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網絡管理創新研究:網絡優化、運營機制及模式變革
- 李鵬飛等
- 3885字
- 2022-04-08 18:33:09
第二節 國際快遞巨頭企業發展現狀
以美國、日本、德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其快遞業都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發展至今已有了完備的運營模式。快遞行業最早誕生于美國,因此美國的快遞業具有典型代表性;日本快遞業的起步時間與我國基本一致,但日本經濟實力強,快遞業發展更為迅速,并形成日本特有的快遞運營模式。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快遞市場,并通過與國內快遞企業合資的方式來實現本土化的戰略模式。
一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
(一)發展歷程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于1907年成立,總部在美國加州亞特蘭大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遞公司。UPS始終以打造綜合性的服務公司為理念,積極參與本地區以及國外商業發展,在商業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UPS在航空運輸方面發展迅猛,從大面積在美國各個州開展,到最終構建了UPS內部運輸機隊,這期間僅僅經歷30多年時間。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UPS排名第138名。2018年UPS創造營業收入718.61億美元,較2017年增加了9.1%。UPS近幾年的營業收入如圖3-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2009~2018年,UPS的營業收入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

圖3-4 2008~2018年UPS營業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財富中文網,http://www.fortunechina.com/global500/143/2018。
航空集散中心負責郵件的集散交換和散件分揀處理,航空通航機場負責輻射范圍內各處理中心與機場之間航空運輸郵件的集裝箱轉運裝卸,航空發運中心負責進出口郵件的散件分揀處理以及分揀完畢的郵件通過趟車運輸至機場,這三個中心構成了UPS在美國國內的航空網絡。
UPS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擁有自己的機隊以及貨物運輸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UPS同時也研發出隨時可以向客戶報告包裹位置信息的駕駛員手持速遞資料搜集器(DIAD)。UPS通過官方網站即時向客戶提供快件相關信息。
UPS在中國主要根據相關公司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最初是以中外運相互合作的方式進入中國開始發展快遞業務。隨著中國國內國際快遞業務的不斷發展,2005年UPS提出開展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的構想,并通過不斷努力將其實現。目前,中國的網絡結構為多樞紐軸輻式網絡,設有上海、深圳、香港三大國際航空轉運中心。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UPS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費也隨之增加。根據官方消息,從2017年12月24日起UPS運費平均提高4.9%。UPS根據包裹重量收取附加費,如美國國內包裹只要超出70磅,就會收取額外附加費19美元;從世界各地郵寄給美國國內居民的大包裹附加費為90美元。這項規定從2018年7月8日起開始實施。
(二)UPS在華發展歷程及現狀
1.UPS在華發展歷程
UPS于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在中國擁有33個城市的營業執照,252個營業設施,在上海、深圳、香港建立了國際轉運中心。其在華發展歷程如表3-3所示。
表3-3 UPS在華發展歷程

2.在華發展現狀
中國是UPS最重要的海外市場。UPS在全球布局有15個轉運中心,其中3個轉運中心設立在中國,分別為上海國際航空轉運中心、深圳亞太航空轉運中心和香港航空轉運中心。UPS在中國開展國際快遞業務和國內快遞業務,前者是業務的重心。每周約有200個航班為中國各地與全球市場提供運輸服務,UPS利用其強大的航空優勢將中國與全球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當前,UPS在中國國內的33個城市開展除信件之外的國內快遞業務,部署了大量的網點,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快遞服務網絡和一些基礎設施,服務網絡覆蓋國內330多個城市。但UPS在中國國內快遞市場上仍存在劣勢。首先,網絡資源不足,中轉中心、投遞網點、運輸車輛都較少。其次,UPS寄件價格高,與中國本土快遞企業低廉的價格相比沒有優勢,而且宣傳力度也不大,國內客戶對其了解較少。因此UPS在中國國內快遞市場上發展緩慢。
二 聯邦快遞(FedEx)
(一)發展過程
聯邦快遞(FedEx)成立于1937年,是美國快遞業發展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總部設在孟菲斯。FedEx的構思來源于創始人在大學期間“隔夜送達”的想法。FedEx以客戶滿意為宗旨,以規定時間配送、及時反饋客戶信息為發展保障,提出根據貨物是否需要緊急派送來定價的應對措施。FedEx采用網絡式和閉環式的快遞運輸組織方式來進行貨物運送,飛機是主要運輸工具,擁有自有飛機677架,專業貨車44000輛。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FedEx居第155名,與2017年相比提升25名。2018年營業收入達到654.5億美元,較2017年增加了8.5%。FedEx 11年的營業收入如圖3-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2008~2010年,營業收入減少,但2011年至今,FedEx的營業收入在不斷增長。

