。這樣的醫療制度在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方面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人們不需要掛號,生活在身邊的赤腳醫生提供24小時服務,那些不是特別嚴重的常見病在村里就能夠得到及時醫治。解放初期,中國人和印度人的平均壽命相似,只有35歲。在赤腳醫生制度實施之后,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比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增幅要大得多,很快達到了65歲。這個偉大的創舉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延長了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該制度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贊譽。
我想,我們能否將心理學這個舶來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能夠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呢?這套書的編撰仍舊延續《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手冊(基層醫務工作者版)》的編撰邏輯和理念,即“接地氣”。我們希望這套書能夠提供切合社工真實需要的心理知識和技能,去概念化、去理論化,重實操、重實用。我們的目標是讓廣大社工一看就能懂,懂了就能用。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解決兩個難題,一是了解社工實務,二是將心理知識與社工實務進行創新性的結合,使心理知識服務于實際的社工場景。
為此,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柳智宇牽頭,組建了一支來自全國各地的社工研討小組,小組中有剛進入基層的社工,也有在此行業工作了十多年的社工專家。他們和編撰人員一起研討社工實務是什么樣的,社工需要什么樣的心理服務技能。柳智宇委員還親赴社工機構參觀、調研,帶回了非常珍貴的社工實務的第一手資料。本套書的很多章節都是柳智宇委員根據實地調研的結果編撰的。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柳智宇委員和研討小組的成員。在整個研討和編撰過程中,研討小組的各位成員熱情地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這套書。很遺憾,由于篇幅所限,我不能在這里一一列出他們的姓名。
編撰的第二支隊伍是不同領域的心理專家。我們邀請了在心理咨詢、心理培訓、藝術治療等方面的資深專家、老師針對社工實務和社工場景撰寫可操作的心理服務技能。老師們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內將一門流派的核心內容轉化、濃縮為可直接使用的素材,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感謝各位老師的辛苦創作和貢獻!各位專家、老師的名字已被呈現在編委會成員名單中。
在此,我還要感謝參與圖書修訂的前后兩任統稿人員,李文杰和姚為芳。李文杰因個人職業規劃而停止修訂工作后,姚為芳承擔了后續工作。李文杰退出修訂工作后,仍舊在有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姚為芳在接手修訂工作后,迅速適應,并且參與了部分章節的編寫。感謝兩位老師的勤勉和認真!
為了能夠使這套書符合“短小精悍”這一定位,我們已經忍痛刪除了非常多的優秀內容。但要做到既全面又簡練,實屬不易。這套書出版后,針對不完善之處,還請大家幫忙指正。
徐凱文
2021年10月
于中關村立方庭·大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