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孫林譯注
- 845字
- 2022-03-29 16:47:49
四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①,施恩而欲要名結好②,修業而欲驚世駭俗③,植節而欲標異見奇④,此皆是善念中戈矛⑤,理路上荊棘⑥,最易夾帶⑦,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⑧,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⑨。
【注釋】
①為善:猶行善。
②要名:求取好的名聲。要,求取。結好:交結,親近,締結友好。
③修業:古人寫字著書所用的方版稱業,因此把寫作叫修業。此指建立功業。驚世駭俗:因言行異于尋常而使世俗震驚。
④植節:培養操守、樹立氣節。節,原作竹節,泛指草木枝干間堅實結節的部分。此指氣節、節操。標異見奇:與眾不同,標新立異。
⑤戈矛:戈和矛,亦泛指兵器。此指對善念造成傷害的因素。
⑥理路:思路,想法。荊棘:泛指山野叢生多刺的灌木。此指艱險境地。
⑦夾帶:猶夾雜。
⑧渣滓(zǐ):雜質,糟粕。此指名利欲念。
⑨真體:真實的本體。佛教語,猶言本相、實相。后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情況。
【譯文】
做善事想要借機抬高自我、勝人一籌,施恩惠想求取好名聲、結交友好,建功業想以此引起轟動、引人注目,樹氣節想與眾不同、標新立異,這些想法都是善念中隱藏的戈矛、理路上生長的荊棘,最容易夾雜,卻也最難以拔除。必須清除干凈名利欲念,使其不再萌發,才能彰顯真我本體。
【點評】
行善、施恩、建功立業、培養氣節,都與修德養性有關。如果行善是為了彰顯自我,施恩是為了名聲和友好交往,追求功名事業是為了驚世駭俗,樹立氣節是為了標新立異,這些都是思想上蒙昧不清和有私心雜念的表現。《列子·說符》曰:“行善不以為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利不與爭期,而爭及之。故君子必慎為善。”做好事本來的目的不是為了贏得名聲,名聲卻因為行善而接踵而來;擁有了名聲并不期望獲得利益,利益卻因此而來;有了利益并不希望同別人發生沖突爭奪,而爭奪也跟著來了。所以君子必須慎重對待行善、向善之事。
人們修德建業,要動機純正,不求私利,不為名聲,恭謹嚴正,遵禮守道。尤其要從思想意識上徹底清除干擾道德修養的障礙,使其不再擾亂心緒,這樣才能持心守正,從而堅定追求美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