圖3-5 2008~2018年FedEx營業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財富中文網,http://www.fortunechina.com/global500/200/2018。
FedEx以縮短貨物通關流程為前提,于1993年研發出在包裹未到達規定時間但可以提前掌握包裹通關流程手續的電子通關系統。2010年FedEx為了鞏固與醫藥企業的合作,研發了可隨時隨地查詢貨物確切位置和某些特殊藥品是否低溫保存其藥性的更高要求的感應裝置。FedEx還推出了官方客戶端下載服務,為客戶提供了查詢貨物信息和生成票據等服務,同時也開通了便捷的電話服務,為客戶帶來便利。2016年,FedEx收購了荷蘭天地快運(TNT),TNT在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及美洲提供陸路及空運服務,是全球最大的快遞公司之一。
通過考察,FedEx認為中國快遞業市場有很大發展前景。2007年開始FedEx為中國多個城市和地區提供便捷的快遞服務,有些地區甚至可以一日或者隔日將快遞送至客戶手中。FedEx在中國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將更多的資金投資在中國輸送網絡的規劃與建設方面,如FedEx上海站基礎設施的進一步擴建。FedEx以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為前提,2013年為了滿足國際貨物輸送的要求,擴建了中國北京的口岸操作中心。根據FedEx官方消息,自2018年1月1日起FedEx開始提高貨物運送價格。
(二)FedEx在華發展歷程及現狀
1.FedEx在華發展歷程
FedEx抓住中國市場發展的機遇,從1984年開始中國快遞業務,通過30多年發展,快遞業務已經覆蓋了中國的28個省區市,服務網絡覆蓋400多座城市。FedEx在中國有78家分公司而且這78家分公司所在的城市均設有投遞點,擁有9000多名員工。FedEx在中國有5個服務機場,分別在北京首都、上海浦東、深圳寶安、廣州白云、杭州蕭山,而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擁有大規模的口岸操作中心。FedEx在華發展歷程如表3-4所示。
表3-4 FedEx在華發展歷程

2.發展現狀
FedEx將中國的服務網絡與其全球網絡相連。目前,FedEx在中國每周運營超過220個航班,包括每周進出廣州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的160多個航班。但中國快遞企業迅速發展,FedEx在中國經營的國內快遞業務,面臨著壓力。以郵政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及以順豐和“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在中國快遞市場所占份額為90%,網絡服務覆蓋廣泛。由于國內快遞業務成本高,網絡開發難度大,FedEx在發展中國國內快遞市場方面存在明顯的劣勢。首先,網絡建設緩慢,網點也較少。其次,FedEx在中國主要經營國際快遞,針對的是對時效性和可靠性要求比較高的高端客戶,價格較高。因此與國內快遞企業相比,FedEx在中國的國內快遞市場沒有價格方面的優勢。最后,FedEx沒有結合中國本土特點,制定適合中國的運作模式和發展戰略,導致FedEx在中國快遞市場發展比較被動。
三 德國郵政(DHL)
德國郵政(DHL)是全球著名郵遞和物流集團Deutsche Post DHL旗下公司,公司名稱由Dalsey、Hillblom和Lynn三位創始人姓氏首字母組成。1969年,DHL開辟了第一條從舊金山到檀香山的速遞運輸航線。DHL致力于提供全球門到門速遞服務的運輸網絡,1970年中后期陸續將航線擴展到南美洲、中東地區和非洲。
DHL航空貨運速遞公司容納了被收購的空運特快公司和英運公司,組建可送達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12萬個目的地的最便捷、最廣泛的貨物運輸網絡之一。
DHL于2007年1月26日開始開展中國國內航運,目前已在中國建立了最快捷、最完善的快遞服務綜合網絡。根據最新統計,DHL遍布的國家和地區超過220個,員工超過285000人,貨物倉庫和集散站等超過450個,每年運輸的貨物件數超過15億件。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DHL排第119名,較2017年下降了2名。營業收入在2018年達到750億歐元,較2017年增長了7.2%,如圖3-6所示。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2009年,DHL遭受巨大沖擊,營業收入減少;2009~2018年,DHL營業收入水平處于平穩的增長與減少的浮動范圍內。

圖3-6 2008~2018年DHL營業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財富中文網,http://www.fortunechina.com/global500/54/2018。
四 日本郵政(Japan Post)
日本郵政(Japan Post)始于1871年,日本郵政公社成立于2003年4月1日,以為消費者提供全面、便捷、滿意的貨運郵寄服務以及儲蓄業務等為宗旨,是一個收益與損失都由自身承擔的國有公司。2015年11月4日,日本郵政上市。
日本郵政面臨殘酷競爭,特別地,日本郵政與大和運輸以及佐川急便競爭激烈。據統計,2013年各公司占市場份額為大和運輸36.3%、佐川急便33.9%、日本郵政11.8%,2014年日本郵政通過開展快遞業務將市場份額提到13%。
2015年2月,日本郵政集團子公司以65億澳元并購了澳大利亞TOLL公司。日本郵政通過借鑒吸收被并購公司的先進技術,憑借獲得的已有網絡資源建立了超過1200家營業網點。同年4月,日本郵政依據公司發展狀況及長遠規劃制定了中期經營計劃,為郵政業務發展制定了確切目標。
日本郵政推出新服務,郵遞員可在配送郵件時承接客戶的回信,并將其返給原發信人。這一新服務從2015年7月1日開始實施至2016年6月末,其服務對象為發信需求量較大的客戶。
2015年10月2日,申通快遞日本分公司“日本申通”與日本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攜手為日本國內的中國跨境電商提供跨境EC通關及配送“一單到底”的國際物流服務,全程只需5~7天。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日本郵政排第45名,較2017年下降了12名。2018年營業收入又有所下降,為1152.22億美元,較2017年下降1.2%。日本郵政11年的營業收入如圖3-7所示,2010年營業收入達到2110.19億美元。2011~2015年,營業收入呈下降趨勢,從2014年起營業收入增長率開始逐漸提升,但總體營業收入還是低于之前的營業收入。

圖3-7 2008~2018年Japan Post營業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財富中文網,http://www.fortunechina.com/global500/1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